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人生感悟 > 人生应该拥有一颗超脱之心


人生应该拥有一颗超脱之心

时间:2015-01-25 23:57:37   来源:文章阅读网  作者:罗文博  点击数:462    

何谓超脱:超越常规的思想,解脱通俗的束缚。通常指一个人不受传统的约束,敢于追求与体现自我价值。但是太过超脱,就会脱离实际生活,变成孤芳自赏。

人生如一本厚重的书,扉页是人生的梦想,目录是人生的脚印,内容是人生的精彩,后记是人生的回望。常言道:景由心生,境由心造。如此,面对细碎烦琐的人生,少一分追名逐利,多一分淡泊;少一分苛求,多一分淡雅;自己也便多了一分心灵的超脱,寻觅到生命里最真的味。

超脱并不是学习可以得到的,它是一种瞬悟,是灵魂的升华,是对事物看透,想明白的一种能力。孔圣人曾说,人生有:而立,不惑,知天命,随心所欲。意味深长地告诉人:明白自己的所要求目标是否能行,能清楚世界可以允许什么存在,不盲目,不妄想。从中可以看透世界的表面浮华,不轻易随从物流改变自己的目标,不会为一时困难而惶惶不可终日,能从大环境中找到自己的真心所想境界。

其实,则安之,便是一种超脱,但这种超脱又需人生多年磨练才能养成,拿得直,实为可贵,放得下,才是人生处世之真谛。所以说超脱就是保持冷静,保持全面,保持思考和选择,保持分寸感,是一种做人的明智选择,是一种素质的沉淀。

那么,做人应该拥有一颗超脱之心的内涵有那些呢?个人理解认为主要有以下五点:

超脱之心是一种睿智。睿智是头脑的智能,是一种洞察力和判断力。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选择,无奈的是往往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真正的悟者则能够从看破红尘获得一种眼光和睿智,使他身在红尘也不被红尘所惑,入世仍保持着超脱的心境。所以,空才能生慧,学才能生智,心宁智生,智生事才成。有睿智能分辨出何时能改变,何时不能改变,知道什么时候“为”,什么时候“不为”。如果刻意去追逐与拥有,就很难走出患得患失的误区。当人生在还没有足够能力去把握机遇的时候,选择放弃就是选择再给自己一个机会。每个人在人生的舞台上,应找准自己的位子,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到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潇洒而不失沉稳地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细细地品味风雨中的睿智人生!

超脱之心是一种释然。释然,就是一种如释重放的感觉。作为做人来说,应该对任何东西要看得很淡得与失都是无所谓的,事过去了就不在想,那就是人生一种寻求释然的过程。人生学会释然,不在会为某一件事而纠结,一切皆顺其自然!做到心平如镜,虚怀若谷对万事万物,而刻意去追逐与拥有,就很难走出患得患失的误区。生命需要升华出安静超然的精神,明白的人懂得放弃,真情的人懂得牺牲,幸福的人懂得超脱。善于思考者有善于思考者的释然方式,不善思考者有不善思考者的释然办法,因为答案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能放下心中的那个包袱,只要能做到从容、坦然。超脱是一种风景,如果一个人对某人、某事总是耿耿于怀,不能原谅,不能理解时,人便无法“释然”,这时人是痛苦的、也是愚笨的,这时人做任何事都是不理智的。

超脱之心是一种修养。中国是一个非常讲究修身养性、崇尚道德的民族。五千年来,无论世事如何变化,勤俭、忠义、谦让、孝顺都是恒古不衰的美德,多少古圣先贤更是视之为传家宝。有教养的人在自己独处时,超脱自然,会管好自己的心,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则为他人着想,与人为善,淡然从容,管好自己的口。方圆做人,圆通做事,宁静致远,自我反思,则事事放心、顺心。所以,做人得要问问自己有没有教养。

超脱之心是一种升华。超脱的人高尚,超脱的人看的清世界,玩的转人生,做的好自己。人,正因为不懂得舍弃,不能放手去清扫自己,才会有多少纠结无解的痛苦,甚至陷于深深的而又无法自拔的困境中。当自己能懂得舍弃和清扫自己的艺术和智慧时,自己就会豁然开朗,就会展现出另外一个截然不同的景致。生活中的人们总是单腿立地的,因为这是一种奔跑的姿势。忘记是一种心灵超脱的修养,舍得就是一种心灵的升华。忘记是一种优秀的品德,就是一种绝好的心态

超脱之心是一种境界。境界不一样,人生的体验自然也就不一样。超脱不是自私,不是消极躲避,不是莫管他人瓦上霜,而是一种更大的境界。拥有一颗超脱心,会让人更淡然,心境开阔,乐天知命。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一个人在处世中,拿得起是一种勇气,入得下是一肚量,对于人生道路上的鲜花,掌声,有处世经验的人大都能够闲视之,屡经风雨的人更有自知之明。所以,境界就是不浮躁,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慨然和坚定,是面对各种诱惑和潮流岿然不动的强大内心。

那么,做人应该拥有一颗超脱之心怎样去践行呢?个人理解认为主要有以下四点:

