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诚信?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诺千金。
顾名思义,“诚”是指道德主体内在的一种品质、信念,表现为真诚、诚实、诚恳等。“信”则是指道德主体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或社会整体交往时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行为及其价值指向,表现为讲信义、守信用、重承诺,言行一致。
诚信,是先秦儒家提出的一个重要的伦理学和哲学概念,以后成为中国伦理思想史的重要范畴。从孔子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到廉颇将军的勇于认错、知错就改,从海涅的“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到革命导师列宁敢于承认打碎花瓶的行为,无不体现了一种做人应该具有的美好品德——诚信。诚信,是立身、修德、处事之根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可缺。
由此可见,诚与信有着密切的联系。诚是人内在的德性,信则是诚的外在表现。诚于中,必信于外。因此,诚与信联结为一个词,表述的是人们诚实无妄、信守诺言、言行一致的美德。诚信同时也可以作为一个道德规范,它要求人们诚实无伪、言而有信。千百年来,诚信一直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传统道德要求,对于人际的协作和和谐产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那么,做人应该怀有一颗诚信之心的内涵有那些呢?个人理解认为主要有以下五点:
诚信是一种人生的崇高品格。
“诚信”是一个道德标杆,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华夏民族最崇尚的品质,已传承数千年。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诚信是人的修身之本,也是一切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认为人若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什么事情也做不成。这种高尚的品德需要我们一代代地继承下去。
“诚”就是诚实,真诚不虚伪。“信”就是言而有信,守信用。而“诚信”则是做到表里如一。人生在世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种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这就是诚信。个人有了诚信,就会得到他人的尊重。
一般来说,一个没有诚信的人,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诚信是人格的体现,人格尊严是人的第二生命,是价值和品格的核心体现。为人以诚,待人以信,不但是人的内在品质和精神要求,也应该是社会的规范。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和起码的道德修养。
诚信之人就像是一条清澈的河流,当您靠近他的时候,会把自己身上的污垢清除,带来一股清新之风。当你走过一段路程,经历了风尘仆仆,此时遇到一条清澈的河流,你或许就想洗清身上的污垢,让它带给你久违的清新之感。诚信之人也正如这清澈之河流,为你源源不断地带来清澈的感受,注入清新之风。这种恪守诚信,勇于担当的品格,是彰显一种精神,一种美德,一种令人敬仰的情愫。
诚信是一种人格的固有特质。
中华民族不仅是礼仪之邦,而且是诚信之邦。传统伦理将诚信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品质,认为诚信是取信于人的良策,是处己立身,成就事业的基石。
“诚信为本”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也是一种经过社会学习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人格特点。其价值是:诚信作为一种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和交往、维护每个人正当利益的基本道德规范,对于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性,近乎鱼之于水,人之于空气。现代社会特别需要诚信。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是立身之本;诚信做人是宝贵的无形资产。
人是一种社会动物,总要与他人交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主要是通过言行来进行的。成于中必显于外。心有诚意,口则必有信语;口有信语,身则必有慎行。一个人能够长期地坚持以诚信待人处世,就会形成诚信的人格。具有诚信人格的人,就会赢得人们的普遍信赖。自尊者人尊之,自敬者人敬之,自信者人信之,这是人际交往的必然规律。
