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为人处世 > 为什么混了那么多圈子,仍然没一个能帮到你的人?


为什么混了那么多圈子,仍然没一个能帮到你的人?

时间:2017-09-05 19:06:44   来源:文章阅读网  作者:木沐  点击数:159    

在一个相对陌生的社交场合,参加一个论坛或是聚会,你通常的表现会是怎样的?

会迅速成为话题中心,主动和每个人say Hi,活动结束后,已经留下了重要人物的联系方式

只和自己认识的几个人聊天,虽然也有去结识其他人的愿望,但是却不想采取主动行为,不好意思或不知如何开头。活动结束,几乎没有认识的新朋友

在角落里审视着整场活动和参会者,觉得那些谈笑风生的人好无聊,不过是在炫耀而已,你宁愿自己低头刷手机,以便显得自己很忙

对于上面“满场飞”似的交际方式还是不屑一顾的“高冷”范儿,如果纯粹是因为人的天生性格有分别也就罢了,但是如果我们把它当作一个真正的社交行为来对待,那以上表现就立分高下,有专业和业余之分了。

专业的人不会浪费每一次社交活动,因为那是自己积累人脉的好机会,而且从一开始就很清楚自己参与这次活动的意义和目的,是有备而来;

而业余的人,则仅仅把它当作一次普通的活动出席而已,有时甚至当作一个负担,懒得去和陌生人认识,觉得和这些人没啥关系,活动结束就各回各家。

有人说,这些社交活动纯粹是浪费时间,就算你活动中认识了几个人,关键时刻也用不上,还是得靠自己的哥们和好朋友;

而有人则反对,说不混圈子,还叫什么现代人?很多牛人就是从圈子里混出来的!

那社交关系到底重不重要?社交活动有没有用呢?

01

社交活动到底有没有用?

去年,为了贯彻总部的数字化创新战略,我被指派负责中国区的战略落地。

我很开心接受这个挑战,同时又非常惶恐,因为对于传统制造业企业来说,数字化创新对我们还是很新的话题,公司对这方面的知识,经验和资源都非常有限。

为了尽快推动项目,我动用了同学资源,对接到主管单位,获取这方面资讯,动态和进展,然后又顺藤摸瓜,有机会访谈到创新孵化器,加速器和投资机构,从而掌握到一手信息。

然而一个门外汉,是永远无法成为游戏玩家的。我开始刻意参加一些路演和论坛,找人聊天,拜访专家,有意识地建立以我们为中心的小小生态圈。

短短几个月,就从无到有,连接到主管单位,协会,孵化器,第三方和投资机构等,成为我们未来发展的合作伙伴。

有了这些合作伙伴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我们在后来的项目落地上获得快速进展,初见成效。

回顾这段经历,小小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刻意参与社交活动,获取信息,机会和进入圈子。

这里面需要区分社交关系中的两个概念:强连接和弱连接。二者承担着不同的功能:

强连接:人和人之间有很强的身份标签和认同感,形成较为固定和封闭的圈子;借助圈子,可获得资源和实质性帮助

弱连接:人和人之间是较为松散的关系,没有形成圈子,主要是获取和收集信息,以及发现和识别机会。圈子之间是靠弱连接联系的

我在推动项目过程中,参加的社交活动综合运用了强连接和弱连接两种方法

动用同学资源,就是利用MBA校友的圈子(强连接),初步接触到主管部门,然后参与行业活动,结识从业人员,了解行业动态(弱连接),进而发展合作伙伴,进行深入交流和业务合作探讨(强连接)。

如果无法分清强连接和弱连接的区别,混淆二者的分工,就会轻易否定社交活动的作用,或是仅建立了弱连接关系,却指望它承担强连接的作用,不能如愿时,就会灰心丧气。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困惑:混了那么多“圈子”,吃了那么多“饭局”,认识了那么多“朋友”,一到关键时刻,这些人却根本帮不上忙!没错,这就是错把弱连接当成了强连接!

