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人生感悟 > 20多岁做些什么,才能在三四十岁不后悔?


20多岁做些什么,才能在三四十岁不后悔?

时间:2017-09-20 21:47:55   来源:文章阅读网  作者:飞小白  点击数:122    

20多岁,不是成年的过渡期,不是青春的延长期,也不是进入社会的预备期,而是成年发展的关键期。

前段时间在微博上看到一篇这样的文章《25岁的北漂白领小王觉得自己活得很庸俗》,感触颇深。

因为这篇文章描述了许多当代年轻人的状态,我也是其中之一:

刚毕业时总是激情满满,如果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企业的光环更是给了自己无上的自信,于是特别喜欢别人问自己在哪儿工作,觉得自己很牛逼。

可是,混迹职场若干年之后,主要学会的却只有excel的使用技巧、ppt的制作技巧、超过100种英文缩写……

过去吃不起的高档餐厅现在还是吃不起,衣柜里的衣服永远是淘宝货居多。

当然还是可以就这么活下去,过得也不会太差,但已经不想这样了,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办。

你也有这样的困惑吗?如果有,那么这篇文章,值得你好好读一读。

01

曾经看到过一个临床心理学家Meg Jay的TED演讲,叫《为什么30岁不是一个新的20岁?》。

Meg Jay谈到自己年轻时第一次接待来访者的经历

那时Jay还是一名临床心理学的博士生,来访者是一名26岁、看上去颇为普通的女士Alex,找她来聊一聊“关于男人的问题。”

比起其他同学遇到的纵火犯,Jay觉得对于这样一名普通的咨询者,她肯定应付得了。

因为像这样的年轻人有很多,他们年轻,有活力,有的是时间,只是有一点迷茫

当年只有20来岁的Jay认为,这些年轻人的困惑没什么大不了,生活也早晚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步入正轨。

所以她在那次的咨询中,对于Alex所叙述的故事只是轻松地稍作附和。

直到有一天,Jay的导师对她说,应该让咨询者Alex认真考虑她的感情生活。

“如果她现在浑浑噩噩地和一个傻瓜交往,那她迟早会嫁给一个傻瓜。而给她建议最好的时机,是在结婚之前。”

导师的点拨让Meg Jay一下子明白过来,Alex的20岁不该像这样搁浅下去,那是Jay的从业生涯中重要的一课:

“30岁不是全新的20岁。”

因为20多岁是一个可塑性很强的时期。比如,我们20多岁时性格的改变远多于别的时期、女性的生育能力在28岁时到达高峰……

20多岁时,人的大脑会经历第二次发育,然后趋于稳定;30岁的时候,人们的生活也逐渐稳定下来。

所以说,20多岁并不是一段可以纵情享受的日子,而是紧锣密鼓的发展期。但是,很多人却在挥霍这段时光

如果我们不能早一点明白这个道理,等到了三四十岁,和同龄人之间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别人早已月薪过万,你还在苦哈哈地拿着三四千的工资;别人已经白手起家在自己的领域打下了一片天,你还在底层岗位上为老板的梦想打工……

那么,20多岁要做些什么,等到30岁来临的时候才不至于慌乱不知所措?

02

首先,认识自己,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很多人浑浑噩噩度日,忙忙碌碌而又碌碌无为,究其原因就是没有认真思考过,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于是开始随波逐流。

别人说这部电影好看,你就去看;

别人说体制内的工作好,你就去考公务员;

别人说25岁要抓紧时间结婚生子,你就草草找个对象,将就着过日子。

成功是道选择题》这本书中提到,追求内心世界的通达是有史以来人类追求的最高目标,佛法称这种目标为“达摩”,也就是正确的生活。

印度的《薄伽梵歌》就几乎专注于对达摩的追求。在书中,克利斯对学生阿周那说:“自己的达摩再怎么不完美,也比别人的完美达摩更好。”

如果你无法正视自己内心深处的欲望,就算再成功,也无法体会真正的幸福

人生有两条不同的道路,如下图所示。

如果你走的是道路1,最终可能会升职、成为老板、合伙人,过上别人眼中光鲜亮丽的生活,但你会觉得生活越来越缺乏意义和成就感。

而如果你走的是道路2,即使一时失败,但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奖赏,你的生活仍然越过越有意义。

如果你无法找到内心的达摩,可以问问自己:5年后你是谁?10年后你在哪里? 

