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人生哲理 > 拨开云雾见太阳,摆脱焦虑的乌云


拨开云雾见太阳,摆脱焦虑的乌云

时间:2015-05-06 09:16:43   来源:文章阅读网  作者:网络整理  点击数:198    

每个人都曾经被焦虑情绪所困扰,焦虑情绪是由于担忧、牵挂等而产生的。一般来说,很多人的担忧往往不是客观存在的威胁,常常也没有具体的、明确的对象。处在焦虑中的人,常常无理由地预感将来会发生什么不祥或不幸的事情,因此坐卧不宁、魂不守舍、烦躁慌乱、情绪低落,甚至容易被激怒。

到底是什么使你不快乐?遇到各种焦虑情况时,正常人一般都能很快地恢复到正常状态,排除困难,闯过难关,总结经验教训,避免下次重蹈覆辙。但是,对于处境一直困难或已经遭受不幸事件冲击的人,再遇到什么打击,他们往往在心理上招架不住,从而陷入过度疲惫的状态。这些人一直担心再发生突发或意外事件,哪怕并没有什么依据,也很可能会使这些人的心理和行为失常,重则引起精神性疾患。

30岁的汪蕃是一个同龄人眼中的成功人士。他在一家大公司里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每月拿着不菲的薪水,身边还有一位温柔可人又对他体贴入微的女友。然而,这些并没有使他远离痛苦

最近,汪蕃对从事了8年的工作忽然失去了兴趣,总是觉得发展空间越来越小,提升的可能性也不大,而每天的重复劳动更是使他觉得是在浪费生命。他想跳槽,一时间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渐渐地,他开始对什么都打不起精神,总是莫名其妙地觉得烦恼,还经常为一些小事与女友争吵。虽然经常在事后感到对不起女友,但下一次他还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

汪蕃尝试过各种方式摆脱痛苦:听音乐,剧烈运动,甚至跑到海边大喊。然而,这些最多只能使他得以短暂的舒畅。回到现实中,工作仍然令他难以忍受,?情仍然是非常糟糕……在与焦虑的搏斗中,屡战屡败的他几乎要崩溃了!

汪蕃的这种情况在当今社会中并不少见,尤其是职场中的年轻人,生活和工作压力使得这些人开始焦躁不安,顾虑重重。情绪处于崩溃的边缘,在追求快乐生活的道路上却离快乐越来越远。

我们很多人可能都曾经遇到过类似的困惑,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改变这种被焦虑的阴云笼罩的生活呢?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摆脱焦虑,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首先,找出你焦虑的根源。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焦虑的时候,我们会更加焦虑。许许多多烦恼交织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

其实,很多烦恼看上去千头万绪,但仔细分析后不难找出根源所在。比如,汪蕃的焦虑源于工作状况的变化——在目前的位置上,发展的空间已到了极限;每天重复性的工作,使他感到自我价值难以实现;想改变,可提升的可能又几乎为零;想跳槽,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便感觉对自己的工作失去了控制。于是,心情在痛苦与彷徨中变得越来越糟,越来越焦虑,以至于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对工作也越来越失去兴趣。这样,汪蕃便陷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难以自拔。所以汪蕃要想摆脱焦虑,可以先从改变糟糕的工作状况入手。

其次,问问自己能做什么。其实你能做的只有三件事:努力地改变能改变的,平静地适应不能改变的,还有冷静地发现二者的区别。

先看改变的可能性。汪蕃已经触摸到了事业的天花板,但这并不等于说他在事业上已经寸步难行了。汪蕃还有四条路可供选择:创业、跳槽、充电、留守。对已经有8年本行业经验又雄心勃勃的汪蕃来说,让自己的能力与才干为自己服务,选择创业,开创真正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不失为一条很好的道路。充电也是很好的想法,毕竟汪蕃离开校园已经8年了,现在回去,带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去深入研究本领域最前沿的课题,待到重整旗鼓之时,便可攀上更高的台阶。

但是,创业需要有足够的金钱、能力与面对风险的勇气;而充电不仅要付出金钱与时间,更需要对读书有一定的兴趣。如果汪蕃的现实情况不允许他走这两条路,想跳槽又暂时没有合适工作的话,那么就目前的状况而言,汪蕃只有走最后一条路,那就是——留守。但是,留守并不等于消极地坐以待毙,更不等于无所作为地消磨时光,而是一种因“动”的条件不成熟而作出的“静”的选择。在静态的留守中,汪蕃可以耐心地等待发展机会出现,也可以平静地面对工作,去发现工作中新的发展空间,发现自己的新价值。

最后,付诸行动!想好之后,最重要的是要去做,去付诸行动,不能让你的想法只是停留在思考的阶段。只要我们知道自己现在能做什么、应该怎样做,将自己的注意力倾注于目前的事情上,顺其自然,过不了多久,我们就会发现,焦虑已经被时间的良药完全治愈了。

为了物质的进步,人类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其中之一就是人们精神上要承受持续的巨大压力和紧张。但焦虑并不应该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被焦虑困扰时,不妨想一想:“我为什么会这样”“现在,我能做些什么”,找到对策之后,满怀信心地付诸行动,终会有拨开乌云见丽日的那天。焦虑轻则会引起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失常?重则会引起精神性疾患。面对困境,你要明白,焦虑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最重要的是冷静下来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能因焦虑而生困境,困境再生焦虑,形成恶性循环。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