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职场励志 > 任何领域的高手,都在这三点上下足了功夫,没有例外!


任何领域的高手,都在这三点上下足了功夫,没有例外!

时间:2018-01-10 13:37:19   来源:文章阅读网  作者:赵晓璃  点击数:224    

哪有什么可以直接登顶的人生

只有根据反馈不断迭代的过程。

写在前面的话:

最近刮起一阵“裁员”风暴,从中兴网信、途牛再到万达网科,一波猛过一波。

12月28日,王健林旗下万达网科被爆出大规模裁员的消息。据称要从目前的6000名员工裁至300名,只保留职能部门,这意味着网科人员将从最高峰削减95%。

据了解此次“裁员”非常暴力,直接锁门,不让员工打卡,还出动了保安......

在焦虑弥漫、职业环境动荡的今天,想在一家企业安稳干到退休早已成为一种不切实际的奢望了。

在这样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要么迷失了自己的方向,要么在频繁变化的业务中失去了自己的位置。

最近这段时间,后台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职业问题,其中被问的最频繁呼声最高的一个问题就是:“晓璃老师,我记得你说过一个观点,在任何一个领域,真正的高手从来不惧怕任何变化,我也想成为这样厉害的人,可是到底该怎么做呢?”

站在2018年的起点,我想从三个方面详细阐述高手进阶之路,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1

真正危险的是,

人们总是高估今天的变化

“晓璃老师,我感觉自己所在的行业要不行了,快告诉我,我该如何转型?转向何方?”

“晓璃老师,我是一名会计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我担心AI迟早要替代这个领域的很多人,我要不要放弃会计学,学点其他的?然而,到底学什么,未来才不至于被淘汰呢?”

“晓璃老师,快告诉我,到底什么职业更有前景呢?”

......

最近这段时间以来,我在不同的场合都遇到很多人问我类似的问题。

人们纷纷对未来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恐慌。

然而很少有人问我:“晓璃老师,我想知道职场中到底什么才是不变的本质?”

在我看来,与其过分追逐变化的外在,不如研究不变的规律与价值,如果不认识到这一点,你永远会像个陀螺一般,每天疲于奔命应付外在的变化,却很少沉下心来反思真正的问题出在哪里,你会被变化迷障了双眼,对未来越来越迷茫

正如有句话说的那样,人总有一种错觉,对“发生在现在的事”比对“将来会发生的事”更敏感,因此,人们往往倾向于夸大眼前的困难,或者夸大眼前的成绩。

那些口口声声为明天焦虑的人,他们担心的恰恰不是未来,而是他们高估了眼前的变化,去徒劳地追逐那些稍纵即逝的目标

和你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

两年多以前,在我开通微信公众号那会儿,身边也有个朋友K同时开通了公众号;两年多之后的一天,当我和K无意中闲聊,对方颇为感慨地说:“现在时运不济啊,公众号已经是一片红海了。我去年转战过头条,貌似也没有太大收益;我打算今年做小视频,再去转战视频类的网站,听说这种形式更有利于传播......”

看起来,这位朋友非常“精明”:他在不停地寻找所谓的“风口”,然而遗憾的是,他却忽略了自媒体领域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原创力。

我没有告诉他,这两年多,我一共输出了一百多万字的公众号职场原创内容,出了三本职场书籍,与此同时,我的咨询时长早早地突破了1000小时,随着内容的垂直和进步,目前已经和领英、分答这样的专业级平台建立了合作关系。

这一切,都源于一个强大的人生算法。

2

人生算法的核心:

把未来建立在不变的基础上

“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

这句话是我放置于案头用于自勉和警醒的一句话,出自股神巴菲特。

当然,关于这种算法还有一种更通俗的版本,那就是出自喻颖的一个公式:成功=核心算法*大量重复动作的平方。

曾经在文章中提及过一个观点,那就是所谓职业危机的真相,本质上说来就是一个人永远停留在职业适应阶段,TA根本没有成功跨越适应期的问题,到达更高的层面;如果一个人能在任何领域修炼到了高手区,那么任何危机对这个高手而言只不过是换个玩法,说不定还蕴藏着不错的转机。

举个简单的例子。

在会计培训领域有很多名师,例如教会计的张志凤老师,请问他会担心职业危机的到来吗?

