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毕业整整25年,我是1989年毕业的,那是一个充满着历史感的年份,我们幸运或者不幸地赶上了那样一个特殊的年份。
那一年开始我很幸福。当进入到1989年时,我之前几个月的实习已经结出硕果。我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侨部实习,1989年的第一个月,老师就告诉我,你没问题了,我们要你,留下吧。那时候看着其他还在找工作的同学,我觉得我的工作定了,感觉很幸福。
回家过了一个很圆满的年。回来后,3月突然接到国际台的通知,广电部出台政策,今年国际台不招中文编辑,我吹了。于是,一下子觉得很好的前途马上就吹了。没隔两天,我就买了去广州的硬座火车票,要去广州的珠江广播电台应聘,自己一个人。但是,头一天下午,系里接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电话,问你们还有没有没来我们这儿实习过的同学,我们想见一见。系里知道我已经在国际台吹了,就推荐了我。所以失败挫折孕育了我新的机会。
我没有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实习的原因是我评估了一下,我去国际台留下的可能性更高,而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可能性低,所以我选择了国际台,但是没有想到国际台这失败了,我得到了中国人民广播电台的召唤。
我一直在讲个笑话,我说我失去了“拼爹”的可能。别人拼爹,他首先得有爹,我父亲在我8岁的时候,1976年去世了,我母亲把我养大。我哥哥从中央民族大学毕业,当时叫民族学院,我们哥俩都买了原始股,现在这两所学院都叫大学。
我的大学第一志愿是北京广播学院,第二志愿是武汉大学,第三志愿是北京大学。那天在北京大学说完我填报的志愿后,他们都有一种受辱的感觉。考上北京广播学院以后,一个同事问我妈,孩子考哪了?“北京广播学院”,那个同事略微尴尬地说念电大也得去北京吗?生活中不要相信永远都在拼爹,要去相信更多的正向的东西,起码我是一个例子,一路走来,一分钱礼也没送,我不也走到这儿吗?
你凭什么在20多岁的时候就界定,一个工作的好坏?
谈到就业,它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必须要和人生挂靠在一起。刚才有人说,就业不难,就好业难,我想反问,什么叫好?你凭什么在20多岁的时候就界定,而且是拿别人现在的标准去定一个好。我分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由于那年特别的情况,8月15号我报道的时候,上上下下告诉我,你被开除了。一年后,才给我工作证,我们去房山锻炼了一年。一年后回到中央台领了工作证,我一心一意想去的岗位是《新闻与报纸摘要》,那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品牌,每天早上6点半播出。
我是学新闻的,我熟悉这个位置,我一心一意要去做这个节目。但是,到了人事部,人家很尴尬地看着我,我猜了15个岗位都没猜到给我调的新岗位,给我放在一个老年人众多的相对比较边缘化的《中国广播报》,让我去排节目表去了。
沮丧至极!我觉得我的新闻理想从此烟消云散了!这不是我想要的就业岗位,我想离开,但是,在那个时候想离开是很难的,那是1990年。但是我此生庆幸并感谢我自己的一点就是第一天上班,我来到报社,坐在那一上午是在痛苦和绝望之中,这天中午我做了这一辈子最伟大的一件事之一,跑到对面书店买了一本报纸编辑的书,我一下子把它看完了。再不喜欢它,也要认真面对眼前将要到来的工作,这就像谈恋爱,你必须认真。这可能是个苦恋,但我也依然要认真面对它。
无论什么样的工作认真面对
正是因为把我分到这份报纸,不是我原来喜欢的部门,我有大量的时间,百无聊赖,最奢侈的是时间,我不知道该如何消费它。
第二年,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招聘主持人,我闲着也是闲着,就去了,招上了。有大量的闲暇时间,百无聊赖,反正是自己工作的报纸,因为这报纸都是中老年编辑,我迅速成为主力。刚到那半年,我就被领导看中,可算来了一个小伙子,我成了最主要版面的编辑。请问你去大报可能吗?绝不可能。但正是因为我受到极大的重用,我就开始有大量的时间不断写文章登在这张报纸上,虽然没有稿费,但是有成就感。陆续就有周边的人看到。我们报纸的纸张特别好,包鱼包肉不渗水。陆续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就开始有了一定的小口碑,我两年以后就成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春节晚会的撰稿。
又过了一段时间,来了一个电话,崔永元问我最近有空吗?我要弄一个电视节目,你给我当策划去吧。行啊,反正也是闲着。过几天,《东方之子》的制片人时间来了。二话没说,拿了我在报纸上刚采访完的香港歌星的文章看,不是八卦的,很有味道,都是我提问的。反正是自己的报纸,一整版一整版地登。我把几篇我的采访文章给时间看,他看了两篇说,你就是我要的人,我就去《东方时空》当策划了。
由于我没想干时间太长,所以当策划的时候就敢于表达我的意见,后来我被迫推上了主持人的岗位。时间有一天对我说你去采访吧,我坚决拒绝。我说这不行,我单位的人一旦看见我在这儿打工……时间一句话就把我说服了,你见过有早上看电视的中国人吗?我一想这事安全,靠谱,那我就干吧。结果因为我没想长干,因此我保持了初期没有任何杂念的想法,一切发自内心。三个月过后,接到一个电话,告诉我,小白,你是《东方时空》评出的最佳主持人。主持人的概念第一次进入我的脑海,这就是我的第一份工作和第一个岗位,一切都来自于无意。
