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得知我要辞职去伦敦读书后,大部分朋友表示不能理解,甚至有人觉得我疯了,他们的反应是:“你竟然不去创业!读书有什么用?”“你放着好好的工作不要,为什么要白花那么多钱?”以及“你难道不应该考虑生孩子了吗?”
人们总是寻求一种自认为安全的或者说保险的生活轨迹,以为那就是稳定。
比起过去,我们已经不及父辈稳定,他们大多一辈子只待在同一个单位,朝九晚五,在体制内重复日子。而现在,人们还是觉得稳定是一种万全的生活方式。
到了学校,我发现自己真的不算什么高龄学生,有对英国夫妻,已经40多岁,他们重返校园成为研究生同班同学,他们的孩子在另一所学校读中学。成为同学,让这对惯常的夫妻也找到了恋爱时的甜蜜。
他们说,读书完全是跟年龄无关的事,是一辈子的事,我们随时都可以选择刷新自己。工作谋生固然重要,但不要耗光人所有的精力。
更何况,这世界根本就不存在绝对的稳定生活,难道一成不变不是意味着冒更大的风险,是一种在动态世界中的自我放弃?
感觉舒适证明你在走下坡路,感觉很累证明你在走上坡路。没有什么本领可以不用精进,没有什么饭碗可以端一辈子。主动改变,比被动选择重要,不要被宿命奴役,永远不要丧失在生活里的自主权。
2
最近还读到一条新闻,一个名叫吉田穗波的日本妈妈,怀揣着再深造的梦想,用半年的时间完成了从申请入学哈佛、准备考试到录取;同年,带着三个年幼的女儿,与丈夫一起前往波士顿,用两年便取得了学位,在此期间还生下了第四个孩子。在总结这段经历的自传付梓之时,她的第五个孩子也诞生了。
如今这个有五个孩子的妈妈,成为日本国立保健医疗科学院主任研究员,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硕士,名古屋大学博士。如果太早停下来,或者满足于现状,在家庭琐事中等待终年,是无法发现自己有多大潜力的。
我很庆幸现在选择去读书,并不是因为没有选择,也不是为了躲避现实。比起更年轻的时候,我更加清楚我想要的是什么,我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比起大部分为了逃避工作才选择读书的学生,我没有他们对未来不确定的焦虑感。
选择读书,有种回炉重造的感觉,是我更新生命的方式。当然,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更新生命的方式,无论什么途径,我们都不应该懦弱,应该让灵魂在路上。
有一种不切实际叫作,总是做相同的事,却期待不同的结果。
3
小时候学物理的时候明白一个道理,如果想要获得动能,我们需要动力和反作用力,正如火箭获得反作用力的方式是喷射出气体。
除了内在的驱动,我们也需要失去一些东西,才能获得反作用力带来的动力。如果你想获得一件从未拥有过的东西,就得做一件从未做过的事情。人在改变中,才能更像一个有活力的人。
据说科技已经可以帮人类保存年轻时的干细胞,以备衰老时重塑青春。如果可以,我更希望保留一些年轻时的热情,让自己在沉入水底时,重获打破僵固水面的勇气。在一次性的生命里,实现自我比积累财富重要。
以后也许我会有更多稀奇古怪的想法,靠谱的和不靠谱的,我也愿意尝试更多新的东西,没有想过要做到什么程度,我只是不能对心中的梦想装聋作哑。
沙漠下新雨,树木爆翠绿,没有放弃与更新,就不成其智慧。我们不要时刻刷新微博和朋友圈,比起这些,刷新自我更加重要。我们并不需要生活在别处,不需要流于表面,我们需要时常更新生命。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