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的一生中,得与失是一个循环往复的概念,是一个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俗话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高兴、幸福、顺心的事,同样也会面对挫折和苦难,其实,生活中有些事情并不用太过在意,要理解什么叫得到,什么叫失去,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有很多东西需要人一辈子的努力,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得到的。但是生活不是这样的,生活中得到与失去是一个大循环的过程,如果你期待某件东西,而你得到了,那是一种快乐。然而相对地,当你失去的时候也会感受到等量的悲伤。得到时是八分快乐,失去也会有八分的痛苦,那个总数几乎是一样的。
何谓得,得就是拥有;何谓失,失就是失去。人生的经验告诉我们,拥有时,并不代表如意;失去后,也并不表示结束。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人生就是这样一个得失相伴而生的过程。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数千年前古代哲人就深刻地揭示了得与失,福与祸之间的辩证关系。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得与失、福与祸,可以互为因果,相互转化。司马迁曾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荀子则说,小人者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可见人生其实就是一个舍与得的过程,处理得好,就能快乐每一天,处理不好,就将无一日之乐。
对待得与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其中之两种似乎令人回味。一者:遇得,则得意洋洋,喜形于色,甚至得意忘形;遇失,则斤斤计较,大惊失色。可谓计较得失。另者:则笑对人生,淡薄得失。尤其遇失,以“塞翁失马”,宽慰自我,或在失中寻得。可谓会“计算”得失。现实中,重失多,宽失少,为失而再失者更是屡见不鲜。当然,有时候在生活中每个人失去一些东西不一定是坏事。不应该过多关注失败本身,而应更关注如何处理失败带来的消极情绪,从而不断提高自己。
那么,计较得与失其内涵有那些呢?个人理解认为主要有以下四点:
有得必有失,是客观存在的规律。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辨证统一的,物质不灭只是转化了而已,因此任何事情都是有得必有失,有任何获得的同时都要失去某些东西。计较,是人性致命的缺点,它是我们每个人在工作、生活、事业上的绊脚石。人生在世,得与失相辅相成,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如果过多是计较得失的话,人会真的活的很累,如果不计较得失的话,那么这个人就会活的很堕落。所以,面对人生,我们必须注意得与失,但一定要对得与失进行精心的选择,该得到的东西我们要努力得到,为此我们必然会失去很多。一个快乐的人,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很少去计较;一个事事都计较的人,他失去的不仅仅是快乐,还有更珍贵的东西。
有失才有得,是辩证法的观点。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得与失、福与祸,可以互为因果,相互转化。司马迁曾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得失相伴而生的过程往往成正反比例。怎样对待这样的问题,这主要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如果一个人失去生活的乐趣越多,那么获得的烦恼也会更多,这是成正比的;但是,如果一个人获得100岁的寿命,将失去最少的忧愁,这是成反比的。因为忧愁越少,身体越健康,寿命越长久,这是不容置疑的道理。人生的多难、多艰、多变才是常态,一帆风顺只是美好的愿景。所以,面对失意一定要保持一种“不计得失”的心态,了解所有困境都是暂时的。同时也要明白,“美好的人生需要苦难”,把握好逆境带来的机会,在坚持中寻求突破。
得从失中来,是充满哲学的学科。有位哲人说过: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一个人的贫富,不在于他运气的好坏,而在于他做人的态度!不管怎么样,人们的生活时时处在得与失的选择之中。一个人不想“得”,否则就别怕“失”。如果你种的是“豆”,就别指望得“瓜”。倘若你根本没有付出,就更别奢望有啥回报。得来全不费功夫之所得,得之偶然,失之必然,早晚得而复失。学可取的是,得之平淡,失之不惊;进而修养成会“计算”得失,失中寻得,失中见得,辩证得失,乐在其中。
有失总有得,是相辅相成的原理。任何事情都会有正反两个方面,也就是说凡事都在得和失之间同时存在,在你认为得到的同时,其实在另外一方面可能也会失去一些东西;而在失去的同时,也可能会有一些你意想不到的收获。得和失永远是并存的,这是一对永远也不可以分开的亲兄弟,关键是你如何掌握住机会,如何正确看待得和失这一辩证关系,让自己在失去什么的同时得到比失去更多的好东西。只要你肯付出,终会有所回报。该你失的得不到,该你得的失不了。此处如有所失,彼处必有所得。即使是煮熟的鸭子又飞走,总有一天飞回来,失后仍可复得。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