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说:“在我们的精神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
然而,我个人却恰好与其相反。在我的世界里,有着美丽的风景:蓝天怀抱着白云,竹屋面向着小桥流水,绿树成荫。溪流的对面是一望无际的青青草地,红花点缀,几只蝴蝶寻觅着自己想要的花瓣。在这美景中,只有我一人,或于竹屋休憩,或于树下乘凉,或于溪前戏水,或于桥上观望,又或于草地奔跑,累了便躺下沐浴阳光。一个人享受着这静谧、自由,无比惬意。
我不需要别人进入我的世界,也几乎禁止了他人进入我的世界。一是因为,即使他们进入了我的世界也不会懂我,毕竟,没有一个人能完全懂别人,也没有一个人会对他人展示最完全的自己,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隐私。二是因为,自己一个人最自由,没有争吵,没有牵绊,可以随性而为,毫无顾忌。在现实的大世界里,我们身边已经有很多人了,有很多事了,又何必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增添那些呢?在一个外界的大世界里,我们经历世事,直到人生尽头;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我们享受最干净的环境,绽放最自然的自我,灵魂安然的生活。
大多时候,我的灵魂和我的肉身一同生活在大世界里,每天和身边的人一起疯。偶尔,我的灵魂会进入我的小世界,在大世界里的我就会沉静。有时,我贪恋小世界的静谧,大世界里的我就会太过安静,我的工作效率也会降低(因为我在情绪高昂的时候工作效率会高些),我的肉身觉得太安静,就会想要灵魂回来一起欢笑着度过短暂的一天。而有时,我由于某些文字(例如白落梅写的)陷进某种低沉时,我的灵魂也会进入我的小世界,安静着,沉默。或许不用太长时间,灵魂沉默够了就自己出来了,而有时它许久都无法自拔,于是我的肉身开始牵引着灵魂出来,开始自我拯救,拯救的时间有长有短。
毕淑敏喜欢说自拔,而我喜欢说自我拯救。或许是我觉得我的程度很深吧。不过她的自拔是说尘世中的人们不要沦陷于生活的压力,要解放自己去享受生活中的美好。但我们有一个共同点:尘世中的自己要好好地生活。
小世界的滋生,是在我高二下学期以及高三的时候。那段时间,我把自己的内心封起来,不去打打闹闹,在学习上挣扎,一直清心。毕业了,进大学了,我发现自己已经习惯了那种清心,习惯了一个人,习惯了内心里拥有只有自己一个人的世界。在看了武侠小说后我知道了小世界,我认为主角身体里的小世界就像我内心里的小世界。于是我开始将自己的内心以小世界来划分,将最真最深层的自我圈出来成为一个小世界,从外看有着透明的结界,而进入其中却是广袤无垠。其他的地方便是被划分成不同的区域来存储着大世界不同的信息。有时候碰到了一些人,或是知己,或是崇拜的人,我会再从其他地方清出一个地方成为一个小世界来装下他们,只是这样的少而又少。有些人,我们很少联系,但因为某些爱好,我永远会为他们建立一个世界,那是特殊的存在。
这就是我内心的世界。随着我的成长,我对自己内心的世界越来越清楚,也越来越能清晰地形容自己的世界。有时候我会怀疑自己是不是有双重性格,但是后来知道不是,只是我想得更多。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