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都在面临选择。出去玩,市内还是郊区;吃饭,川菜还是湘菜;出行,走哪条路线,和谁一起去……“最佳决策”常常把我们弄昏了头。
女儿两岁多,吃玉米,我剥一粒她吃一粒,吃得很欢快。方便起见,我批量生产,剥了一盘放在她面前,她却犯了愁:“到底吃哪一粒呢?”
朋友去买衣服,相中两件。经过权衡,她买了其中一件。可一回到家她就后悔了,觉得另一件更好,于是拿小票去换。欢天喜地回来后,她又觉得第一件更好,于是又拿去换。朋友感到崩溃,她发现自己越来越不会作决定了。
就像布里丹的那头毛驴,站在左右两堆看上去相差无几的干草中间,犹犹豫豫,在无所适从中活活饿死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布里丹毛驴”还真不少。
同学想买房子,北边的上风上水,西边的高校云集,她在反复权衡中总是下不了手,而房价却在她的迟疑中一涨再涨。5年了,大家纷纷落地开花,她还在原地考虑。
一女孩同时被两个男人追,A是江浙人士,细致有余可男人味不足;B是北京人,够男人可是线条太粗。女孩犯了难,谁也没拒绝,今天约会这个,明天约会那个,她自己倒挺乐和的,可结果,两个男人都退出了。
有时候,事实真的会和我们开玩笑。我们总喜欢把事情想得很周全,把信息掌握得很全面,以为把事情分解为一、二、三步,就不会出差错。可到头来你却发现,思考时间最长的那个决策,反而漏洞百出;你在掌握信息最多的那件事情上,作出的决定反而最不明智。
有这样一个实验。要求参与者分辨一个奇怪的旋转符号在电脑屏幕上出现的位置,这个符号将出现650次,每次出现的位置都不同。当参与者看到旋转的符号后,研究者就会关掉屏幕,给参与者0~1.5秒的思考时间。结果发现,在0.5秒以内作出的决定,正确率达到95%;而超过1秒作出的决定,正确率只有70%。
又比如买股票。这个业绩好,那个最近又有新动作,很多人下手前都喜欢权衡利弊,恨不得把股票的信息翻个底儿朝天。朋友倒好,开车的时候一抬头,看到某某广告牌,心里便有了决定:好,就买这支股票;一看银行股,自己老去什么银行,又决定:好,支持一下。结果,周围人买的股票都没她买的涨得好!
事实上,很多管理者都喜欢用直觉思维,而且往往是职位越高越重视敏锐的直觉。当你想要理清逻辑与理性的时候,别人就三个字,凭感觉。
“凭感觉”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寻求满意方案而非最优方案;整体把握而非细节思考;以自己作为参考点,推测和把握,排除较差的而不是总寻找最好的;在满意的时候立刻决策而不是等到最后一刻;给自己一个时间,不要无限思考。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