演员周迅18岁时一度迷茫,在老师的提点下,她开始从10年后的自己倒推当下要做的事:

10年后,也就是28岁时,她希望自己成为最好的女演员,并发行一张属于自己的音乐专辑。

那么,27岁时除了接拍名导演的戏以外,她就必须有一个完整的音乐作品;

25岁时,她需要在演艺事业a href="http://www.lzrsh.com/huati/xihuan/"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喜欢a href="http://www.lzrsh.com/huati/xuexi/"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学习和思考,同时在音乐方面开始有作品录音;

23岁就必须接受各种培训和训练,包括音乐和肢体上的;

20岁的时候就要开始作曲,作词,并在演戏方面接拍大一点的角色。

10年后,她真的成为一个红遍半边天的女演员,也同时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张专辑——《夏天》。

03

其次,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努力地玩。

新精英生涯规划师古典说:好的人生,就是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努力地玩。

这是孩子都知道的道理,他们总能找到自己热爱的领域,在其中全力以赴地努力,却又能对结果一笑而过。

当你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就应该在自己热爱的领域,把工作做到极致。

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学学日本的匠人精神。

日本有位殿堂级选手的西点蛋糕师,叫横沟春雄。

他年轻时的梦想是开一家甜品店,如今,他创立的甜品店每日都保持着超高的客流量,并享誉世界。

他制作的甜点并没有华丽的外表,却对甜点的用料、口感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

比如,他自创的萨赫蛋糕,对于蛋糕中巧克力的要求就十分苛刻。

巧克力的黏度及新鲜度,需要不断地专研调配,为了确认巧克力酱的粘稠度,横沟先生甚至用手直接触摸超过100°C的巧克力酱。

在砧板上反复刮拌冷却巧克力,使其产生小结晶,这是一种扎实而费时的功夫,横沟先生却一直坚持这样做。

横沟先生的这种匠人精神,是一种深度工作的能力。

《深度工作》一书中提到:

深度工作指的是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的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在热爱的领域努力地玩,其实就是通过不断地学习,在自己感兴趣的岗位上深度工作,把兴趣发挥到极致。

在20多岁培养深度工作的能力,未来才能让自己变得无可替代。

04

第三,走出熟悉的圈子,扩展自己的舒适区。

我们都喜欢舒服的感觉,所以总是在习惯的位置待着,扮演着习惯的角色,和熟悉的人相处……总之,一切都是我们熟悉的事物。

但这种“舒适区”一旦建立,就很容易变得依赖,从而把自己局限在这个区域内,停留在某个特定的状态,最后带来思想上的懒惰,行动上的停滞,作风上的懈怠。

就好比温水煮青蛙,最终的结果就是在不知不觉间被煮死在热水中。

教育学的“舒适圈理论”里说到:人长久待在舒服的环境下,会因为生活安逸而不想动脑;但若把人带到比较险恶的环境,人经历了挑战和痛苦,反而会变得成熟。

有一项研究是这样的,研究人员通过向受试者展示图片来测试他们的记忆力,这些图片被分为陌生、熟悉、非常熟悉三个等级。

结果发现,当研究人员向受试者展示陌生的图片时,他们的测试结果最好;其次才是熟悉的图片。

也就是说,尽管不断重复有助于记忆,新信息的参与也很重要。

然而,走出舒适区,不仅能提高记忆力,还能提升个人表现力、激发创造力和增强学习能力。

因为让自己处于全新的陌生环境中会促使大脑的特定部位释放多巴胺(一种使人兴奋的天然化学物质)。这种“大脑兴奋剂”,只有在我们看见或经历全新的事物时,才会被激活。

当习惯了不适就会重新舒适,你的舒适区就会越扩越大,你也越变越优秀。

那么,扩大舒适区,可以从哪些事做起呢?

①每天做点新鲜的事。比如换一条路线上下班,听一些没接触过的音乐等。

②学习一种新技能。比如学习一种新语言,学习从未接触过的体育活动等。

③一点一点来。拓展舒适区需要勇气和时间,慢慢开始和坚定地去做才是关键。如果你有社交焦虑,就不要逼迫自己立刻向人群提问,只要向他们问好就行了。

中国人有一句古话是:三十而立。

这句话每个人都知道,但还有一句话说的是:不破不足以立。

对于这里的“破”,我的理解是,打破自己原有的边界,找到新的边界。也就是走出舒适区,扩大舒适区的边界。

如果你现在正好20多岁,或许你该明白,20多岁,不是成年的过渡期,不是青春的延长期,不是进入社会的预备期,而是成年发展的关键期。

如果你依旧浑浑噩噩,不妨在闲暇时问问自己:

像现在这样地生活下去,10年后,你会在哪?

如果答案不是你所期待的,那现在就该做出改变了。

作者:飞小白,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所属专题: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