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参加一个沙龙,有一个话题是:你印象中最深的两个同学是谁?
这个话题显然没有什么意义,谁认识谁的同学呢。
可是,后来,玩沙龙的十个朋友,却意外发现,所有的人都是浮云,除了那个最好的闺蜜,还有那个自己曾经最讨厌的人,却真的记得一辈子了。
你知道她现在的去向,知道她嫁了谁,甚至于知道她曾经去哪里玩过,遇见了谁。
你不喜欢她,为什么还是那么关注她?
从大脑皮层的角度说,一个人对你的吸引力越大,大脑皮层存留的时间就会越长。以至于到最后,你发现自己好像也不再那么讨厌她,却还是忘不了她。
而从人的心理出发,你的意识对她个体产生了依赖,甚至于她的人生都是。你越不喜欢,就对她的生活越是好奇,你越是好奇,就越是花费时间。
许多年前,有一个校园社交网还很红,来来去去的都是人。有一个功能叫“访客”。和微博不同,一个个头像,告诉你,谁来过,谁走了,而谁又是那么关心你。那时很喜欢刷头像,也很喜欢知道心中那个曾经砰然心动的人有没有来过,有没有留言,有没有在那么一刻关注到你。
可是很多日子过后,我突然发现,除了那些真正喜欢我的人之外,最关心我的,是那个一直不喜欢我的曾经的同学。她几乎阅读我的每一篇日志,也几乎每隔一天就到访,她从来不留言,却什么文章都不落下。
那时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她明明不喜欢我,为什么还是那么关注我。一直到到有一天,我的闺蜜跟我讲了一个故事,关于她自己的一段经历,我才明白:
每一个你讨厌的人,都是你动了真情的人。
她讨厌过一个女孩,闺蜜叫她狐狸。女人与女人之间间隙最大的报复,就是叫对方自己最讨厌的动物。而狐狸,是我闺蜜最讨厌的。
没有为什么,人与人之间总是会气场不合。闺蜜和她都很优秀,也长得都很好看,非说不和的原因,或许所谓的同类相轻就是如此。我们讨厌了彼此一整个初中,几乎到了拉帮结派的地步。我们像是两支浩浩荡荡的队伍,相看两厌。
闺蜜说:每一次分数出来的时候,最关注的人是我;每一次老师批评她的时候,最得意的是我;每一次她获奖的时候,最难过的还是我。有一段时间,我们甚至讨厌对方,讨厌到希望对方消失在自己的眼前。而在毕业的那天,我让全班所有同学都在毕业本上留言,独独看到她,扭头就走。她也是。走的时候,一点都不留恋,甚至于觉得离开这个讨厌的家伙,哪怕牺牲掉一群可爱的同学也是值得的。
从心理学上说,一个人无论是喜欢还是讨厌一个人,就会对那个人有刨根究底的愿望。
你想知道对方过得不好,也想觉得自己比较幸福,可是最后却发现,你花了大量的时间面对一个不喜欢的人,事实上花尽了你的半生心血。知道彼此的住址,知道彼此父母的职业,知道对方喜欢哪个男生,又清楚他们最爱吃的一切。你发现你了解那个讨厌的人,比自己喜欢的人更多。
你知不知道,我去那个社交网站,做的第一件事是去她的页面。我搜索的时候,发现还没有她的名字,我真的很沮丧。然后我每个月都去搜索她的名字。然后大概三个月后,一个晚上,当她的页面在搜索后跳了出来,我竟然格外激动。我去她的页面看了一眼,几乎十分钟后,她就回访了。
我们并没有加上好友,就这样,你访我,我访你,一直访到毕业。后来呢,有了微博,我不知道她有没有搜索我。而我却搜索了她好多遍,可是微博用的是昵称,怎么都搜索不到。再后来,有了朋友圈,有一天,她来加我,我通过了。我们从来没有为对方点赞,但至少我总是常常点进她的页面,生怕漏掉任何消息。我们都过得很平静。她结了婚,有了孩子,我也是。
有些时候,人就是那么奇怪的动物,生命苦短,却始终对不喜欢的人保持着高度的热情。
你说,你真没有必要啊。
可是,你就是不明缘由地关注,哪怕多年之后,已经不那么讨厌她,却想知道她过得好不好。
我们讨厌一个人,不代表伤害一个人,可是讨厌一个人,潜意识里,却是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我曾经走访过100个人,只一个问题:你在单位里有没有讨厌的人?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受访者承认自己在单位里有讨厌的人。百分之七十的人,认为,自己对讨厌的人的关注程度大于其他任何人。
有一个受访者说的话,印象特别深刻:关心一个不喜欢的人,是每一个人心中角落里最昏暗却最隐私的地方,不可诉说,也无人诉说。
我们不喜欢一个人,又拼命关注一个人,是一种无须惶恐的心理。大多数人都有过,而有过的也是大多数人。
三毛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们一步一步走下去,踏踏实实地去走,永不抗拒生命交给我们的重负,才是一个勇者。到了蓦然回首的那一瞬间,生命必然给我们公平的答案和又一次乍喜的心情,那时的山和水,又回复了是山是水,而人生已然走过,是多么美好的一个秋天。
现在的你,讨厌一个人,又关注一个人。多年之后,你所有的记忆都血肉模糊,却依旧记得。
毕竟,走过的都是路,爱过恨过的,都是记忆匣子里可以不断翻开的故事,人与人那么清晰,你与她也那么明了。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