01
迟到的正义
一段名言,时下正遭受许多人猛烈抨击:正义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这是一个误传,一碗最毒的鸡汤,迟到的正义非正义!
这种说法,即使适用于程序正义,对实体正义也毫无意义。如果是在公正稀缺之地,只要即时的、否认排斥迟到的正义,无异于晋惠帝的妄语,也就是那句有道理无意义的废话:“何不食肉糜?”
迟来的平反,对张志新们、聂树斌们、以及五十多万右派……又何其珍贵?迟到的正义,虽然不比即时的正义,但远远好过没有正义。
相信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正义不会缺席,也是一种信念。这能让抗拒不公的人们,增多一份坚持下去的希望与勇气。古人曾为岳飞塑造金身,将秦侩铸成跪像,从未停止探寻历史真相……刘少奇无奈于现实的迫害,也曾寄希望于“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这些足以说明,人们相信历史的终极正义。
再审程序、国家赔偿等纠错机制的存在,说明不公不义并非少数个别现象。人们追索迟来的公道,不失为正义的一种实现方式。他们讨回的这份公平,怎么就不能称为正义?文字游戏只能哗众取宠,无助于解决任何实际问题。
02
中国式悟性
悟,实为中国人重要的求知方式。释家讲究参禅开悟,儒家也有著名的龙场悟道。悟性及开悟,对于认识人生乃至世界,都是非常重要的。然而,这与重视实证的科学思维,又是不同的思维方式。
中国人本质上就是诗性文化、诗性思维,也就是赋比兴的思维模式。甚至本该属于科学领域的探究自然,如阴阳五行包括中医,也少见有逻辑的、科学的思维方式。
西方被称为第一科学的几何学,却是数千年前就在用证明与推理。后来的伽利略,又开创了科学实验的研究方法。
世界各地绽放的不同文明之花,难道都是由人种决定的,实为一过民族无法逃脱的宿命?难道中国人,真是天性中缺乏逻辑思维、科学思维?
或许也不用太悲观。乔布斯就很重视悟与参禅,而且这对于开创苹果的系列产品,起到了无可替代的关键作用。这样看来,悟与开悟,还是有可能在现代的科技创新中,开出绚烂的新花。
03
思维的惰性
曾经调侃一位朋友:俺是只要没吃过的,都想尝一尝。你是忌讳越来越多,食谱越来越窄。这种不同,会不会反映了开放、还是封闭的心态呀?
记得第一次尝试啤酒、咖啡,都不觉得是美味,只有难入口的怪异。当年想的是,那么多人爱喝,肯定有好喝的道理。于是多尝几次,也就品出了滋味。如果浅尝辄止,稍不感冒就抗拒,此生不知将错过多少美食、以及生活体验。
人的思维与行为,都存在根深蒂固的惰性。看问题走心过脑的,只能是极少数人。许多人抗拒一些东西,基本就是凭直觉。众多读书人,好像都懒得思考了,有的以赚流量优先,有的凭感觉跟潮流……不然,相信不可能有那么多所谓自由派,如此极端地反传统文化,批白左粉川普……
04
文明阶段说
民众的主流认知,与该国所处的文明阶段,大体都是相匹配的。
俄罗斯现在还处于集体主义为底色的文明阶段,无论牺牲多少生命,经济受到多大的打击,然而只要能够开疆扩土,国家令人生畏,大多数俄罗斯人就会很满意。对于这个文明阶段的人和国家来说,集体的力量和荣誉,比个人要重要得多。这不是俄罗斯邪恶,而只是俄罗斯落后。
今天世界上的所谓文明国家,都是从这个阶段过来的。但今天的加拿大人,对于自己的国家不惜代价去侵占新的领土,绝大多数应当都会大骂政府多事,不好好过自己的日子,凭空惹来这么多麻烦。
按照文明分级,我们现在应当属于哪个阶段?
05
文明的概念
什么是文明?有一种概括:文明就是一切财富、一切创造的集合。不论是存在于意识中的精神财富,还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财富,又或者是各种各样的发明创造,都属于文明集合的组成部分。
有些极端的传统文化反对者,总是将中国历史、传统说得一无是处、暗无天日。要是真如此,日本人当年搞“东亚共荣”,不是正好可以拯救中国。那么八年抗战,岂不是变成了一场误会、一种反动?
