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励志文章 > 是什么拖住你的后腿,让你一事无成


是什么拖住你的后腿,让你一事无成

时间:2022-07-26 04:01:01   来源:文章阅读网  作者:网络整理  点击数:8    

是什么拖住你的后腿,让你一事无成

001

前几天和一个知名的教授在一起吃饭,不知为何谈到了“意愿”的问题,他说,一个人是否成功其实和能力和认知等都没有太大关系,起决定因素的是“意愿”。也就是说,无论有多少个想法,有多少个模式,但是,如果你只是“想”而没有去“做”的话,永远是没有结果的。

这里面最为关键的就是“意愿”,也就是你愿不愿意“做”的问题。

他说学院前几年开PE班特别火,一次他和一个学员聊天,那个学员说来上课期间,一打听大学城四周的房子才2万多一平方,学员觉得很便宜,于是,他一下子在四周买了几十套。而今天大学城旁边的房价已经是6万多一平方了。这就是这些中小企业家的思维,觉得很便宜就立刻下手了。

大学城里的教职员收入都比较高,很多人的年收入都是50万左右,但是教授说,据他了解,这些人一套房子也没有买,他们年年都在讨论房价,年年都在对比楼盘,房价年年都在涨价。他们只是停留在“说”的阶段。这也是“意愿”问题,他们只说了,但没有做。

是什么拖住你的后腿,让你一事无成

002

我当时负责的研发中心里招聘过一批大学生,A君和B君相差一个多月的时间入职。因为我们是研发部门,所以平时办公的文档呈现多以PPT为主,而A君和B君刚刚大学毕业,PPT的制作水平很一般,所以在工作协同上,部门的同事只能让他们做一下收集素材等打下手的工作。

在一次开例会的时候,两个人都总结了自己入职3个多月的工作情况,其中他们两个都强调了要提高PPT制作水平的计划。

两个月过去了,我看到了A君的进步,同事已经把文案的汇总工作逐渐转到他手里了,同时,PPT的制作水平确实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因为这两个月的时间里,A君利用午休和晚上加班的时间狂练PPT,先是临摹,照着做的好的PPT重新做一个出来,然后再收集了很多模板,部门的同事他都和他们要遍了。

而B君,开会时依然还会提及提高PPT的制作水平,但是下来后看不到他实质上的努力和进步。

“意愿”两个字太简单,但是做到很难。做不到的人,天天都在想自己的主观想法是想做,但却一直没有做,或者做了但没有坚持下去。所以,意愿的一左一右就是天壤之别。

003

一个做培训的同行,原来都是做线下的培训,业务模式很传统,找一帮业务员,天天发信息打电话招生,快十年了,一直这样做。这种传统的培训模式现在早就过时了,现在的趋势都是基于移动互联的网络培训模式。

但我们的这个同行还是一样,天天让团队发信息,打电话招生。

你说是他不够聪明吗?不是,他的智商特别高,据说打麻将基本没有输过。

你说他不懂得互联网吗?请问,现在了解互联网的技术、运营模式很难吗?一点也不难呀。

只是他习惯了原来的思维,习惯了原来的模式,而没有“意愿”去尝试新的东西。所以,是否能顺应潮流,迎合趋势不是你的能力问题,也不是你的认知问题,而是你的意愿问题。你也知道这是趋势,但你总觉得自己不懂,而不是有“意愿”去弄懂。

004

很多人一事无成,是因为分不清楚这几个常见的概念。

一、什么是能力。

度娘告诉我们,能力是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素质。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

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实践相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具体实践既不能表现人的能力,也不能发展人的能力。能力是达成一个目的所具备的条件和水平。

所以没有实践就不存在能力。

能力是后天可以培养出来的,可以通过各种刻意训练培训出来的。

二、什么是意愿。

意愿,通常指个人对事物所产生的看法或想法,并因此而产生的个人主观性思维。

意愿两个字我们拆开一个个讲,意就是心意、心的方向;愿就是愿望、愿动力;所以意愿就是最初的愿望,就是一开始想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和方向,然后用尽自己的能力去达成那个目标和方向。

所以能力的体现是在有了意愿之后。没有意愿,有多少能力也是白搭,因为用不上。

三、什么是认知。

认知也可以称为认识,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言语,是指人们认识活动的过程。

人的认知在基于这样一个过程后形成了一个判断。比如,对于写作,不同人的认知是有差异的。

1、有的人的认知是写作是一种很好的输出,通过写作可以沉淀积累知识,提高自己的素养。

2、而有的人认知是写作是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随心所欲的写,至于写作结果就无所谓了,关键是自己喜欢

3、也有的人对于写作的认知是写作可以是一个职业,可以通过写作实现自己的物质财富

这是三种截然不同的写作认知,没有对与错,只有是否适合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意愿,但并不是必要条件。

四、什么是思维。

思维最初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思维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的界限。它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

思维和大脑有关系,除了逻辑思维之外,还有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归纳思维、演绎思维、顿悟等几十种思维形式的存在。

用柏拉图的话说:“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可见思维的层次之高。

总结一下四者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的顺序应该是这样的:思维、认知、意愿、能力。不能说那个最重要,那个最不重要,只是事物所处不同阶段,四者之间发挥的作用是有差异。

而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往往忽略了前三者,而看重“能力”。其实,相比之下,“能力”可能是最不重要的了,因为一般的“能力”都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正常情况下,“意愿”在四者之间起决定性的作用。上述三个案例,不是他们没有思维,也不缺乏认知,但是在“做”与“不做”之间的选择,是他们的“意愿”度选择问题。

希望大家在认识思维、认知、意愿、能力四者关系的基础上,能够做一个行动的巨人,早日心想事成。

文/东成西九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