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和“舍”都需要doing,也就是行动,action。不断重复doing之后,就能抵达感觉的世界,也就是达到being的状态。行动是与思考同时进行的,可从思考的状态转移到感觉的状态,我个人觉得是一个重大的突破点,这以后就轻松得多了。
用食物来举例。如果人的身心全都在健康的状态,那只在想吃的时候吃,只吃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显然不成问题。这是因为,人体的感应器能正常运转,发挥机能,所以人能清楚感觉到身/_体的欲望和想要的量。从某种意义上说,断舍离也是以这种状态为目标。不过,如果不够健康,或者出了什么差错的话,这种机能就无法正常发挥作用了。比如,人可能会因为压力过大而暴饮暴食,或者只吃同一种东西。换句话说,食物本身本来并没有好坏之分。
媒体总是喜欢以“想让血液流通顺畅就吃这个”、“吃这个会造成血管的阻塞-”之类的态度来对待食物,其实关键是吃东西的方法和量的问题。就算某样东西对身/_体有益,也不能一个劲儿地只吃它,说某种食物对身体不好,也并非就绝对不能碰了。我们总是忽视个人因素,武断地下结论说某种东西“好”还是“不好”,这是不恰当的。
食物原本也都是生命,即使是一块饼干,也必须靠小麦和黄油等植物及动物的活性才能做出来。我觉得,一味以“这种食物不好”来看问题实在很不合理,绝大多数时候,人都是因为自己吃东西的方式不对才出现问题。
并非物品不好,而是因为自己判断失误才导致物品冗余堆积,导致自己行动困难。一切的错误都源于自己的感应能力出了错。
断舍离正是一种磨砺感应能力的技术。在瑜伽里,人们把这种感应能力叫做内在智慧。过多的物品令自己心烦不已,内在智慧就会变得迟钝,所以必须通过行动让它重回生机,而所谓行动,正是将家里“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东西替换成“需要、合适、舒服”的东西。
要是这么想,你所做的一切就变得非常有意义了。扔掉家里的一件垃圾,这个简单的动作就能磨砺你的内在智慧。不管是食物还是居住环境,我们都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行动,保证它们是正确的、让我们觉得舒适的,我自己也正处于这样的磨砺过程中。如果能和大家一起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的话,那简直是太美妙了。
热门专题:- 评论
-
最新评论
1、八戒挨批了,同事问其脸怎么绿了,答“帽子映的”2、八戒娶媳妇,特漂亮,有人说,你小子真有福,八戒答谢:“有福同享”3、八戒媳妇生了儿子,八戒找电话给老爸报喜:“老爸,偶媳妇给你生了个胖儿子”4、八戒生的儿子虎头虎脑的,特可爱,大家开玩笑,夸八戒的本领高,八戒挺谦虚:“哪里,全靠大家帮忙”5、八戒单位新高来一中层干部,大家互叙年齿,八戒说我是72年的,对方说是75年的,八戒忙道:“那你比偶大3岁,偶得叫你大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