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励志文章 > 能力,原本就是一场修行!


能力,原本就是一场修行!

时间:2014-11-27 16:05:22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曹政钧  点击数:231    

学友提问:现在很多人谈幸福感和幸福指数,而我的压力感越来越大,烦恼使我失去了幸福感,请问导师,我该怎么办?

曹政钧回答:拿得起,放得下,烦恼就不会在心头积压。

心情是否愉快,常常取决于看问题的角度。一般来说,当我们正面看问题的时候,就会心情愉快,产生阳光心态;当我们负面看问题的时候,就会顾虑重重,产生消极心态。一个人生活是否快乐取决于他的心态;一个人的心态,取决于他的思维方式。对于心理压力来说,也是这样。

在竞争社会,人们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对于压力,既要拿得起,又要放得下。“拿得起”需要能力;“放得下”需要文化。如果没有一定的能力,就不能排除困难、抗拒压力,因此就会“拿不起”;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心性修炼,对于困难和压力,就会缺乏一种超然心态,因而就会“放不下”。

如果您的心里放不下,即使小事情也会形成心理积压。放得下,再多再大的事情也不怕。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本质上属于矛盾关系,因此矛盾是逃避不了的,只有去勇敢面对。一个人如果拿不起放不下,他就会在烦恼和痛苦中纠缠不休,也就不会有幸福可言。一般来说,如果你有拿得起的能力,就会产生放得下的自信;如果你有放得下的自信,说明你有拿得起的能力。

学友:有能力,就不怕压力。有多大能力,就能够承受多大压力,这就是“拿得起”?那么,能力指的是什么呢?

曹政钧:能力有两个基本属性。首先,能力是在对抗状态下表现出来的,例如与困难的对抗、与竞争对手的对抗、与改造对象的对抗、与不良习惯的对抗等等。在这种力量对比关系中,如果你没有一定的力量对比优势,或者说缺乏承载困难、对抗干扰、负荷忍受所必需的方法和力量,你就会处在从属地位和屈服地位,这是缺乏能力的一种表现。我们借用 “爆发力”这个概念来表述力的这种特征。这种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对抗力和爆发力——即能力的发挥性——是能力的第一个基本属性。

其次,任何能力都需要有一定的持续性,没有持续性就不能保证整个追求过程的完整性,从而也就不能摘取到最终的胜利成果。坚持就是胜利——持续性是能力的第二个基本属性。

学友:我认为能力的发挥非常重要,如果有能力却不能发挥出来,这等于和没有能力差不多,请问,有什么方法能够使这种“爆发力”发挥出最佳水平?

曹政钧:谈到能力,我们会联想到它的很多表现样式,例如:观察力、执行力、竞争力、领导力、沟通力、思考力、创造力、想象力、说服力、理解力、意志力、注意力、判断力、决策力、控制力、激励力……等等等等。所有这些能力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有一个“力”字。而且,这些能力的发挥都与以下三种能力密切相关:

首先,这些能力的发挥都离不开思考,没有一定的思考力水平,这些能力不会发挥到很高的水平;其次,这些能力都需要通过行动来表现,没有行动力,这些能力也发挥不出来;第三,所有的这些能力都与意志力有关,没有坚强的意志力做保障,这些能力的发挥不可能持续,也不太可能创造价值。因此,所有的这些能力都可以归结到三种关键性的能力之上:思考力、执行力(行动力)、意志力。 关于思考力、执行力、意志力,《文化诊断学思考力专辑》中分别做过这样的表述:

在物理学上,力具有三个基本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事实上,思考力同样也离不开三个最基本的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首先,思考力的大小取决于思考者掌握的关于思考对象的相关信息量,如果没有相关的知识和信息量,就不可能产生相关的思维活动;其次,思考力的方向取决于思考的价值目标以及围绕着目标形成的思路。第三,思考必须找准作用点——必须把思考活动集中在特定的思考对象上,并把握其中的关键点,这样的思考活动就会势如破竹,如果找不准思考的着力点,注意力就会分散、思路也变得混乱,就会出现胡思乱想、东一榔头西一棒的现象,思考就会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浮光掠影,无法深刻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

