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空间里,有一股颓废气息颇为流行,而一些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想的、说的、做的也颇受这股气息的影响。不少年轻人要么以“佛系”自居,要么以“废人”来自嘲,要么认为“这辈子也就这样了”。消极与彷徨似乎正在吞噬部分青年的灵魂。
深究原因,不外乎是受不健康文化舶来品的侵蚀以及面对现实的无力感。一些网络作品夹杂颓废、腐朽元素,潜移默化影响我国年轻受众。一些网络平台无限放大“你已经被同龄人抛弃”的毒鸡汤,让一些普通人感觉自己的奋斗苍白无力,“贩卖焦虑”大行其道。社会单一、畸形的成功观,也让不少年轻人产生渺小感、挫败感。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绩有目共睹。与此同时,不可否认的是,转型社会的确出现了“成长的烦恼”,如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收入分配制度不尽公平完善;多元思想复杂激荡,一些人怀疑埋头苦干的价值,一些人陷入虚无主义、怀疑论的泥淖,追梦的步履日益沉重……
年轻一代朝气蓬勃,国家就充满活力;年轻一代佛系颓废,民族就疲沓不振。鲁迅先生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以颓废标榜自己,不是看破世事的浪漫解脱,而是面对困难的主动退却;不是接受挫折的潇洒大度,而是不愿付出的自我阉割。盛世青年,当毅然舍掉以颓废自居带来的片刻安逸,埋头苦干,不寄希望于投机取巧;当坚定抛弃抱怨与哀叹的负能量,踏实前行,不被蛊惑而忽东忽西。让脚下的土地因我而改变,让周围的环境因我而更好。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