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习染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别。”孔子认为人性本善,只是在后期的生活中,沾染上了不同的习惯,才导致人们产生出各种各样的性格,从而做事方式、处事态度也因人而异。古龙曾在小说中写过,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争斗。而在职场这个‘江湖’中,我们又怎么才能够做到如鱼得水呢?这就需要我们学会识人,明白识人在职场生活中的重要性。
水手读不懂风浪,就无法扬帆远行;猎人读不懂鸟兽,就不能纵横山林;官员读不懂古今,就不能明白得失;而作为职场中人读不懂众生,就难以左右逢源。知人方能善任,识人方能志得意满。
综观古今,识人一直都是职场生活中的一项基本技能,太平洋集团的董事长严介和就是此中高手,严介和的办公室在公司大厦的10楼,他每次在上班去办公室的途中,都会遇到一些员工和他一起等乘电梯,而就在每天的电梯时间里,严介和认识了不少员工的真实个性。
第一类员工,他们往往是在一起进电梯后,先按下自己工作的楼层,比如8层,然后再询问老总所要去的楼层数,比如16层,等电梯到达8层后,自己下去,电梯继续上行。
第二类员工,和老总一起进了电梯,自己明明要到达8层,却为了节约老总的时间只按了16层,等到了16层,目送老板下去,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8层。
还有一类员工,和第二类员工相似,但他们却在电梯过了8层,继续向16层上行的时候,再按下8层,等到了16层,老总下去,自己再随电梯下行。
针对这三类员工,严介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第一类员工不知道老板的时间比他的更重要,不会从老板的角度考虑,只顾自己,这种员工的职场发展前景不甚乐观;第二类员工,知道为老板考虑,却不懂得为自己打算,不会在正确的时间表现自己,容易在大浪淘沙中被埋没,即便将来的事业有所成就却也有限;而第三类员工,虽然只比第二类员工多做一点,却从众人中脱颖而出,给老板留下良好的印象,赢得了老板的赏识,同时把自己的良苦用心表现出来,一方面节约了老板的时间,另一方面也重视了自己的工作时间。
能够识人,你将在职场生活中趋吉避祸,明白该与谁多接触,该以怎么样的态度去接触。而善于识人,也能够让你将合适的工作分配给恰当的人,中国有一句老话:知人善任。把一项工作分配下去很容易,把一项工作分配给能够做好它的人却并不简单。要想做到“善任”首先就要做好“知人”。
曾国藩作为清朝中兴之臣,其识人知人的本领也是不可小视,曾国藩在指派李鸿章训练淮军时,李鸿章曾带三人求见,希望曾国藩给这三人分配职务。不料,恰好碰到曾国藩饭后出外散步,李鸿章便命三人在室外等候,自己则进人了室内等候。
当曾国藩散步回来,李鸿章便要传见三人。却被曾国藩制止,并直接说道:“站在右边的人忠厚可靠,可委派军备补给工作;站在中间的人阳奉阴违,指派给他无足轻重的工作便可;站在左边的人却是个上上之材,堪当重用。”
李鸿章当下惊异问道:“您这是如何看出?”曾国藩笑道:“刚才我散步回来,路过三人面前时,右边那人垂首不敢仰视,便可见他性格恭谨厚重,可委派补给工作:中间那人表面上恭恭敬敬,却不料我一走过,便左顾右盼,足以判断其阳奉阴违,不堪重用;而左边那人始终挺直站立,双目正视,不偏不倚,实乃大将之才。”
曾国藩所说的“大将之才”,正是台湾建省后的首任巡抚刘铭传。曾国藩通过一个人的行为举止来看他的性格特点,进而分配相应职务,做到了真正的知人善用。不管是在职场或者是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做事方法、目标或者动机都不是完全相同的,同样一件事,交给不同的人去做,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有的人可能做得尽善尽美,有的人可能就只是蒙混过关,有的人甚至会做得更糟……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