执行力是在行为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作用力。执行力同样也离不开大小、方向、作用点这三个最基本的要素。在工作中:(1)如果达不到必要的工作量(大小),也就达不到需要的执行力;(2)即使工作量达到了,但是在执行上如果目标和方向不正确或者缺乏一致性(方向),那么这样的工作量也很难达到最佳执行力;(3)达到了必要的工作量或者一致性的方向,还必须找准工作的切入点(作用点),这样的活动就会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执行效果,反之就会因为力量分散或者找不到关键而达不到最佳执行力。一个人只有在工作量(大小)、工作目标(方向)、工作着力点(作用点)三者有机统一的情况下才能发挥最佳执行力。

意志力则是指一个人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调节行为、克服困难、实现计划的执著能力。一个人如果朝三暮四、畏头缩尾就不会有坚强的意志力。意志力也离不开三个基本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其大小取决于一个人的“精”“气”“神”(这是建立在身体、心理、生理基础之上的能量);其方向取决于一个人的欲望和价值诉求;作用点则是特定时位关系中的“精一”和执著。一个人如果离开了这些要素,就会精力耗散、见异思迁,也就很难形成坚强的意志力……

总之,人的所有的能力都离不开思考力、执行力、意志力作为基础或前提,而思考力、执行力、意志力的正常发挥都与“力”的三个要素有关。当你掌握了大小、方向、作用点的关系和运用方法之后,你就能够发挥出很好的“爆发力”,在与困难和压力的对抗中,你的能力将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具体如何运用?这涉及到理论如何转化为实践的技巧问题,对此,我将通过在线学习辅导的方式提供实战性的指导。

学友:“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方式,思考力是第一竞争力”,我非常认同您的这个观点,但能力不仅仅只是思考力吧?如何理解其中的奥妙?

曹政钧:是的,思考力很关键,但是不能绝对化,思考力也只是能力的一种表现形式。一个人的能力归根结底取决于他自身的能量。人的能量可以转变为能力,人的能力实际上来自能量。能力是个性化的概念,能量是数字化的概念,能力是矢量,能量是标量。也就是说,有能量的人,如果方法和方向不正确,不一定表现出能力。

“精”“气”“神”是建立在身体、心理、生理基础之上的能量,如果你善于养护自己的“精”“气”“神”,就会精力充沛,心态积极,整个人都会充满力量感。如果你能够修炼自己的“精”“气”“神”,就能够增强自己在生理、身体、心理上的能量,进而可以提升自己的各项能力。反之,如果 “精”“气”“神”萎靡不振,各项能力都会下降。

其实,在自然界能量是可以转化的。例如,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和电能,热能也可以转化为电能和动力。人的能力(能量)也可以相互转化。例如,思考力可以引导执行力和意志力,意志力也可以影响思考力和执行力,执行过程中也可以增强思考力和意志力,由此形成了一套转化机制。一个有“正能量”的人,只要有机会,其能量就能够转化为能力,进而创造价值。关键在于如何建立这种能力转化机制,如何修炼自己的“精”“气”“神”,关于具体细节和使用方法以及我的个人经验,我将通过强化训练的方式言传身教。

总之,日愈激烈的竞争迫使人们提高自己的思考力水平以获得精神上的优势,并需要通过行动,将精神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能力的奥妙实际上蕴涵在这个互动关系之中。

学友:拿得起需要能力,这个很好理解,如何理解“放得下”需要文化?

