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长江以南,何炅汪涵”的两位人气极高的主持人最近又上热搜,原因却很正能量——隔空吹捧。
一位小鲜肉嘉宾在《拜托了冰箱》中当着何炅的面,直言不讳地说在湖南台他不认识汪涵,只认识何老师。
机智如何炅,他毫不留情地反驳道:“那你肯定不红,因为红的人都必须要上过汪涵老师的节目。”
最让人拍手称绝的是主持界公认的“救场王”汪涵,隔天在其主持的综艺节目《火星情报局》被人现场采访问及此事,他诚挚地说:
肯定是认识何老师的人比认识我的人多,因为在我心目中这很正常,你要知道,今年是快乐大本营20周年,太了不起了,我希望全中国所有的年轻人都认识这一个20年给我们带来快乐的了不起的主持人。
一句话既谦虚地夸奖了同行何炅的水平,又帮忙宣传了节目,可谓是高情商说话的典范。就像二人长久的一哥之争,仿佛是永远过不去的梗,屡次提到却总能被他化干戈为玉帛。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觉得心直口快是毫无城府的表现,这样的人刚开始会很受欢迎,因为交往起来很轻松,可是时间愈久就会发现这样的人很让人头疼,因为他总是无意中伤害别人,常常把人弄得下不来台却毫无察觉。
《论语·雍也》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是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这段话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为人过于直率,说话过于直爽,就显得粗俗野蛮。
清代作家石成金在《传家宝》中说:“快语讥诮人,是轻薄第一件,不惟丧德,亦足丧身。 ”
说话直来直往的人都说自己是在说真话没有坏意,对方理所应当接受并且感恩,然而繁华落尽见真淳,有的时候说话太直既损失了自己的德行,很容易伤人,更有可能害己。
明末农民军首领张献忠剽悍凶猛,自称“西营八大王”。崇祯十七年(1644年)八月他攻破成都后,张献忠先号称秦王,接着宣告建立大西国,他就成为大西国的皇帝了。
可是这位皇帝从小没有读过书,起义后也不喜欢学文化,所以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文盲。
他称帝后下令:不要整那么多朝廷规矩!以后自己在朝堂上想怎么穿就怎么穿;下诏书、公文,一律口语书写,他咋说下面必须咋写,改动一个字就砍头!
张献忠最不堪入目的圣旨是写给部将刘进忠的。刘进忠被张献忠派驻遂宁,但他好大喜功,自作主张带兵去汉中攻打李自成的部队,结果被李自成部将所败。张献忠得知后大为光火,命令下属按他的原话写一道圣旨,发给刘进忠。
《谕刘进忠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咱) (叫)你不要往汉中去,你强要往汉中去,如今果然折了许多兵马。驴 子,入你个鬼的 ,钦此!
有趣的是,这一圣旨传到遂宁后,遂宁府组织了盛大的迎接仪式,红地毯从官府一直铺到城外。
圣旨一到,生员登坛朗读,官员和百姓齐刷刷地跪地聆听。
当生员读到最后一句的时候,刘进忠和文武官员、百姓听到是什么样的场景,真是不敢想象。
结果刘进忠受此侮辱,转头就投降了满清,帮助清军攻打张献忠。
相较严肃的圣旨内容和语气来讲,读张献忠的白话圣旨,确实贴近老百姓生活化语言,但是过于直白,就带有一股子匪气。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匪气导致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只能昙花一现。
历史的教训告诫我们,说话太直接,做人太直率,小到会得罪周围的人周围,大到一言是否可以兴邦。
蔡康永在《说话之道》里说:“你说什么样的话,你就是什么样的人。”
成年人的人际交往都讲求互惠的原则,希望别人对自己好,那么自己也应该有相应的付出,而说话太耿直的人总是以“我”字开头,不考虑对方感受,其实是一种以自我为导向的心理问题,心理学领域叫做“自我中心性”。
美国耶鲁大学史端博教授认为,愚蠢的第一表现就是“自我中心性”。
从神经学的角度,驱动大脑决策的是最原始的脑区,它对自身相关的事物才会有兴趣,与自己不相干的事物,就会被弱化。
也正因为如此,多数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沟通方式,这也是一种儿童时期的沟通方式,一切以自己的利益为重。
例如本文开头,小鲜肉的心直口快就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夸何老师,想抱大腿,暗讽汪涵不如何炅有名,结果被媒体抓住将事情发酵放大,毁的是自己的名誉。
而汪涵在回答记者的时候,口口声声把何老师放在第一位,闭口不提这件事始作俑者,一段话维护了两个人的利益。
毋庸置疑,中国最会说话的高手在外交部。
2003年时任部长的李肇星作客新华网,一个匿名网友发难:“如果别人说你长相不敢恭维,你怎么想?”
李肇星说:
我的母亲不会同意这种看法,她是一位山东农村的普通女性,曾给八路军做过鞋。她对我的长相感到自豪。我在美国最大的大学俄亥俄大学演讲时,3000名学生曾起立给我3分钟的鼓掌,如果我的工作使外国人认为我的祖国是美好的,就是我的幸福和荣耀。当地的美国教授对我说:“看起来,你看重的是你自己的祖国,对自己看得很轻。”这正如美国有句谚语:天使能够飞翔是因为把自己看得很轻。
你可以看到,高手过招,拼的就是如何迂回委婉、声东击西地表达出自己的立场。有位外交官甚至戏言道:“即便是辱骂,听起来也令人愉快。”
因此,高段位沟通者,总是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与人交流,而不是一味地以自我为中心。
在倡导个性的互联网时代,也许你会说,我本来就性格直爽,不喜欢拐着弯说话,也不要刻意讨好别人说一些有违内心的谄媚的话。
可是我只想说,小孩子才谈直爽,成年人只谈利弊,如果直言不讳带来不可逆转的危害,为何要去说?
孔子在谆谆教诲弟子时,总是十分强调“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三缄其口,谨言慎行,如果你实在觉得有些话如鲠在喉,很想一吐为快,我们可以效仿古人,开口之前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这是真的吗?
这是善意的吗?
这真的是有必要的吗?
这三个问题叫“开口的三扇门”,是佛教和印度教中教导弟子们与人为善的秘籍。
提出这些问题至少能在开口之前给自己的嘴巴按下暂停键,而这短暂的时间足以给你省掉很多麻烦。
比如在公司里你是直言进谏还是在散布谣言?
你明明知道公司的财务做假帐,即便这个同事是你最好的朋友,你作为职员也有义务向老板报告。但是,你要去告诉其他的同事,公司漂亮的前台和老板好像有暧昧是有必要的吗?
如果在开口之前,你真的思考了这三个问题,那么你的“刀子嘴”变成利剑去伤人的可能性将会变得极小,你会发现身边的人对你友善了许多。
荀子说:“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良言一句三冬暖,快语伤人六月寒。年轻的你,迟早会知道,出来混,拼的不是太直率,而是含蓄不露锋芒。说话不要太直爽,而是婉转留弦外之音。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