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谚语说:“恭维是盖着鲜花的深渊,批评是防止你跌倒的拐杖。”孔子的高足子贡也曾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听惯了谀辞的人常常狂妄自大,只有虚心接受批评的人,才能改正缺点,提升自己,避其短扬其长。故真正的智者决不回避自己的短处或过错。
富兰克林说:“批评者是我们的益友,因为他点出我们的缺点。”可是人往往都是喜欢被人夸奖的,很少人喜欢被别人批评。每个人都喜欢被别人赞美,每个人都喜欢别人肯定自己。表扬与赞美自己的话,谁都愿意听,可是一旦说自己不好,就会感到不高兴,觉得心理受到伤害。其实,这个时候,你应该为自己庆幸,因为正是在这个时候,你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去改正,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
我们每个人都不喜欢接受批评,而希望听到别人的赞美,也不管这些批评或这些赞美是不是公正。我们不是一种讲逻辑的生物,而是一种感情动物,我们的逻辑就像一条小小的独木舟,在又深又黑、风浪又大的情感海洋里飘荡。
卡耐基说每当有人开始批评他的时候,只要他稍不注意,就会马上很本能地开始为自己辩护,甚至可能还根本不知道批评者会说些什么。每次他这样做的时候,就觉得非常懊恼。因此,接受批评,这是一种最难培养的习惯。
如果有人批评我们,这时不要先替自己辩护。我们要谦虚,要明理,要去见批评我们的人,要说“如果批评我的人知道我所有的错误的话,他对我的批评一定会比现在更加严厉”,我们要依靠自己赢得别人的喝彩。
那么面对批评我们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呢?虚心地接受,小心地选择,衷心地采纳。
李特尔是18世纪德国地理学开创人之一,他慷慨地提拔年轻的批评者--弗勒贝尔的故事是感人至深的。李特尔非但不嫉恨和打击这位鲁莽的批评者,反而把他的批评文章推荐给一个著名的学术刊物,而且他本人还在公开发表的评论里,对这位青年学者的“敏锐头脑”和“真挚思想”大加赞扬。后来弗勒贝尔来到柏林,李特尔还热情接待,为他安排当时他极为需要的工作。
一位受人尊敬的学术权威,如此对待一位毫不客气地批评他的后生,是否会使那些害怕甚至敌视批评的人觉得汗颜呢?
有时别人的批评不是对我们个人本身的不满,而是对我们做事或是对人态度的不满,他们的批评是对我们做事的建议,并不是无中生有的挑剔。善意的批评可以让我们知道自己存在着哪些不足和缺点,以便能逐步弥补和改掉它们,去完善自己。
有一次,爱德华·史丹顿称林肯是“一个笨蛋”。史丹顿之所以生气是因为林肯干涉了史丹顿的业务。有一次,为了取悦一个很自私的政客,林肯签发了一项命令,调动了某些军队。史丹顿不仅拒绝执行林肯的命令,而且大骂林肯签发这种命令是笨蛋的行为。结果怎么样呢?当林肯听到史丹顿说的话之后,他很平静地回答说:“如果史丹顿说我是个笨蛋,那我一定就是个笨蛋,因为他几乎从来没有出过错。我得亲自过去看一看。”
林肯果然去见史丹顿,他知道自己签发了错误的命令,于是收回了成命。只要是诚意的批评,是以知识为根据而有建设性的批评,林肯都非常欢迎。
闻过则喜,这是中国古代哲人对待批评的态度。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过错为何不感到沮丧、反而欣喜?因为人类只有认识到自己的过错才能纠错改过、走向完善;只有认识自己的短处,才会想方设法补其短、促其长。
唐太宗时期,有名的谏臣魏征总是直言进谏,因此时常让唐太宗感到不高兴,但是唐太宗明白其中的道理,同时也为自己有这样的大臣感到庆幸,于是总是欣然接受魏征的意见,因此唐朝在唐太宗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上都达到了鼎盛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也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都和皇帝的广开言路有着重要的关系。
一天,唐太宗升朝议事,他端坐在龙座之上,双手轻按龙座扶手,神态庄严、威武,两边侍者大气不敢出。他轻轻咳嗽一声,问大臣:“众爱卿,你们中的许多人都是能言善辩的宿儒,为什么上朝议事,却总是慌慌张张,甚至颠三倒四呢?”
魏征深知个中缘由,便上前一步,毫不客气地奏道:“皇上,你形象威武,每上朝又总是神态严肃,气势咄咄逼人,加之朝廷气氛森严,所以为臣的才那么慌张。皇上以后临朝,宜稍减龙威,最好放下皇帝的架子,对大臣和颜悦色。这样,大臣们发言讲话就会自然了。”
唐太宗有些暗中得意,又有些难堪;但转念一想,又觉得这种肺腑之言难得,不便发作。于是,他将计就计,想用近来萦绕于胸的问题难一难魏征。“爱卿之言提醒了我。近来,我一直在思考古人常议论的‘明君’、‘暗君’的问题。你对这明、暗之别,有何高见呢?”
魏征胸有成竹,缓缓上前,应声答道:“陛下,作为万民之主而能兼听各方面的意见,则为明君。偏听一方意见,甚至于偏信小人的意见,则为暗君。像隋炀帝那样的君主,就是暗君。只有明君,办事才能不出差错,赢得万民拥戴。而暗君,必定落得个身死名裂,亡国灭族的下场。请陛下慎之。”
在这段对话中,虽然唐太宗对魏征的直言觉得难堪,但觉得这是肺腑之言,于是并没有发作,反而让魏征更加大胆地说自己的意见,因为唐太宗知道,魏征是为了整个国家,臣子只是想让自己的君主把国家治理得更好。虽然魏征的话让唐太宗觉得不舒服,但是魏征提出的都是治国策略,是在为唐太宗出谋划策,都是为了君主。虽然一时感到不舒服,但是他对整个国家有利,这也是唐太宗感到高兴的地方。
批评犹如一面镜子,但这幅镜子总是要别人给你的。人家愿意免费的把镜子借给我们,帮我们擦亮自己的眼睛,提醒我们,我们当然应该感谢及感激。
接受别人的批评时,记得保持心灵宁静,感激别人给你成长的机会。当然批评也有善意的批评或是恶意性的批评。所以在接受别人的批评时记得保持平静,用真理用智慧去思考及衡量。分析后知道什么是对的就要赶紧改过自己的缺点,这就是感激别人的最佳方法,这也是一种感恩。所以善意批评者是伟大的。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