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人生哲理 > 低调是修养,沉静是智慧,随和是境界


低调是修养,沉静是智慧,随和是境界

时间:2017-08-24 21:54:54   来源:文章阅读网  作者:网络整理  点击数:100    

低调是修养

低,是一种清净内敛,是人生必须摆正的一种稳重姿态,必须按捺的一种谦逊言辞,必须平抑的一种处世风格。俗话说,地低成海,人低成王。

咸丰九年九月十五日这一天,曾国藩躺在床上辗转难眠,一直在思考有关天道的问题,他曾经总结过天道有三恶,即:天道恶巧,天道恶盈,天道恶贰。

这三恶,说的都是为人处世的道理。巧,是指投机取巧,一个人应该塌塌实实地去做好每一件事;盈,是满的意思;贰,是猜忌、不忠诚、无恒心。

除了这三恶,曾国藩在这天的日记中又总结了一点,他认为天道三恶之外,还有一恶,那就是恶好露。

这里所说的露,是指显露。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高调。曾国藩认为,过于高调是为天道所不容的,应该用“浑”来为人处世。所谓浑,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低调、内敛、谨慎等品质。

曾国藩研究专家唐浩明说,中国文化是一个内敛的文化:含蓄蕴藉,不事张扬。同时也是一个圆融的文化:大度包容,不走极端。在此基础上,曾国藩提倡“浑”,将它列为君子八德之一。

什么是浑?曾氏曾经认为儿子纪泽过于玲珑剔透,这不好。曾氏对晚清湖南布政使李榕说过:“是非了然于心而一毫不露。”他在日记中还写过“谦卑含容是贵相”等等。我们从这些话语中,可以感悟到“浑”的含意:不要过于乖巧、机灵、精明,聪明才华不宜外露,喜怒哀乐不形于色等等。

其实,早在中华文化的源头,就非常看重低调内敛。《史记》上记载,孔子年轻时曾经向老子请教做人的道理。老子告诉孔子:“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老子告诉年轻的孔子,一个头脑精明的商人非常懂得深藏财货,而外表看起来好像空无所有;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非常懂得内藏道德,而外表看起来好像是愚蠢迟钝。你要去掉骄傲之气和贪欲之心,如此才能成为圣人。这便是所谓的“大智若愚”,也就是我们说的低调。

《周易》中说,潜龙勿用、亢龙有悔,意思就是告诫我们,无论贫贱还是富贵,无论失意还是得志,都要低调。

沉静是智慧

《庄子》中说,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心静,能聆听天籁之音,品听大自然花香鸟语,体察人间百态,觉解万物规律。

沉静是另一种风度,也是另一种洒脱。它孕育着智慧,涵含运筹帷幄之中的灵秀;蕴藏着决胜千里之外的魄力!

真正内心强大的人,一定有一颗平静的内心,有一颗温柔的心肠,有一颗智慧的头脑。一定经历过狂风暴雨,体验过高山低谷,也见识过人生百态。惟愿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论何种境遇都能充满智慧的刚强壮胆,成为内心强大的人。

人的心不能沉静下来,意味着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就不会拥有强大的内心。

我们的智慧、道德,都从清净、宁静的心自然流露出来。每天吵吵闹闹,每天心浮气躁,不可能开智慧。

《庄子》中有一个削刻木头做(古代的一种乐器)的高人,技艺已经进入“道”的境界了,做成以后,看见的人无不惊叹好像是鬼神的工夫。

而他做的方法没有什么特别,只是“斋以静心”,就是斋戒以静养心思。

《庄子》中还讲了一个“呆若木鸡”的故事,训练斗鸡四十天,直到它对别的斗鸡毫无反应,“望之,似木鸡矣”,这时别的斗鸡对它望风而逃。

随和是境界

随和,是一种素质,一种文化,一种心态。随和,是淡泊名利时的超然,是狂风暴雨中的坦然。

做到随和的人,必定是高瞻远瞩的人,宽宏大度的人,豁达潇洒的人;而胸怀狭窄的人,根本做不到这点,“难得糊涂”就妙在其中。

随和,需要有良好的自身修养。要善于和有不同意见的人沟通,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感恩;要真诚地赞赏别人,夸奖别人;不吝啬自己的微笑

随和,需要有淡泊名利的心境。“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随和,需要与人为善的品质。“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为恶小而为之”是做人的准则。

品味随和的人,会成为智者;享受随和的人,会成为慧者;拥有随和的人,就拥有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随和是不以自我为中心,不固执己见,不斤斤计较,即便是原则问题,也是平等地和人家交换意见,不闹意气,不存成见,不居高临下,不用蛮横的态度压制别人。

当我们执着于某一事或某一物,就会患得患失,烦恼也接踵而至;如能看开一切,心无挂碍,就会无所畏惧。

随和,从佛教的角度讲就是随缘。季羡林说:天地萌生万物,对生命赋予惊人的力量。随缘而喜,随遇而安,是最好的态度。

人生最宝贵的,就是有一颗平常心,平静如水,不为世间五色所惑,不被人生百味所迷。这正如电影《太极张三丰》主题曲《随缘》歌词那样:

唇枪舌剑不合我姿态,天空海阔才是我风采,双手一推,非虚也非实,不慢也不快,没有胜又何来败。

没有动,哪有静,手中无剑心中无尘才是我胸怀,随缘而去乘风而来才是我胸怀。

所属专题: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