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励志故事 > 兴趣造就成功的事例3个


兴趣造就成功的事例3个

时间:2023-01-05 04:01:01   来源:文章阅读网  作者:网络整理  点击数:98    

兴趣是生长中的能力的信号和象征。兴趣显示着最初出现的能力。因此,经常而细心地观察儿童的兴趣,对于教育者是最重要的。以下是励志人生小编分享的兴趣造就成功的事例,一起来和小编看看吧。

兴趣造就成功的事例篇1

晋代书法家王献之自小跟父亲王羲之学写字。有一次,他要父亲传授习字的秘诀,王羲之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指着院里的十八口水缸说:“秘诀就在这些水缸中,你把这些水缸中的水写完就知道了。”

王献之心中不服,认为自己人虽小,字已经写得很不错了,下决心再练基本功,在父亲面前显示一下。他天天模仿父亲的字体,练习横、竖、点、撇、捺,足足练习了两年,才把自己写的字给父亲看。父亲笑而不语,母亲在一旁说:“有点像铁划了。”王献之又练了两年各种各样的钩,然后给父亲看,父亲还是不言不语,母亲说:“有点像银钩了”.王献之这才开始练完整的字,足足又练了四年,才把写的字捧给父亲看。王羲之看后,在儿子写的“大”字下面加了一点,成了“太”字,因为他嫌独生子写的“大”字架势上紧下松。母亲看了王献之写的字,叹了口气说:“我儿练字三千日,只有这一点是像你父亲写的!”王献之听了,这才彻底服了。从此,他更加下工夫练习写字了。

兴趣造就成功的事例篇2

瓦特出生于英国的格林诺克,由于家境贫穷没机会上学,先是到一家钟表店当学徒,后又到格拉斯哥大学去当仪器修理工,瓦特聪明好学,他常抽空旁听教授们讲课,再加上他整日亲手摆弄那些仪器,学识也就积累的不浅了。

1764年,格拉斯哥大学收到一台要求修理的纽可门蒸汽机,任务交给了瓦特。瓦特将它修好后,看看他工作那么吃力,就象一个老人在喘气,颠颠颤颤地负重行走,觉得实在应该将它改进一下。

他注意到毛病主要是缸体随着蒸汽每次热了又冷,冷了又热,白白浪费了许多热量。能不能让它一直保持不冷而活塞又照常工作呢?于是他自己出钱租了一个地窖,收集了几台报废的蒸汽机,决心要造出一台新式机器来。

从此,瓦特整日摆弄这些机器,两年后,总算弄出个新机样子。可是点火一试,那汽缸到处漏气,瓦特想尽办法,用毡子包,用油布裹,几个月过去了,还是治不了这个毛病。

一天他又趴到汽缸前观察漏气的原因,不小心一股热气冲出,他急忙躲闪,右肩上已是红肿一片,就像被一把热刀削过一样,辣辣地疼起来,弄得他心烦意乱。他真有些灰心了,这时,是他的妻子给了他勇气,妻子用激将法又激起了继续研究下去的雄心。

他又回到地下实验室,将过去的资料重新翻阅一番,打起精神又干了起来,干累了就守着炉子烧一壶水喝茶。一天,他一边喝茶,一边看着那一动一动的壶盖。他看看炉子上的壶又看看手中的杯子,突然灵感来了:茶水要凉,倒在杯里;蒸汽要冷,何不也把它从汽缸里也“倒”出来呢?

这样想着,瓦特立即设计了一个和汽缸分开的冷凝器,这下热效率提高了三倍,用的煤只有原来的四分之一。这关键的地方一突破,瓦特顿然觉得前程光明。他又到大学里向布莱克教授请教了一些理论问题,教授又介绍他认识了发明镗床的威尔金技师,这位技师立即用镗炮筒的方法制了汽缸和活塞,解决了那个最头疼的漏气问题。

1784年,瓦特的蒸汽机已装上曲轴、飞轮,活塞可以靠从两边进来的蒸汽连续推动,再不用人力去调节活门,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蒸汽机诞生了。

兴趣造就成功的事例篇3

有个知名的翻译大师,日文听说读写样样都在行,曾翻译许多知名的日本小说,而且更难得的是,他没有念过大学,高职念的居然是汽车修理,而且从来没有到日本读书的经历

某次记者访问他,问他究竟是怎么学好日文的,这位翻译大师,给了一个令人诧异的答案:“我的日文之所以这么好,是因为我年轻时沉迷电玩。”

原来,他学生时代非常喜欢电动,家人知晓后百般阻挠,骂他“一天到晚玩电动,能有什么出息。”

但他仍背着家人,一有机会就抓着电动不放。

由于当时的电玩大多是日文,想要解谜、破关,不能不看懂关键说明。于是,他买了生平第一本日文字典。

但是一本字典,无法让他看懂所有相关说明,于是他偷偷去报名日文班,在家看电视都锁定日本频道。

家人以为他突然“哈日”起来,其实他看电视的时候,不仅在放松,更在竖着耳朵听日文,日积月累下来,他渐渐能全部了解电玩中的日文,并意外发现自己具备了看日文小说的能力,因缘际会下,他开始了翻译工作,由于文笔流畅优美,从此一炮而红。

多数人因为沉溺于兴趣而荒废了工作,聪明的人却在兴趣中学习,甚至因此绘制出崭新的人生版图。

心的体验:无论你的梦想是什么,只要看准方向,并且一路上不停的努力,成功就会出现在你最意想不到的地方,没有人可以强迫你失去梦想,除了你自己。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