人际关系和社交活动不是没用,而是我们会不会用,如何用好。

用的好,会对我们个人生活和职业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但用的不好,当然是荒废了时间,熬红了双眼,肥起了肚腩而已。

02

对社交理解的2个常见误区

误区1: 互联网社会不再需要社交

有人说,互联网社会,我们不再需要团体作战,不再需要社群,一切事情都可以通过网络,通过一个人搞定。是不是这样呢?

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曼纽尔·卡斯特(Manuel Castells)在上世纪90年代末曾经提出对信息社会的预测:

城市不但不会消亡而且会成为巨型城市。

人是社会化动物,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同是人的本能。信息化和互联网并不能阻隔人们通过接触,了解和社会交往获得自我满足和价值实现。

互联网时代当然仍然需要社交。

我在之前文章中提到的朋友昆哥,从厦门来北京闯荡,认识了不少新朋友,圈子的半径无形中拓宽了许多。

他说,虽然很多朋友之前一直通过微信联系,但是一旦见面,通过面对面交流,可以获得更加深层次的合作,很多新的想法就是在撸串,喝啤酒时一拍即合的。

互联网不仅没有让社交消亡,反而让人和人之间产生深度链接有了更大可能。

误区2:有能力为对方提供价值,才有资格参与社交

有些人的社交理论是:“有资格参与社交的前提是,你要能为对方提供价值”。

这句话并非没有道理,它强调了我们自己必须提升自我素质,能力和层级,才有资格参与到相应的圈子;只有能够提供对等价值,别人才有可能和你互换资源。尤其在建立强连接关系和进入圈子时,我们得有这样的自知之明。

但这个观点最大的误区,就是没有考虑到弱连接关系的建立。认为当你自己还没啥能力,没啥资源的时候,社交互动就和你没啥关系,回家洗洗睡吧。

我身边就有一个经营弱连接关系的高手Susan,她参加线上读书群,英语打卡群都会主动结识群主,核心成员,以及那些和自己职业相关或对自己未来发展可能有帮助的人,并志愿帮忙协助维护运营社群。

Susan说,很多人觉得线上社群是临时组织,社群结束后,大家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再联系。她却很重视和这些人建立弱连接关系,不仅在线上,也通过线下的沟通赢得好感,留下印象,大家都觉得她人nice,又很好学。

她后来捕捉到一个很好的工作机会,就是一个社群朋友推荐的。

弱连接是虽然我们暂时没有足够的能力,资源和咖位,但是通过有目的性的社交活动,同样可以获取信息,线索和先机,一方面为自己创造更多潜在机会;另一方面让自己成为圈子之间的信息连接点。

这些就是弱连接关系的价值。

强弱结合,为我所用

强连接和弱连接在加强我们社交关系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强连接对我们自身的能力和要求很高,只有当我们自己匹配上圈子的层级和价值时,我们自己才会成为其中一员,否则就永远游离于圈子外围。

而弱连接也并非就是茫无目的地“混圈子”和“混饭局”,它需要有目的性地去建立和维护。

尤其是年轻人,在还没有资历和资格进入更多优质圈子的时候,要具备有目的性地建立社交关系和参与社交活动的意识。

不管你性格外向还是内向,不管你是真的没时间,还是忙于“无目的”的应酬,先来清理下我们现在的“圈子”吧,哪些是我们现在就配的上的,哪些只是在打酱油,我们还配不上的。

配的上圈子,我们要持续创造和输出价值,善用和整合资源;

配不上的圈子,一方面我们要苦练内功,打造实力和竞争力,让自己有资格进入圈子,建立强连接关系;另一方面利用弱连接关系,发现和识别出对自己可能会有帮助的人脉,信息和机会,用心经营。

成为一个会发光的人,认真对待和经营你的社交关系,它也许不会立马兑现,但一定会在未来某个时刻回报你,在不经意间。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