06
文明与文化
各种文化没有高低,只有文明是程度不同的。
葛兆光认为,“文化”和“文明”可以作出界定与区分:“文化”是使民族之间表现出差异性的东西,它时时表现着一个民族的自我和特色,因此,它没有高低之分。而“文明”是使各个民族差异性逐渐减少的那些东西,表现着人类的普遍的行为和成就。换句话说,就是“文化”使各个民族不一样,“文明”使各个民族越来越接近。
07
思想改变世界
摧毁一个世界的方式有很多种,但真正能够改变世界的,唯有思想。
有人说,哈耶克就是那个用思想改变世界的人。他以精准的核爆炸,摧毁了极权主义的心脏。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也曾亲自写信致敬哈耶克:您对人类厥功至伟!
08
信仰改变人类
敦煌那密布荒岭的洞窟、浩繁精美的艺术品,无不凝聚着历代修行者的辛苦劳作,展示出宗教信仰的伟大力量。
英国谚语:感恩是美德中最微小的,忘恩负义是品行中最不好的。
红色语录: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人们也就敢于战天斗地、愚公移山。但缺乏信仰、没有敬畏,往往会胆大妄为、丧失底线。
09
目标与手段
目标优先,实用优先,利益优先……手段就要靠后了。于是真理道义良知等等,也就只好弃之不顾了——太在乎目的、成功,很容易走上泯灭人性的邪路。
10
高雅与低俗
阳春白雪,和者盖寡。下里巴人,才广受欢迎。乌合之众,正是大众的人生。
现实生活中,人们正在亲近视频,远离书籍。大众偏好的娱乐化、浅薄化,已经成为趋势。然而,放弃走心过脑,全凭着感官直觉,只能与理性逻辑、文明进步越走越远。
11
共识悖论
据说,古老的犹太法律就规定,一个案子,如果每个法官都认定嫌疑人有罪,那嫌疑人就会被视为无罪。背后的道理是:过多的一致,意味着司法程序中存在系统性的错误。一致同意往往会导致错误的决定。
12
同态复仇
这是原始社会中一种复仇的习俗。当氏族部落成员遭受其他氏族部落成员的伤害时,则对后者施以同样的伤害,即所谓“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早期奴隶制法律仍保留有这一习惯。如《汉谟拉比法典》规定:自由民损坏他人的眼睛,则“应毁其眼”——这种习俗一般在同等社会地位的人之间施行。
13
必然性猜想
一杆子打出的高尔夫球,究竟落到哪根草上,事先无法预测,但结果肯定还是落在某根草上。落下了,就是结果,也经常被说成必然。只可惜这种必然,没有人在事先、开始、过程中可以把握,唯有在最后结果上才得知晓。
14
先验论解析
柏拉图认为,在现实世界之外,有一个超越经验、超越时空、永恒存在的理念世界,这是人们的经验无法认识的。这些理念世界的知识,先天存在于人的心灵之中,人们通过后天的学习,可以将这些知识激活。
作家刘亚伟,说的是先验人性:“人性是先验的,又是普遍的……第一,存在于每个人身上的基本人性,是先于人们经验世界的存在;第二,这种基本人性是普遍存在于每个人身上的。”
刘先生的见解倒不错,只是这种先验论,似乎和进化论相近,与柏拉图无关。
15
柏拉图的洞穴
这是一种极尽夸张的说法:柏拉图的“洞穴之喻”——洞中囚徒看惯了洞壁上火光映出的虚假影子,不能相信洞外的事实真相——其实蕴含了理解两千多年西方哲学史的线索:整个西方哲学就是柏拉图的注脚!
16
黑格尔的偏见
有个直觉:黑格尔鄙视中国文化,应该与伏尔泰等启蒙主义思想家的崇拜孔子有关——主要是一种反动,和中国文化本身的关系倒在其次。
伏尔泰是一个自然神论者,提倡对不同的宗教信仰采取宽容的态度,他终生与宗教偏见作斗争,但又认为宗教作为抑制人类情欲和恶习的手段是必不可少的。要统治人民,宗教就不可缺少:“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