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为人处世 > 做人不要太善良


做人不要太善良

时间:2021-11-06 04:01:02   来源:文章阅读网  作者:网络整理  点击数:22    

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环境的变化、随着各方面的“教育”、随着外界一切一切的变化···开始不断地对以往的某些观念、某些思想进行着历史性地重新评估乃至批判,对所谓的一些中华民族流传百年甚至千年的“精华”、对诸如孔某等圣人的立的某些言、对我在全国扶贫县中的小村落里儿时耳濡目染的某些民间优秀的品德等等开始怀疑,甚至开始有了与之前截然不同的态度。某些专家说的真是好,世界一切事物时时刻刻都在不断运动变化中。

很多以前认为不好、不对的事、物现在觉得没有错了,也有很多以前觉得好的东西现在觉得不好了。

写下“做人不要太善良”就是我在众多变化中的其中一点而已。

其实这在我们的先人口中已经说过“人善被人欺”,但我以前总不以为然,认为这有点功利,人不能怕被人欺而不善,但现在我想法变了,但并不仅仅是不善的原因是怕人欺,而“做人不要太善良”还有我所认为的其他原因,写下“做人不要太善良”这个题目的动机或者说初衷是因为S老师的患病,过去及现在常与朋友、同事批判过太多善良人遵循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原则,而实际上所谓的理论总是与现实有差距,甚至与人们都认为正确的理论到了现实生活中也黯然失色。

L老师几年前曾得过一次C.C,她也乐观地说曾在死神面前走了一圈,时隔几年她老公S老师也患上了这种病,她心情当然不好,我们也为之难过,但也不能一味痛苦,治疗、向前看、充满希望向好的方面看才是应该的态度,痛苦和眼泪是损人不利己的行为,如果哭能治好病,我们宁愿陪L老师痛哭一场,可我们知道不行,唯有坚强起来,勇敢、乐观面对···

我和L老师、S老师都有交往、交流,他们都很是具有人格魅力、心地善良的人,无论是我的所见还是我的所闻都是他们的正面“新闻”,没人说什么不是,但现在出现在他们家庭里的这种状况,怎能用“善有善报”这样的公式来套,尽管我们不能说有了好事就说明你行善了,有了坏事说明你做恶了,但一个人的善良总是对他(或她)的心理产生一定影响,而心理的影响一定会对身体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尽管有些唯心,但身体的不适与心理之间的密切关系已被越来越多的专家及非专家所承认)。善良的人大都有道德洁癖,处在某一个集体,某个单位,善良的人肯定会看不惯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人、某些事,有时不得不与不喜欢的人交杯换盏甚至低三下四;有时不得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有时不慎违背了自己的道德底线;有时某些小人暗中治了自己,而自己不会作恶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于是在心底深处会内疚、纠结,甚至耿耿于怀,开始背着包袱生活,脑筋转不过弯,时间一久,心理问题的堆积就会慢慢侵蚀自己的身体,于是腰疼、背疼、胃不好、心脏不好等等或大或小的疾病引得身来,于是就得到的是与老祖宗说的相反的“善德恶报”的结果。而有些“恶”人,对恶人恶事根本就不在乎,做了什么损人的事,甚至既损人又不利己的事,根本不会往心里去,照样地按时吃饭、按时睡觉,还有规律地享受、吃喝玩乐,于是每次年检,各项指标非常正常,恶也没得到什么恶报,于是很多实例推翻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个老祖宗留下的劝世良言。

善,要有个度,人不能仅凭善良和老好人活着,要善,而不能太善;有时对不同的人或不同事,该不善也可以不善;更重要的是,做了善事、或对恶人做了恶事、或偶尔地犯个违反点小道德的错误,内心不能纠结,不能压在心底,不能耿耿于怀···

道德要讲,但道德一有洁癖,就会束缚住自己,有时束缚的是自己的本性,甚至压抑了本性,这样也常常会善带来“恶”报。洁癖地厉害了,就会产生虚伪,不真实了,人就失去了根基。

于是:

做人不要太善良,丢掉身上并不干净的道德洁癖,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