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6月的天气不算炎热,但话题却都是火热的。
大家谈得最多的,一个是高考,一个是毕业,好像唯独不关心中间的大学生活。
过度的新闻报道,给无数学子一个暗示:大学既是一个起点,也是一个终点。
想脱离原生家庭?那是一个全新生活的起点。想不再用功读书?那是一个挑灯夜战的终点。
实际上,大学,既不是起点,也不是终点!
它只是一段重要旅程,让人们必须承认过往,从容应对未来。
轰动一时的90后博导、教授刘明侦,在新生开学典礼上,曾作为教师代表发言。
她说:自己拼命回想,这个年纪究竟会想些什么,后来找到了一个小本子,上面写着“好好学习上剑桥”。
这是她的18岁,和大多数人的想法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
所以,大学真的不只是一个起点,而是将近二十年的认知积累。
美国传播学家提出“知沟”理论,认为:“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
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进入大学,不再是鲤鱼跃龙门,而是在原来的基础上,丰富自己的人生。
很多老师告诉学生,读几天书,就能换来一世安稳。但真相是,不同的平台只会提供不同的机会,去帮助人们了解未知的世界。
关键是,你怎样找到属于自己的平台和世界?
刘明侦教授开学典礼致辞
2
几天前,北大美女教授的毕业致辞刷屏了。
作为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师代表,史蛟教授讲了几件事情。她的话语,其实告诉大家,大学绝不是一个终点。
她的演讲中,首先提到了乔布斯的“热情理论”:年轻人只该去做自己全心热爱、心所向往的工作。
人们最关键的是要发现“热情”,但究竟怎么发现呢?计算机博士卡尔给出了答案:有一个第三方因素同时导致了成功和热情,那就是职业技能的精通。
说白了,自信心和成就感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我提升的满足。任何一个领域,只有磨练到精通,才会有热情,也才会拥有真正的自由。
而这个过程,并不是短短的几天努力,能够做到的。
很多人上了大学,就以为到了终点,刀枪入库,丢盔弃甲,每天在各种屏幕前自嗨。
但身边的无数例子告诉我们,这种虚拟的终点,到毕业时就会被戳穿。冰冷的人才市场,会为毕业生重新规划赛道,后悔起不到任何作用。
实际上,不仅大学不是终点,大学毕业也不是。人生的马拉松,只要没跑到死亡,就可以一直跑下去。
所以,那些年近花甲,还不曾放弃的爷爷奶奶很是励志。他们的人生因为找到了真正的热情,而更加精彩。
史蛟教授毕业典礼致辞
3
在这个既不是起点、也不是终点的大学,我们究竟能做什么?
电影《无问西东》中的梅贻琦教授,给出了答案。
他说:“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什么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通俗来讲,大学不是让人盲目勤奋的地方,而是让人找到内心真实的所在。
在那里,不用太努力,也不用太忙碌,但一定要找到心灵深处的声音,挖掘内心热情的来源。
今后几十年,可能不会因为一张考卷而改变很多,但会因为一次决定而翻天覆地。
大学最重要的作用,是让人找到心之所向,然后无问西东,到达更远的地方,不再有无助和迷茫。
在新闻的鼓吹中,很多人认为大学是起点,更多人认为大学是终点。
但其实真正的起点和终点,只有新生和死亡,这中间有太多的精彩,不应被辜负。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昨天,是积累。明天,是选择!
所属专题: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