曹政钧:很多人的压力和烦恼来自贪欲。保持合理的欲望,不被腐朽思想迷惑心智,这需要一定的文化修养和心性修炼。认识自我,把握自我,管理自我,放下那些不属于“我”的东西,保持自我的自由和超然,这需要一定的文化修养和心性修炼,所以说“放得下”体现的是一种文化修养,是对欲望和期望值的合理把握。

    学友:文化的内涵不好把握,请您告诉我,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曹政钧:简单一些的讲,可以从哲学的角度上把握文化的内涵,只要掌握了三个基本范畴就可以很准确地把握文化的基本内涵。这三个基本范畴是: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如果你把握了这三个范畴及其形成的思维模式,你对文化内涵的把握就会非常准确了。

学友:如何理解其中的关系?

曹政钧:世界观是关于客观事物和客观世界的认知体系,主要解答“对象是什么”;价值观是关于价值诉求的认知体系,主要解答“我要做什么”。世界观与价值观的主客体统一形成了方法论,主要解答的是“应该怎样做”,由此形成的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就产生了具体的文化模式。并且,只有先解答“是什么”,然后才可能得出“做什么”和“怎样做”。如果连“是什么”都不清楚,不可能得出“做什么”和“怎样做”的结论。当然,如果“做什么”都不清楚,也不能得出“怎样做”的结论。其中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

而且,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思维深度,对主体性及其价值认识的思想高度,二者的统一,决定了方法论的思维广度,进而决定了该文化模式的合理性程度(或者说文化的先进性程度)。

学友:这与“放得下”又是什么关系?

曹政钧:当你在文化修养上具备了一定的思维深度、思想高度、思维广度,当你认识清楚了属于你的客体世界(取决于科学的世界观)和主体世界(取决于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主客体的统一关系中,就形成了你人生实践的方法、方向和指导原则,同时对自我就有了明确的角色定位和行为规范。这样,你就能够恰当的把握自己行为的力度、适度、角度,你就会放下那些你认为不属于你的东西,你就会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样你就能够“拿得起”,“放得下”。

学友:佛教说放下烦恼,是不是你说的“放得下”?

曹政钧:是的。“放得下”是佛教修炼智慧的重要内容,也是佛教的核心思想。不过,仅仅讲“放得下”,不重视“拿得起”,二者不能相辅相成,其最终就会逃避责任,回避矛盾,躲避现实。这种躲避会导致能力的畏缩,导致与社会的脱离,逐渐被边缘化。能力是需要在磨练中得到成长的,否则就萎缩退化。

学友:当今社会由于压力太大,很多人都希望回归传统,寻找慰藉。对此您怎么看?

曹政钧:传统文化(例如佛教、基督教、“儒教”、道教、伊斯兰教等等)以神佛、上帝、上天、鬼怪的有神论观念解释世界的必然性和矛盾性,这种传统意义上的有神论常常与无神论的科学精神相违背,产生认识上的误导和文化冲突。

传统文化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基本上都是建立在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关系之上的,这种价值观和人生观与现代商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世界观和价值理念存在很大差异。因此,由这种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相统一形成的方法论和文化模式,难以有效指导现代人的思想和行为,难以解决当今社会的真理迷惑和价值迷失。

现代化社会,必须运用科学思维,才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必须运用价值思维,才能树立合理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科学思维和价值思维相统一基础上产生的应变思维进而形成的方法论,才能有效指导当代人的思想和行动,使人们能够应对商业社会的激烈竞争和全球化时代的风云变幻。在科学思维、价值思维、应变思维整合关系中形成的智慧曲线三维模型,是文化诊断学帮助人们提高思考力水平和改善思维方式的重要工具……这是文化诊断学的核心思想,并由此形成了一套关于拓展思维深度、提升思想高度、延伸思维广度、增强思维速度的方法论体系。

学友:在竞争社会能力修炼很重要,请问如何参加文化诊断学举办的能力修炼呢?

曹政钧:所有的野生动物都生活在一种自然化的争斗状态,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所有的文明人类都生活在一种社会化的竞争状态,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尽管人类社会在争斗面前常常披着温情脉脉的道德面纱,但是,这些装扮无法改变竞争的本质。所以,能力不仅仅只是竞争的智慧,也包括道德能力(或称文化力竞争)——智慧的最高境界是道德。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