现在回忆起来,如果第一份工作就像我想象的去了我要去的那个部门,每天凌晨3点半上班,下班之后只剩下睡觉,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去电台应聘主持人,不能不断写文章被人看上到《东方时空》。我现在可能熬成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副主编,但是一身病,时差倒不过来。我得感谢我无意的第一份工作。
我要对很多弟弟妹妹们说,什么才是最好的?这里很重要的是态度的转变。第一个,中国人要确立一种新的准则,你一生的职业有可能要多次改变,这样的人生才是丰富的。
从开始就陪着你慢慢变好
很多人问我媳妇,你眼光怎么那么好,你怎么选中白岩松这个原始股?因为她跟我谈恋爱的时候我还在广播报天天快乐地跟同仁喝酒、打牌。现在大家理解的是你应该去找有钱的人等等。有一首歌说“最浪漫的事就是陪着你慢慢变老”,我觉得人生最最浪漫的事就是我一开始就陪着你慢慢变好!因此,我觉得一定要形成一种概念,人一生可能要做好多工作,第一份只是你上马的那一步,你要去积累很多经验。当然,如若它能够成为你一生的工作也很难得,但是我觉得比例不会太高。而且我们去观察的话,绝大多数人其实都是经历了很多工作改变,我觉得这份统计需要去做。
比如我们是否可以统计一个数据,从1949年到现在我们走过了60多年,统计出中国人平均一生岗位的数字变迁?这是一个挺大的学术课题,但是非常有趣,我觉得它会对人们改变观念非常重要。如果你了解到中国人平均一生的岗位变成了4.7个的时候,你就知道第一个不一定能衡量出身了。
对未来及变化永远充满好奇
《道德经》里有一句话,当天下都知道美之为美的时候是丑。我很庆幸我1985年填志愿的时候没有填经济管理和法律,当时我们班只有两个人填了新闻,结果,我们两个人一个上的是人大新闻系,一个是广播学院新闻系。去年教育部新闻系排名中,这两个新闻系并列第一。很庆幸你没有选择最热门的东西。包括就业,中小企业,它的成长会是什么?你现在毕业就想去苹果,你也就错过当乔布斯了。你可能拥有了苹果,但是你再也不可能拥有当乔布斯的机会。因此观念的改变非常重要。这是我到46岁的时候切身的感受。
我很庆幸自己有一种幸福,我对未来以及变化永远是充满好奇而不是恐惧,所以我喜欢开疆拓土。我们那很多栏目第一个节目都是我做的,因为我好奇。
人类历史往往是被好奇改变的
但是我发现身边绝大多数人对变动充满了恐惧,哪怕这个变动是向更好的方向转变,但是由于变动打破了稳定的感觉,他就产生了恐惧,甚至躲避,甚至成为阻挡列车前行的人。在人生当中你是不是也如此?
学会对未来充满好奇。人的一生很长,你就是一个体验者。为什么不多看一些风景呢?
我跟我的孩子经常有这样的交流,吃饭的时候点了一个新菜,我每次去饭店,比如说一家同样的饭店,这次点了五个菜觉得蛮好吃,下次保留三个好吃的,再点两个新的。但是我儿子不断地说不吃,我吃我爱吃的,我就要告诉他,尝试。我儿子是将信将疑地尝试了一下,百分之六七十说是挺好吃的,他好吃的概念在逐渐拓宽。但是人们有一种惰性是认可自己习惯的好吃,他如果只停留在好吃的菜,永远不尝试没有吃过的菜,你知道天下有那么多美味吗?不会的。
人生的感受也同样如此,面对将要到来的东西充满一种兴奋的好奇。所以,我从来不恐惧,我总觉得60岁一定还有60岁最美丽的风景,我欣赏眼前每一处风景,但是我不沉迷过去。活到将来,到来的时候自然面对。但是我对未来充满好奇,你就敢于变革,就会成为获益者。
应该不断教孩子很多不喜欢的东西
我在带学生的时候不断强调,好的老师就是要教孩子很多不喜欢东西。喜欢的已经不用我教你了,说明它是你的知识体系,它会长久陪伴你。但是好的老师要擅长把现在年轻人不知道的和不喜欢的东西变成他喜欢的,哪怕他不喜欢没关系,变成他的知识体系。教育是要不断给人添加未知、不喜欢、变革的东西,而不是顺着他,你要什么我就给你。
工作&人生,在过程中书写结局
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一上来就定死了,上来就先把自己的故事结局写了,你觉得有意思吗?工作如此,人生也是如此。因为现实利益,大家都愿意有更好的工作,我也祝愿你有更好的工作。但是带着有更好工作的心,给自己一个不好的工作来了我也接受,并且充满好奇地改变它,我的历程就是这样。
有的时候会遇到,一段时间觉得不行了,你敢不敢放弃。我曾经在2001年的时候,整整一年把自己扔掉了,我去研发新节目,我对已经熟悉了的东西不好奇,没兴奋感了。虽然没成,但那一年重重地改变了我。我也不能保证三五年以后我还在中央电视台。但我依然对50岁的职业生涯充满好奇,也许在互联网,也许在手机上,其实无所谓,在70英寸的屏幕主持和5英寸的主持一样,我充满好奇,你们呢?
所以,如果你足够强,你就会通过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的台阶逐步地向前走,也希望各位充满好奇地面对我们无法掌控的东西。
人生一路保持对事物的新奇和兴奋
今年过年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心情非常沮丧,有一天忽然豁然开朗,我看到了自己的问题。很多年前有一部话剧叫《等待戈多》,在我之前那么多年里,我对未来都是有耐心等待,充满好奇,甚至有一点兴奋,可是最近突然失去了等待的耐心和兴奋。凭什么46岁的时候就不能等了?那一天我告诉自己,56岁的时候我依然有等待的兴奋和好奇。所以,这是今年我的一个重要的小收获。希望能和大家共勉。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