不会。

原因很简单。

因为他的收入来源由这几项构成:

1、张志凤老师的本职工作是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会计学教授,硕士生导师,这部分收入性质和很多人一样,都是工作带来的收入,属于劳动收入

2、张志凤在工作期间潜心研究专业领域,发表了一系列的专著论文,在业界享有一定的声望与名气,与网校合作讲课,这是无形资产(个人影响力)给他带来的收入,属于资产类收入

3、如果张志凤老师退休后创办会计师事务所,成为自负盈亏的企业法人,按照他的专业水平与名气,以及他的人缘及口碑,拓展业务并非难事,那么这部分收入则与市场风险直接关联,属于风险类收入,未来业务一旦步入正轨,收益也巨大;

4、如果张志凤老师退休后不想开事务所,也可以给很多公司做财务顾问,等等。

如此一来,你会发现张志凤老师永远都有路走,永远都不用担心职业危机。

因此,想要在变化的世界里打造不变的竞争力,对于很多家境普通的“拼一代”而言,成为高手是一条靠谱的逆袭路径,它可以跨越阶层、直至改变自己的命运

3

高手和普通人的差距

到底在哪里?

想要成为高手,就需要了解高手与普通人的具体差异所在,才能找到正确的努力路径和方法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以一名职业棋手的成长为例。

请问,如果一个人想要成为职业棋手,他要经过哪些训练和努力呢?

我猜你的回答可能是——

1、找一家培训机构,跟着专业的老师学习下棋;

2、打比赛一路升级;

3、成为职业棋手。

还不够,我们还要继续分析:如果这个人跟着老师学习下棋,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又到底要经过哪些阶段呢?

1、花大量的时间研究棋谱。

琢磨整盘棋大体有哪些布局,对手经常出哪些招数,对应的破解招数有哪些?

因此多数时候,一名真正的专业棋手大部分时间恰恰不是和人下棋,而是一个人静静地对着棋盘摆棋谱,不断加深对棋谱的记忆和运用能力。

2、大量重复的练习。

作为一名真正的棋手,主要的练习往往是记定式、打棋谱这种思维模式的训练,同时适时安排对弈,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练习,才能真正掌握棋谱。

3、及时反馈。

有一名教练至关重要,因为教练的主要作用就是以旁观者身份提供及时反馈,指出你可能无法意识到的盲区,渐渐地将棋谱内化到自己的脑海中,最终形成一个强大的神经网络结构,让你面对任何棋局都能游刃有余,最终成为专业棋手。

而下棋里的棋谱,就是最核心的东西,叫做“模型或套路”。

因此,想要成为真正的高手,最关键的一步就在于熟悉并掌握这个行业或领域的模型或套路。

这种所谓的模型和套路,就像学画画的人一定要从素描学起,必须掌握起码的线条和结构,才能谈及深入学习,于是,这种模型和套路有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基本功。

这种基本功,无一不是经过了大量的学习和训练,因此,如果你真的想成为一个高手,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永远不要贪图捷径,所谓“21天成为专家”根本就是一个噱头——不肯真正下功夫去学去练,神仙也帮不了你!

4

方法论:

高手是怎样炼成的?

如前文分析,一个人想要成为某个领域的高手离不开三大要素:一是基本功(也称套路和模型);二是大量反复的练习;三是及时搜集反馈、不断反思和改进。

而喻颖的人生算法更是这种路径的算式表现形式,即:

成功=核心算法*大量重复动作的平方。

我们回到最开始的那个例子,类似于张志凤老师这样的会计培训专家又是如何炼成的呢?

1、扎实的基本功

譬如,张志凤老师毕业于首都经贸大学,1994年前往美国蒙哥马利奥本留学,1992年起开始从事会计职称考试培训工作,1997年起从事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工作。

任何一个领域的牛人,他的知识储备足够多,不仅仅体现在数量上,还体现在思考的质量上——你没想过的他都想过,你开始想的他早就研究过,你打算研究的他已经实践过。

经过了学习、实践及思考,他的头脑对这一领域的知识已经高度系统化和抽象化,早就内化进了自己的大脑,渐渐地有了自己独特的看法与观点,并逐渐触及到了这个领域的本源和实质。

2、大量重复的训练

我所喜欢的一位作家叫余华,写过《许三观卖血记》、《活着》等好作品。

他之前是一名牙医,当时牙医工作很辛苦,为了更舒服地生活,他开始到文化馆写小说。

余华说:“一开始时,我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用。根本不知道如何写,所以就先从短篇小说学习,那个过程很艰难。”

