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日,从长途跋涉,奔徙千里处归来,卸下一身疲惫,融进阳台摇椅的舒适与日光的抚慰。
忍不住感叹了一句:真舒服啊。转过头,看见老冯专注地看着《动物世界》,阳光在他脸上折出好看的棱角(他一直强调是人好看)。
心里忽然觉得温暖极了:生活,一直这样安稳下去多好。没有风雨兼程,没有筚路蓝缕,不用未雨绸缪,不用居安思危。
就这样一卷书,一杯茶,一双人,一生欢喜。
和朋友说起这些小欢喜,她说:“多好,人为什么要满身风雨一直走,停下来,也许阳光早已满了窗前。”
我笑了,旁边另一闺蜜也笑着说:“可是现在太多毒鸡汤,一味地灌输不稳定观,恨不得人人都死在大城市,也不要你们这种生活在二线城市的安稳。”
是。我看过太多论调,怒怼所谓的安稳,是在浪费生命。不知道什么时候,人们的认知变得非此即彼,极为偏颇,完全不能尊重和自己不一样的生活方式。
但我仍然要说:
不稳定和稳定,死拼和甘于平凡,只是一种方式对另一种生活方式,没有哪一种应该有爆棚的优越感。
渴望稳定错了吗?
渴望在某个日子里,一抬头,发现自己正活在想象的岁月静好中,错了吗?
渴望不用去到千里之外,而是留在父母身边,忙时埋头,闲时散步,过悠然日子,错了吗?
你拥有奥迪与迪奥,觉得很炫很自豪,我拥有一盒奥利奥也真的觉得很满足啊。
你漂泊在外,拍拍电影写写字,觉得文艺大气逼格高,我在自己的格子间办公室,兢兢业业,脚踏实地,默默为大中华冲入发达国家贡献绵薄之力,也没什么丢份儿啊。
我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努力地把生活推进下去。
为什么,我就成了浪费生命?
为什么,我就成了稳定地穷着?
为什么,我就成了甘于平庸?
为什么,我就成了懦弱逃避?
生活的方式千姿百态,每一样都值得尊重,并非只有不稳定地去拼,才值得称赞。
你可以选择你的追求,但你真的不能把你的价值观凌驾于他人之上。
如果我们都不稳定,拼了命去过你们所谓的那种人生,先不说世界雷同如此,毫无趣味。
讲真,我们都去当英雄了,谁坐在路边给你鼓掌?我们都那么优秀了,你还哪里来的优越感?
人最大的了不起,不是活得多么富有,而是尊重别人和自己的不一样。
说两个朋友吧,一个是小A,一个是她的男友。两人青梅竹马,从学生时代恋爱,一直到各自毕业。
毕业后,小A选择了回到二线城市的家乡工作,勤勤恳恳,本本分分。
小A的男友则继续考了研究生,研究生毕业之后,留在了上海工作。去上海前,他对小A说,我们不是一类人,你喜欢稳定,我有更高的追求,你喜欢呆在一个地方,我喜欢四处游荡。
拼搏在大城市的他,各种瞧不上小A的安稳,逢人便吐槽:“我当初眼光是多么短浅,才看得上她那种不思进取,毫无灵魂的人。”
他把他去往大城市,追求新鲜刺激的人生定义为有理想的人生。把小A留在家乡小城恬淡自如的生活,定义为庸俗的人生。
我一直以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生活状态,但你的喜欢并不能成为你的优越感。
世有万象,人有千面。
有些人,一直很努力,一直在改变,一直在突破自己,一直在追求所谓的不稳定,这当然非常好。
也有些人,生来不喜竞争,不喜变化,安于在一个熟悉的地方,过一份简单自持的生活,为什么就不可以呢?
前者与后者,只有价值观的不同,没有价值的不同,每一种都是在积极地参与生命,并非稳定了就是在浪费生命。
我身边有很多朋友和同学,在毕业以后,选择了进入体制内,他们恋爱、结婚、生孩子,过日子,和很多普通人一样,在自己的朋友圈里晒娃,晒宠物,晒老公,晒美食,晒风景。
她们踏遍世界千山万水,有一千零一夜也说不完的故事。
她们稳定地过着我想通过不稳定来实现的人生。
2012年,我大学毕业,削尖了脑袋,要往大城市挤。不管过得如何艰辛,我从未退缩,我仍然不愿意回到小城,当时的我,也曾讽刺我老姐:像你这样做个公务员有什么意思,朝九晚五,一眼望尽30年。
当然后来证明我很浅薄,公务员的工作还真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每天无聊地看报聊天。
坦白说,我家里,除了我,剩下的人都很稳定。他们未必理解我的漂泊感从何而生,我亦未必理解他们的安逸究竟有何意义。
但我记得一句话:
相比较做个英雄或女王,成为一个快乐的路人,更是一种勇气。
所以,现在的我,从来不会评价任何人的人生。
那些现在很稳定的,也许他们曾经很努力,所以现在有资格停下来,看天上云卷云舒,又或者,有人替他们食尽人间烟火,所以他们可以随心所欲,选择最舒适的状态。也有可能,他们就是喜欢这样慢节奏的人生,钱少钱多,心无挂碍。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王尔德在《英伦情人》里那一句: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是自私,要求别人按自己的意愿生活才是。
当你读懂这一句话,你就会明白:最高级的教养,是不轻易评价别人的人生。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