拥有一颗超脱之心的人,应该做到淡然。一个快乐的人不是由于他拥有的多,而是由于他计较的少,懂得发现和寻找,且具有博大的胸襟、雍容大雅的风度。拥有一颗超脱心,会让你更淡然,心境开阔,乐天知命。人所处的环境不同,但凡福祸相依,苦乐掺半,只要从容处世,看淡得失,积极努力地发掘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幸福的感觉就会接踵而来的。若不以淡然的心态生活,也许再无心灵的宁静。做人应该经常总结反省自己,不要谈论、非议别人,更不要责怪别人;尊重社会上的有德君子,并想办法与之结交,而对社会上的小人,一定要敬而远之;不要畏惧生活中的苦难,不要斤斤计较,适当的时候,敢于吃亏;事前三思,能放手则放手,能坚持不要轻言放弃;要学会“忍”,还要学会“让”,为人处事给自己留足余地。

拥有一颗超脱之心的人,应该做到淡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句话是对淡定一词的完美诠释。“淡定”一词来讲,大概意思是冷静,镇定。“淡定”可否从字面上理解为对身外的一切都无所谓,生命的有无、高低、尊卑、幸与不幸,并不在于人世生活的状态,不在于世俗中的执有之物有多少,而在于内心的淡定。心静的人往往超脱了一切,也就拥有了一切。拥有一份淡定,在困难面前,就会坚定沉稳;拥有一份淡定,在是非面前,就会洁身自好。当然,“淡定”远不止这些,“淡定”至少不是一种表象的东西,它其实是一种态度,是对峥嵘岁月的反思,是生命的回归,是人生新的进取,其本质是一种心胸和境界。追求淡定的人,在经过世事的纷乱和跌宕起伏的人生之后,在人生的历练中涵养出了一份淡定从容的定力。追求淡定的人,在潮起潮落的人生舞台上,举重若轻,淡定自若、荣辱不惊!以淡定从容的态度面对人生,以一份洒脱娴静的心态来面对喧嚣的红尘。

拥有一颗超脱之心的人,应该做到淡泊。如果说淡泊可以使人品格高尚,那么心静可使人处事从容。淡泊是平和的,心静则是深邃的。心静给人以不动声色的刚毅与坚韧,给人以面对现实的大勇和静观世事以从容应对的智慧。淡泊的境界,是洞穿了世事真相,悟透了宇宙真理,明白了人生真谛。淡泊,是一样平实对待生活,在喧嚣污浊中净化自我心灵的力量。人生能够淡泊是一种高品位的精神享受,是一种莫大的福分,是对生命的一种珍惜。常言道:景由心生,境由心造。如此,面对细碎烦琐的人生,少一分追名逐利,多一分淡泊;少一分苛求,多一分淡雅;自己也便多了一分心灵的超脱,寻觅到生命里最真的味。淡泊的人:对物质要求不甚高,对功名利禄不甚热衷,对荣辱得失不甚看重。放下了对浮世的追逐,也就放下了心上的负累,轻身走过去,再窄的路都好走。应有“耐得住寂寞”的心态,不沉沦,不怨天尤人,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从逆境中奋起,是金子自会发光,有业绩自有回报。用这种心态做事,可以使生活更轻松,更踏实。懂得淡泊并能做到固守淡泊的人,就不会在世俗中随波逐流,追逐名利;就不会在身外之物得而大喜,失而大悲;可使自己的人生不断得以升华。淡泊是至纯的湖水,宁静是圣洁的天空。淡泊心静是人们摒弃诱惑、滤除杂念,进入自我完善、人格升华的途径。当一个人置身于喧闹浮华的世界却依然坚守着心灵的一方净土时,当他面对世间种种诱惑而心湖不泛起一丝涟漪时,当他开始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审视生命的历程而不在意成功与失败时,当他只问耕耘不求收获地默默奉献时,他的人生就进入了一种臻于完美的境地。

拥有一颗超脱之心的人,应该做到淡静。古人说:“静中念虑澄澈,见心之真体;闲中气象从容,识心之真机;淡中意趣冲夷,得心之真味。”一个人守住了这份淡静,那么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就能够得到保障。人生或许应该像煮茶一样,历经沸腾与浮躁,历经翻滚和浮沉,最终也还是要归于恬淡和淡静,只散发着一缕缕的清幽淡香,让人回味静享。所以,保持一颗淡静的心,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静心定气、安心悠然。这是值得每个人一生去学习和领会的,更是一种超脱寻常的境界。真正懂得控制生命节奏、把握生命意义的人,总是能够及时找回内心的淡静。安详淡静,这是人的生命最原本的形态。内心清净的人,哪怕一无所有也能体味到生活的真诚与幸福,因为他们了解生命最需要的是什么,了解了生命的全部意义所在。心静体现一种从容不迫的沉稳,一种气定神闲的大气。古人说:“每临大事有静气”,“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静、安、虑、得四个字,静是关键。一个“静”字,昭示着人对于客观世界认知的成熟和处事的智慧。心静时,不仅能体味生命的美丽,而且能坦然地面对人生的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真正的成功和幸福或许就在于拥有一个“静”字。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