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励志文章 > 自律,对一个人到底有多重要?


自律,对一个人到底有多重要?

时间:2017-09-12 21:31:32   来源:文章阅读网  作者:一瓣萍  点击数:88    

01

两年前,我和闺蜜英子一起报名了肚皮舞课程,导师是行业内大名鼎鼎的舞者。一年后,我跟着老师登台表演,有模有样。

两年后,我加入老师的肚皮舞蹈团,经常承接各种商务演出,甚至登台表演独舞也自信满满,收获很多掌声。

但是英子经常请假,不是因为头疼脑热,就是加班出差或者约会,上课的总时长不超过一周,最后连最基本的“八字胯”都做不好。

一天,我们在一起练习的时候,英子看我跳得那么好,自己怎么跳都感觉别扭,就不开心地抱怨:“老师,我和她一起来的,怎么我还学不会?你是不是还私藏着什么秘籍啊?”

老师无奈又委屈地说:“我知道的舞蹈知识全部倾囊相授。但是你不努力,我总不能绑着你手脚练习吧。”

俗话说,一天不练习自己知道,两天不练习同行知道,三天不练习外行知道。

我们的舞蹈老师从十岁开始接触肚皮舞,无论寒冬酷暑,从不间断基本功练习。一天二十四小时,除却吃饭睡觉娱乐之外都是跳舞。

睡觉前她也在琢磨着怎么可以把动作表达得更加出彩、到位,怎么编排一支舞蹈,如何提升舞台美感。

即使是“大姨妈”造访,也只会降低强度但不中断训练。这样二十年如一日的钻研和坚持,老师将历届全国各地肚皮舞大赛的冠军收入囊中,还经常受邀到印度参观表演和交流。

老师滚动授课,亲自辅助练习。一百多名学生中,却只有我们十几个人学生获得她的认可,经常跟着她演出。而我们这些人,也是出勤率最高的。

02

作家周冲曾经推荐了一部作品,是美国导演大卫·贾柏拍摄了一部82分钟的纪录片“寿司之神”。它讲述了日本一名普通的厨师小野二郎的故事。

这份最普通的职业,却因为他用自己的高标准和毕生的专注而臻于化境。他手中的寿司更是让全世界的吃货趋之若鹜,跋山涉水去品尝。

店里所有的原材料,例如鲜虾、海胆、三文鱼等一定要寻找最优质的供应商。在做章鱼料理时,小野二郎会先给章鱼按摩半小时以上,避免轻微的橡胶感,让肉质松软,散发自然香味。

厨房的厨具和地板要光洁锃亮,一尘不染才可以开工。热毛巾要手工准备,客人用左手,寿司一定放在左边,让客人伸手就可以取到。

顶级的材料和料理技艺,一流的服务,小野二郎连续两年获得“米其林指南”的三星最高品鉴,他手中的寿司被誉为“值得花一辈子排队等待的美味”。

有人说过,当你决定坚持走一条路,那全世界都为你让路。专注、坚持,自有一片天地。只要你肯全身心投入,锲而不舍,你想要的,时间不会亏待你。即便是最最不起眼的小事,做到极致便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03

不是每个跳肚皮舞的人都可以成为肚皮舞大师,不是每个做寿司的师傅都可以成为“小野二郎”。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偶然注意到19世纪英国人的财富和收益模式。在调查取样中,发现大部分的财富流向了少数人手里。

更加深入研究后他发现了在其他国家也存在着这样微妙的数字关系:社会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会财富。

后来越来越多的社会学家研究验证了同时生活中存在着更多这样不平衡的现象:

20%的行业领袖占领着80%的市场,20%的社会精英掌握着80%的优质资源,20%的行业专家拥有领域内80%的知识技能......这就是我们熟知的二八定律。

随着社会阶层固化的加剧,打破顶端的20%的壁垒,对于毫无任何出身背景而言的普通人来说是难于上青天。更何况,我们还都是有着七情六欲的凡夫俗子,每天面临着不同的诱惑。吃喝玩乐总是轻松自在又快活的。

八个小时外的生活,刷刷剧,看看电影,啤酒撸串K歌逛街。舒适圈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谁还会想起坚持“梦想”,成为领域内的top20%?

但,有些人,却做到了。

比如我的舞蹈老师成为了肚皮舞者群体中最出类拔萃的20%,小野二郎成为了日本料理行业里的顶级高手。

而他们背后却付出了我们难以忍受的努力。

我们在沙发上“僵尸躺”,捧着爆米花看着家庭影院里的3D影片时,他们在练习,钻研;

我们在大街上闲逛购物喝咖啡聊天时,他们依然在练习,钻研;

我们在睡觉的时候,他们还是在钻研,练习……

最终,我们把占据了生命80%的时间躺在舒适圈里吃喝玩乐,他们却全身心投入事业梦想中。最终,时间见证了:我们是普通的80%,他们成了金字塔拔尖的20%。

04

中国古话里常说“十年磨一剑”,而在上世纪90年代,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瑞典科学家赫伯特·西蒙和埃里克森一起建立的“十年法则”阐述的道理如出一辙:

要在任何领域成为大师,一般需要约10年的艰苦努力。

音乐神童莫扎特,在六岁的时候,他身为音乐家的父亲已经指导他练习了3500个小时。之后未曾停止练习,到21岁时写出脍炙人口的第九号协奏曲。

象棋神童鲍比·菲舍尔在17岁就奠定了大师地位,奇迹的背后是10年的艰苦训练。

美国两位畅销书作家丹尼尔·科伊尔与马尔科姆·格拉德韦尔也不约而同提出过“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不管你做什么事情,只要坚持一万小时,基本上都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英国神经学家丹尼尔认为,人类脑部确实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去理解和吸收一种知识或者技能,然后才能达到大师级水平。顶尖的运动员、音乐家、棋手,需要花一万小时,才能让一项技艺至臻完美。

一万个小时,是衡量真正的刻苦勤奋的标杆。未达一万个小时前,我们的努力程度还没有资格和别人谈拼天赋。

著名作家冰心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80%的人读遍了滥俗的鸡汤和励志,却一直无法成才,最核心的根源便在于没有行动更没有坚持。

他们往往艳羡领域内那拔尖的20%弄潮儿,却不知其背后无数枯灯孤壁的修炼和打磨,一万个小时里的浴火和破茧。

而忍耐得了多深的寂寞,就可以承受多大的荣耀。最终,时间给予他们top20%的厚待,这些是逛街购物刷剧喝啤酒撸串永远得不来的。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