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诚可贵,股权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李开复高声哼着歌曲离开了谷歌,奔向他所谓无比自由、无比激动的创业生活。相比在谷歌被几个老板的眼睛盯着,自己做老板显然在感觉上要轻松许多。
今天不想讨论李开复成功的几率有多少,这是他自己应该考虑的事情,何况人家已经放出话来:“什么是失败?我不怕失败!”
这里要说的是,一个人是如何完成从打工者向老板的蜕变。马化腾、马云的故事我们听得多,但那终归有点堂吉诃德的味道,或许不太适合普罗大众模仿,李开复却是一个可以学习的榜样。
就像他自己说的,大学生不太适合一出校门就创业,得先找个工作练练自己。李开复就是这么过来的,且不管打工能挣来多少钱,它至少能给你带来足够的资历。
这可不是瞎话,让我们来数数打工给李开复带来了什么样宝贵的资历吧:
首先是丰富的产业背景。从1990年开始,他的足迹踏遍了苹果、微软以及谷歌三大顶级高科技公司。牛顿曾经说过: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更远,就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三个巨人垫脚,李开复想不出名都难。
其次是庞大的人际圈子。商业社会里,圈子或许比能力还要重要。看看李开复公司刚刚开张,捧场的都是些什么人?!台湾富豪郭台铭专程从台湾飞到北京助阵,柳传志、俞敏洪等业界大腕也纷纷出钱投资,在很多创业者在为资金发愁时,李开复已经可以洋洋自得地说:昨晚又一个投资人要掏1000万美元,问我还有没有位置?
这是何等的气魄,甚至他还可以对着记者神侃,说什么郭台铭十几年来一直向他讨教IT产业的问题。那神情,正应了时下互联网里一句流行的话: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神话!如果没有在三大公司轮番“打工”的背景,就算他再聪明,恐怕也难见上郭台铭一面吧。
最后是过硬的创业历练。如果一开始就创业,亏了可就得自己背着了,打工就不同了。当被人质疑没有创业经验的时候,李开复很不服气地说,他早就创过业了!“微软的中国研究院是我一手做起来的,谷歌中国也是我带过来的,从无到有,难道不是创业?”的确,从零开始,不能不算是李开复的本事,这些也成了他今天创业的重要资历。从个人角度来说,拿公司的钱,来做自己的创业磨练,倒不失为一个绝妙的点子!反正,赔了算公司的,赚了自己博个好名声。套用一句俗话就是:穿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
练就这三大“绝世武功”,一个人大概就算有了创业的资本了。在我们过去阅读过的许多创业故事里,主人公早期通常是一把鼻涕一把泪,道尽人间的沧桑。李开复创造的这个“方法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以省却很多奔波周折,也可以减少很多失败的可能性。只是一开始,你就得有明确的目的,而且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韧。
除此之外,恐怕还得有拒绝诱惑的定力。毕竟,看见老板掏出一张1000万美元的支票,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不“缴械投降”的。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