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励志文章 > 理论如何向实践转化


理论如何向实践转化

时间:2014-11-27 16:03:58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曹政钧  点击数:189    

《文化诊断学思考力专辑》中说:“思考力是由思维体系的完整性、思维方式的完善性、思维的对象化能力三个方面决定的”。 其中,思维体系的完整性是由思维深度、思想高度、思维速度、思维广度四个方面决定的;思维方式的完善性是由科学思维、价值思维、应变思维的统一性程度决定的。那么,什么是思维的对象化能力呢?

所谓思维的对象化,也叫思维的对象化活动(创造活动)。思维的对象化能力通俗的讲就是思维的实践能力,是思维将主体性的欲求转化为客体性存在的满足过程,这种转化能力就是思维的对象化能力。假如一个人拥有丰富的知识和超强的逻辑推理能力,但是不能把这种内在的思维潜能转化到特定的对象上,使之产生特定的作用和现实的价值,那么,这种潜能就不具有思维竞争力,也就是不具有思维的对象化能力。

那么,又如何增强思维的对象化能力呢?在此我特别强调两点:一是思维的对象化方法;二是思维的对象化过程。关于思维的对象化方法,最重要的就是把握思考力三要素;关于思维的对象化过程,关键在于掌握由理论到技术再到艺术的升华过程。

我们必须清楚,思考是思维的一种活动,思维的对象化能力是在特定的思维过程中或特定的思维对象上产生的一种作用力。在物理学上,力具有三个基本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事实上,思考力同样离不开三个最基本的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首先,思考力取决于思考者掌握的关于思考对象的知识量和信息量(大小),如果没有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就不可能产生相关的思考活动。在一般情况下,知识量和信息量越大思考就愈加具体、全面、完整,从而也就决定了思考的维度。其次,思考需要有一定的方向性,体现为目的性、方向性和一致性的价值统一。漫无目的地思考难以发挥强有力的思考力,常常会把思考引进死胡同,导致思路夭折和无果而终。目的性、方向性、一致性的价值统一决定着思考的角度和向度。第三,必须把思考集中在特定的对象上,并把握其中的关键点,这样的思考就会势如破竹。如果找不准思考的着力点,就会精力分散、思维紊乱、胡思乱想,出现东一榔头西一棒的现象,思考就会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浮光掠影,无法深刻认识事物的本质。思考在作用点上的集中性程度,决定着思考的力度和强度。

在实际运用的实践过程中,关键在于用什么具体的方法把握思维过程中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为此,《文化诊断学思考力专辑》重点介绍了时空扫描——掌握了时空扫描,就能够丰富关于思考对象的知识量和信息量;其次介绍了价值思维方法论——掌握了价值思维方法论,就能够确立合理的目标和明确的方向;然后是制衡规律——掌握了制衡规律及其分析方法,就能够找到事物之间的制约和制衡关系,进而准确把握思考的作用点,使思考集中在关键问题和关键环节上……

有读者来信说:“ 曹教授,您的理论我非常赞同,读您的《文化诊断学思考力专辑》有醍醐灌顶的感觉,请问,具体如何把理论转化为实践呢?”

我回信说:一种想法,如果能够在逻辑上讲得通,就能够发展成为一套理论。而一种想法或者一套理论要转化为实践,不仅仅在于逻辑上的必然,还在于满足实践的现实条件,即不但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配置,也包括天时、地利、人和等外部环境。

理论属于认识方式,它的奥妙在于“知”;实践属于把握方式,它的奥妙在于“力”。理论有理论的价值,因为它发现了一种逻辑和必然,也就是找到了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理论价值不能替代实践价值——正如方法不能代替行动。在实践中,仅仅只有知识理论是不够的,必须在理论的指导下掌握系统化的操作技术,并将操作技术转化为过程控制。如果分不清理论、技术、操作三者之间的关系,或者把知识理论与操作技术混为一谈,就会出现理论与实践的困惑。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文化诊断学思考力专辑》中总结了思维对象化过程的“三部曲”:

第一部:理论化——简单的事物中往往隐藏着复杂的道理,复杂的道理往往借用了简单的形式。在没有进入实质性的行动之前,把简单的事情理论化有利于思考。通过理论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和系统化,甚至穷尽心智,登峰造极,其目的就是便于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使复杂的事情变得更加简单。

第二部:技术化——如果思考不深刻,认识就肤浅,会导致头脑简单。如果行动不简便,工作就繁琐,会导致效率低下。能否将思考上的深刻和复杂转化为行动上的简便和效率,其关键在于找准着力点,然后根据着力点构建一套行为程序或运作流程。通过着力点,根据现实的相对性条件,把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技术,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条理化、流程化、标准化,计量化。一旦进入实质性的实施过程,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有利于行动。

第三部:艺术化——有位学友曾经评价说:“受过文化诊断学思维训练的人比较深刻,踏实厚道,善于成事”。其实,善于“做事”和善于“成事”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也是两种不同的实践艺术。相比较而言,善于“成事”的人更懂得实践艺术,更需要建立一套分析、诊断、驾驭系统——它既是目标合理性、方法可行性、组织(实施)有效性、资源配置科学性的结构统一,也是角度、力度、适度、量度关系的价值权衡。作为实践的艺术升华,必须把握好操作的角度、力度和适度,在操作过程中将技术标准与主体的个性特征结合起来,在科学思维、价值思维、应变思维的三维结构中,达到主客体关系的和谐统一。

由理论化、技术化、到艺术化,再由艺术化上升到更高的理论层次,由此构成了一个连续整体,形成了思维的对象化过程。其中,理论需要追求哲学高度,技术需要追求科学深度,操作需要追求艺术角度。理论是一门哲学,技术是一门科学,操作是一门艺术,能够将它们融会贯通的,就是文化诊断学要培养的思考力,也是思维对象化过程中必须掌握的思维方法。如果把握了思维的对象化方法(思考力三要素及其一系列思考方法)和思维的对象化过程(理论、技术、艺术三部曲),就能够很轻松的掌握理论与实践之间相互转化的奥妙。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