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老师让写《我的理想》,我跟大家一样写要当老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要当科学家,为祖国的“四个现代化”添砖加瓦……心思却常常会旁逸斜出,去狂想理想的一生。
我跟表姐描述,我长大了要做什么样的工作,住什么样的房子,去哪些地方,和什么人在一起。我眼睛发亮地说了半天,表姐看着我说:“你理想的生活就是两个字——有钱,三个字也可以——很有钱。”
不得不说,表姐真的是击中要害。遥想物质匮乏的当年,我们热爱港台文学作品,多少有一部分原因是里面描述的生活相当优裕。
我看的第一部琼瑶小说,开头就是女主和父亲闹了别扭在街上走,因为父亲从欧洲回来,带回一箱衣服,全是给继母的。
欧洲!一箱衣服!简直无法想象,毕竟我当时去批发市场买一条20块的灯笼裤都要攒很久的零花钱。
让人羡慕的还有三毛,她跟我一样厌学,退学后她爸把她送到欧洲了。虽然她说她在德国时非常节省和拮据,连双合脚的鞋子都没有,但她同时不也还是能穿越柏林墙去旅游,邂逅英俊又有爱的德国军官吗?
审美也是和经济有关的。
反正编织理想的一生是我20岁之前最爱的游戏。20岁之后,始知理想的一生来不得半点一厢情愿,需要风云际会、风调雨顺、天时地利人和,相对于如此宏大的系统工程,倒是先把自己可以掌控的那部分做好更现实。
可以修正—下当初的梦想了。一个成年人的理想生活,不是去欧洲、买衣服、被英俊且握有权力的男人当众示爱,能做到不崩溃、不懈怠就已经很好。
其实也不容易。有时候晚上雄心勃勃,第二天要干啥干啥,一不小心失了眠,整个第二天就泡了汤;有时早晨雄心勃勃,计划这一天要干啥,但稿子开头写得不顺,便开始求援式暴饮暴食,最后捧着一肚子都不知道怎么吃下去的零食,觉得这一天就像一页开头就写坏了的稿纸,只能作废。明天再开始吧,明天又是一张新的白纸。
年轻时如此这般地作废掉许多日子,不着急,觉得手里的日子有的是,一天没过好,不妨碍搭建理想的一生。人到中年,开始发现日子不像盛夏的树叶那么稠密了,真的经不起浪费了。
王健林说:“我们应该先定个小目标,比如先挣一个亿。”很多人的重点是“一个亿”,我则把目光久久地落在“小目标”上,觉得老王说得很对。
比如说,为什么老是嚷嚷着要过理想的一生呢?我们能不能分解—下,先定个小目标——过好理想的一天,甚至理想的一小时?
理想的一天的基本款
分解之后就变得简单了,容易着手,也容易纠错,船小好调头,累积起来又能成为美好大人生的有机部分。那么,不妨先规划—下,理想的一天的基本款长啥样。
理想的一天首先是有序的。最容易浪费时间的,是一件件事情的衔接处。万事开头难,劝自己开始一件事需要做太多心理建设,通常我会自暴自弃地刷很久的手机。
手账也许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我以前觉得就算写下来,也不一定能劝得动自己,但有个小朋友说,她完成一行划掉一行,凡是写下来的都做到了。手账是时间的指示牌,也是自己跟自己签订的一日游合同。
理想的一天还应该是整洁的。去过一些人家,发现不管装修陈设是简朴还是奢华,只要够整洁,就显得高级,令人敬重。而自身的整洁也会让生活纹理清晰,在这上面花点儿时间非常值得。
理想的一天是要有吸收的,要看书或者看电影、听音乐,以及与人交谈。尤其是阅读,它是对内心的归拢,不管内心有多少浮云和神马,看上几页书,心思就不再像野马。
理想的一天还应该是有所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