“坐在书桌前,我脑子里什么内容都没有,但一直逼着自己往下写。我发现写作会让一个人变得自信,我第一部作品写得很差,但有几句话写得很好。第二部好像开始有故事了,然后再写第三部,就发表了。”

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想要成为作家,必须“要让你的屁股和椅子建立起深刻的友谊来,要坚持坐下来。”

用对话推动情节,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等都是一名小说作家的基本功,但余华却发现自己不会这些基本的技能,怎么办?为了练习这些技能,他也是很拼的:

“看了威廉·福克纳一篇小说,故事是一个穷人把富人杀了,作家用了近一页纸去描写他刚杀完人后,他的女儿如何看他。作家用杀人者的眼睛去看,把杀人者的心态表现得非常到位。

我后来又翻出了《罪与罚》,重读了小说中的人物拉斯科尔尼科夫把老太太杀死后那种惊恐的状态。文中没有一句心理描写,全是他惊恐不安的动作。刚躺下突然跳起来,感觉袖口有血迹。没有,又躺下,又跳起来……”

就这样,经过大量反复的磨砺与死磕,余华终于成就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一名作家。

要知道,不会有任何厉害的高手被训练丧失了灵气;但如果缺乏大量反复的训练,一个人很难成为高手。

没有大量反复的训练,即便你天资再高也枉然,《伤仲永》就是极好的例证。

我们相信,类似于张志凤这样的名师在讲台上对会计这门学科的精彩演绎绝非一日之功,别的不说,光这些年来他参与的会计科研项目、出版的专著论文等等,就是最好的说明。

3、搜集反馈,不断反思与总结

很多职场人和我抱怨说,自己缺乏师傅或者教练在一旁给予专业的指点,但如果他们得知教练的主要作用是以旁观者身份提供及时反馈的话,那么在职场环境中,这个功能离开教练也同样可以由他人完成,例如你的同事、你的客户、你的领导等等。

现实中你一定遇到过这样的人:确实有些能力也有些本事,但平时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你会不会觉得挺讨厌?

如果这个时候,有个和他水平相当的人态度和蔼,并且难得可贵的是,态度和蔼的这个人总是以顾客为导向,他们面带微笑、平易近人,更愿意带领公司内部更多的员工成长与进步。

如果你是领导,你更愿意重用谁呢?

职场是人和人构成的江湖,在这个江湖里,你心里能装下多少人又能影响多少人,直接决定了你的江湖地位和威望。

毫无疑问,一个心中时时有他人遇事愿意为他人着想的人,自然就不太容易受到情绪的困扰,因为遇到任何问题即便是不好的反馈,这些人的思考方向永远都是:如何做才能让对方感觉更便利更好呢?

如此,这个人更能够集中精力和注意力放在服务他人方面,随着服务质量的提高,自己的口碑自然就提高了。

我相信,张志凤老师一开始站在讲台上课时,也一定经过一段青涩期,在那段时期里,他也一定遇到过一些不好的反馈,也是一步步反思、改进与提升才有了今天的威望和地位。

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领导批评了你,如果同事指出了你的不足,倘若你意识到自己真的存在不足,感激都还来不及,又有什么可委屈的呢?

想想看,我们不正是通过这种反馈才能看见自己看不到的盲区,然后才能谈及改进和成长的吗?

5

请记住,

没有一个真正的高手

是突然厉害起来的。

我们再来回顾下本篇文章涉及到的人生算法公式:成功=核心算法*大量重复动作的平方

在这个公式里有三个阶段,分别是:

1、扎实的基本功【套路/模型】;

2、大量重复的训练;

3、及时反馈、复盘与总结。

没有谁能超越这三点成为真正的高手,如果你有志于成为像张志凤老师这样的高手,请记住:

1、静下心来进行大量的学习与练习,尤其是夯实基本功,学习基本的套路和思维模型;

2、数年从不间断的实践、观察、思考、积累;

3、正确看待反馈,通过反馈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态度和方法。

如果可能,再加上大量临时性突发事件的锻炼,你必然会在一个领域中做到得心应手。

最后,引用一句话结束今天的文章,那就是——

哪有什么可以直接登顶的人生,只有根据反馈不断迭代的过程。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