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体育比赛的时候,有些念头会一闪而过。我有时也会势利地想,那些世界排名那么靠后的运动员,为什么还要来参赛?有菲尔普斯出现的比赛,别的选手为什么不索性弃权?那些在举重比赛中,按照自己的实力,选择了较轻重量的选手,自打他确定重量的时候,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为什么还要让比赛继续?还有伊拉克的选手,在奥运会上,穿着起了毛球的T恤和开了口子的运动鞋,带着眉宇间的阴霾,也还是要来参加比赛,比赛又能为他们改变什么?
按照通行的说法,是为显示体育精神,体会自己的参与感。但所有那些已然处于命定的劣势,却还是前来参赛的运动员,恐怕还存着小小的、实际的希望吧,希望奇迹发生,希望得到命运眷顾,希望某个,命运的手指缝漏了一漏,倾泻出一些别人不屑的金沙,最不济,也能留下自己曾经希望过的痕迹。
希望到底是什么?希望在生活中应当占据什么根据斯蒂芬·金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迷雾》中,有一幕予人非常的震撼,主人公和家人被怪兽围困,绝望之中,他开枪将全家人(包括他的儿子)打死,轮到他自己时,枪里却没了子弹,他茫然地走下车,向着雾中传来怪兽声音的方向走去,却发现那是军方赶来救援的坦克,他过早放弃了希望。
而在另一部斯蒂芬·金小说改编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主人公安迪虽然蒙受不白之冤身陷牢狱,却始终对有希望,他对自己的朋友说:“记住,希望是个好东西,没准备是世上最好的东西,而好东西永远都不会消失!”
在古希腊神话中,“希望”是潘多拉的盒子里最后一件东西,而德国哲学家布洛赫提出“希望哲学”,他认为:“‘希望’不仅是人的一种意识待征,而且也是一种本体论现象。人的本质同希望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希望是植根于人性之中的人类需要,是‘人的本质的结构’。”希望是我们身体的部分,是我们的,是我们的眼睛,是我们的血液,我们借它看到,凭它听到,靠它存活下去。
是的,在命运的赛场上,我们的排名太靠后了,我们不曾得到额外的眷顾,我们出征的衣服,远没有别人奢华,我们的希望太小了,但我们依旧紧紧怀揣它,像捧着并无第二的珍宝,不敢有丝毫懈怠。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