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圈指的是一个人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行为模式,人会在这种状态或模式中感到舒适。沉溺于“舒适区”的人,会感到非常惬意舒服,既没有强烈的改变欲望,也不会主动地付出太多的努力。那么如何才能跳出舒适圈,让自己不断前行?
跳出舒适圈,遇见更好的自己
北漂生涯到现在一年有余。从去年到现在对北京城已经越来越熟悉,还建立了工作生活的小圈子,然而稍微轻松之余竟然觉得焦虑:我要如何走出现在的舒适圈?
什么是舒适圈?
所谓的舒适圈,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学习、工作、生活的圈子,在圈子里有熟悉的人和事,会感到很舒服自在、无忧无虑。这个圈子就是我们的舒适圈。呆在舒适圈,很难走出去。面对着这个圈子里熟悉的人和事,享受着这份熟悉,对圈子外面的世界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
正如《肖申克的救赎》里有一句台词: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
这就是体制化营造的舒适圈,因为不适应,所以开始的时候我们会做出反抗,慢慢的我们就会适应这种生活,直到最后习惯这种舒适圈,一旦离开反而无所适从。
“舒适”需要付出代价。大家都知道“温水煮青蛙”的故事。19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科学家做过的一个“温水煮青蛙实验”。科学家将青蛙投入已经煮沸的开水中时,青蛙因受不了突入其来的高温刺激立即奋力从开水中跳出来得以成功逃生。当科研人员把青蛙先放入装着冷水的容器中,然后再加热,结果就不一样了。青蛙反倒因为开始时水温的舒适而在水中悠然自得。当青蛙发现无法忍受高温时,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不知不觉被煮死在热水中。
因此,我们只有“突破舒适区”,主动寻求改变,谋求发展,才能迈向成功。
有时候我会想,“是不是已经陷入自己的舒适圈”,只不过这时,再没有什么外力去提醒我去跳出舒适圈。一边是焦虑,一边是享受着自己所熟悉的一切。
如何跳出舒适圈?
1、首先你需要一份精神动力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愿意跳出舒适圈,只是我们找不到跳出舒适圈的动力。舒适圈里的生活让人享受,令人陶醉。就像我的一位同学,一直沉迷游戏,导致高考失利,才被迫思变。第二年复读后,去了西南财经。
但是人生中这种情况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是通过找到一个可以为之奋斗终生人或事。这个人,可以是你的父母,可以是你的爱人;这个事,可以是你的本职工作,也可以是你的兴趣爱好。把它们当成自己不安现状进取的精神动力,督促我们每一次的奋进。
心理学研究表明,走出舒适圈进入新的目标领域会增加人的焦虑程度,从而产生应激反应,其结果是提升人对工作的专注程度。新的目标领域,促使人们构建新的舒适圈。这个区域被称作最佳表现区。在这个区域中,人的工作表现将会得到改善,并且他们的工作技巧也会被优化。
无论个人还是企业,如果设定了新的目标,就必须离开原有的“舒适区”,就必须挑战原有的能力结构、资源范围、智力水平和知识水平,也就是说意味着构建新的舒适圈。不离开原有的“舒适区”,你就不可能达到新的目标。虽然离开了“舒适圈”会感到不舒服,但若是达到了新的目标,就会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变化——你的“舒适圈”被扩大了!
2、明确方向和需要克服的困难
明确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想成为一个社交高手,首先克服自己的胆怯,主动和别人聊天,哪怕是say hi;想成为运营高手,首先克服惰性,主动聆听大咖们的分享,哪怕只是几分钟。
明确方向后,你需要明白成为这样的人需要克服哪些困难。希望能和别人用英语流畅的沟通,但是却不敢。是什么原因让你不敢去主动找别人用英语聊天?发音不准确?对外表不自信?怕对方听不懂你在说什么的尴尬场面?找到舒适圈之外恐惧的深层次原因,其他的就好办了。
3、一步一步来,慢就是快
任何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改变的过程。常常跑步的人都知道,训练体能,都有一个阶段,你平常跑800米都喘,突然让你跑10000米肯定吃不消。反而因为一次的半途而废,让自己备受打击。
所以在明确方向和困难后,要落地可以相对合理的计划,比如:800m→1500m→3000m→5000m。一步一步来,慢就是快!
4、每天做一些新事情
每天尝试一些舒适圈以外的新事情。喜欢音乐,那就尝试每天去看一些乐理的知识,不多不少,有收获就行;喜欢文字,那就尝试每天写一些日记,不需要很深刻,能把今天的事情说清楚就行;喜欢读书,那就尝试每天半小时读一章节等等。
多尝试这些你看似不起眼的新事情,你会意外发现每天的生活充实许多,而在不断尝试的过程,就是我们一步一步走出舒适圈的过程。
一个月之后再回首,你会发现自己改变很多。生活很多的不可思议,都是在不起眼的尝试中发生的,勇敢尝试新事物,你一定可以跳出舒适圈。
别让自己一直停留在“舒适区”!
所属专题: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