尽管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在不断加强,但社会转型时期道德上的失落、迷茫以至弄虚作假、坑蒙拐骗、损人利己现象不可避免地存在,甚至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我们应该重新树立诚信的旗帜,让诚信成为我们为人处世的标尺,应该树立明确的诚信意识、建立诚信度评价体系,鼓励诚信行为,形成诚信建设合力、培育社会诚信道德文化,营造诚信社会大环境。
社会是人们交往的大舞台、大课堂,人是社会中的一分子,言而有信是千古不变的行为准则,只有这样,才能奠定社会和谐、心情舒畅的精神基础。你越是对人诚信,别人就越尊重你、爱戴你、拥护你,你就越容易获得别人的理解与支持。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必须从强化真诚自身修养入手,先把人做好做实。真实坦诚地待人,诚恳率真地处世,无疑诚信是做人最明智的选择。
诚信是一种人际的立身之本。
古人称诚信为“天之道”,又称“至诚之道”。“诚”为五常之本,百行之源。孔子说,“民无信不立”。做人必须讲诚信,诚信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才能与人和谐相处。立身必须以诚信为本,诚信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一个人立足社会,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以诚信为本。
一个人有没有诚信,只要看他能不能实现自己许下的承诺。一个人能轻易许下承诺的人未必就是有诚信者,因为通常这些人在承诺之前时是没有经过周全考虑的;而每个诚信的人必定是在慎重考虑过自己能力所及之后才会许下承诺,因为对于有着一言九鼎,一诺千金的诚信者来说,一次失约、一次迟到都是不诚信的表现。
心口一致谓之诚,言行一致谓之信,诚信即诚善于心、言行一致、信守承诺。从伦理意义上讲,诚信是一种底线道德,是立身做人的最起码要求。它就像道德体系大厦的基石,是其他一切高尚道德发生和发展的依托。
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诚信是人与人相处的基本要求,是友爱的前提。没有诚信,人与人之间就不会有信任、理解,没有友好关爱,更无从谈人际交往的和谐。
由此可见,一棵棵苍天大树能够挺拔耸立,靠的是深扎大地的根系的支撑;一幢幢高楼大厦能够拔地而起,靠的是坚如磐石的基石的支撑;一个人能够立身于世,靠的是锲而不舍的诚信的支撑。
诚信是一种人缘的真诚美德。
诚信是立身、修德、处事之根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可缺。在改革开放、搞活市场经济的今天,再说诚信,无疑是对那些表里不一的人敲响警钟,是疗救“弄虚作假”时弊的一剂良药。
古今中外,都把诚信作为一个人很重要的美德。诚信是一切美德的基础,是为人立德的核心,也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它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事实也如此,人与人相处,相敬如宾是门很重要的学问,关键是要诚信。诚信做人,待人真心诚意,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世间的一切,为人便能善始善终,既可以让人在卑微时安贫乐道,豁达大度,也可以让人在显赫时持盈若亏,不骄不狂。
诚信作为一个基本的道德规范,是对人们的共同要求。与人相交往,自己首先要保持诚信。然而,正常的、和谐的人际关系的维持则需要双方或多方都讲诚信。信字还包含同心相知、彼此信任的意思。如果双方当面说一套,背后搞另一套,友好的关系不可能得到维持,两人更不能成为朋友。彼此以诚信相待,不因偶然事件而动摇,不因时光流逝而褪色,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诚信。
诚信是一种人性的卓识智慧。
常言道,精诚所致,金石为开。想当初,刘备智力孤危,只落得无处可托,无家可归。但他有一颗厚道诚实之心,三顾茅庐,邀请卧龙。孔明敌不过刘玄德一片赤诚之心,为刘备运筹帷幄,力挽狂澜。刘备这一“诚”,请来了文韬武略,请来了一个智慧的化身,请来了三国鼎立的事业。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缺乏诚信,就等于缺少了桥梁,缺少了纽带,缺少了车辆,缺少了帆船。在现实的生活中,诚信是一种声音,有很强的震撼力;诚信像一种色彩,它会很鲜明地映入眼帘;诚信是一种状态,让人沉浸其中无法自拔。诚信是一种崇高的养分,一种心灵的润滑剂,一种精神的慰藉。
因此,诚信是无价之宝、是做人之本。真实可信的,真实的东西是客观存在的,是经得住事实和时间检验的。假的、骗人的东西是编造的,不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必然会露出破绽,在事实面前,早晚要暴露的。所谓品行端正,无非就是拥有一颗大爱心、同情心,不害人、不吭人、不骗人。有了善良的品性,就有真心爱父母、爱他人、爱自然的基础和可能。一个诚信之心的人,就象一盏明灯,既照亮了周围的人,也温暖了自己,诚信之心无须灌输和强迫,只会相互感染和传播。
个人如果丧失了诚信,就会胡乱地议论别人,胡乱地烦恼别人,胡乱地嫉妒别人,胡乱地伤害别人。诚信不需要虚情假意;诚信不需要掩饰,诚信不需要造作。只要你走进它的领地,欣赏它的内涵,具备它的境界,它就会完全地袒露于你的面前。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