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励志文章 > 舒适,只会让你的日子越过越难


舒适,只会让你的日子越过越难

时间:2018-01-15 11:40:08   来源:文章阅读网  作者:麦芽余鱼  点击数:594    

01

前几天高层调动,引起人事大换血,同事玲玲从会计岗位下调至普通柜员岗。

比起之前的轻松自由,被定在座椅上不得随意走动的辛苦忙碌,让玲玲郁闷之极,整天下拉着脸叫苦不迭。但她如今的遭遇,在之前却早有预兆。

玲玲是一个小网点的会计,日常的工作就是调库、查库,装订传票、整理档案,以及各类数据地填报。

每天忙完了手头的工作,剩下时间不是插科打诨的闲聊,就是在监控死角下玩手机。

每次有年长的同事建议她多学业务,多考些证书,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谋求更高的职业发展时。

她就会自诩年纪已大,只想安安稳稳做好现在的工作,努力奋斗那是年轻人的事。可实际上,她也不过三十一二。

我们单位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向行内员工提供业务技能培训的机会,以及组织业务知识演讲竞赛和中高层岗位竞聘等活动。

但相应的是,内部培训会占用班后和节假日时间,竞赛活动要自己搜集资料整理背诵,岗位竞聘也要花费心力撰写稿件,攻克题海战术赢得笔试。

玲玲除了硬性规定要参加一些活动之外,从不会主动参与各类竞技和比赛,就算去了,也只是马马虎虎随便准备一下。

用她的话说:“现在的生活足够轻松舒坦,没有必要给自己找那么多事,努力也不见得有收获,日子差不多就行。”

她的得过且过,让她在这这次人事大波动中惨败而归。

新进的后辈层出不穷,年轻活力,做事积极,学习力强,对比之下,她这些年在岗期间毫无建树且技能只退不增,理所当然被新起的后浪掀翻在地。

我们为什么要警惕舒适区危机?这是我能感受到的最真实答案。

世上唯一不变之物就是‘变化’本身,依靠所谓的‘稳定’其实是最不稳定的一件事。

时代变迁日新月异,人工智能更新换代,生活环境、背景人脉、业务平台、专业技能等等我们以为的舒适稳定,只是特定条件下的暂时稳定。

就好比恒温的花室,任意节点的异变都会引起天翻地覆的改变。

约翰.肯尼迪说过:“不要祈祷生活的舒适,要祈祷自己变得更加坚强。”

比起听天由命的随波逐流,我们更应该主动出击,跳出原有的舒适圈

只有在掌握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时刻保持学习能力,不断囤积实力,积累经验,强化生存技能,才会在未来风雨波动之下安然无恙。

02

站在舒适区的边缘,让‘最佳焦虑’为未来的路开疆拓土。

苗姐是我的一个客户,年近四十有余,却看着比实际年龄小十岁不止。

每次来我们网点办理业务都是风风火火,精气十足。在我羡慕夸赞的档口,苗姐却说五六年之前,她甚至连出门的勇气都没有。

苗姐一如很多传统顾家的女人一样,结了婚就辞职在家做了全职主妇。

刚开始那几年从忙碌的工作状态卸甲归家确实感到舒适如意,但随着年纪越长她却越察觉出不适来。

不仅精神状态每况愈下,大病小病不断,脾气也日渐暴躁。

朋友说她只是提早进入了更年期,熬过去就好。可只有她自己心里明白,她只是在焦虑。

孩子大了不用她时刻操心照顾,每日生活除了逛街闲聊,做饭做家务,就是宅在家里看电视。

孩子口中的新兴名词她听不懂,丈夫工作忙碌她也不知如何参与。

除了狗血偶像剧和鸡毛蒜皮的家长里短,她再也找不到其他和孩子老公交流的谈资。

舒适变僵局,她急于突破,便四处托人帮忙介绍活计。

可脱离社会已久又没有特殊技能的她,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焦虑愈盛,压力愈大,以至于但凡从朋友那道途听说来的项目点子,她都想试一试。

听人说投资理财挣钱,她就买基金炒股,听人说收藏品估值高,她就倒卖字画,盲目冒进的结果自然是赔的一塌糊涂。

那段时间,她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既愧疚又迷茫

好在老公及时体察了她的焦虑,建议她从身边一些基本技能开始习得。

听从丈夫意见的她放弃了那些不切实际的跟风项目,而是着眼于身边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市场需求。

后来,她结合自己的兴趣优势选择了做微商,买卖美妆用品和鞋帽衣物。

为了节省人力成本用自家人当模特,她去朋友的影楼做兼职学习摄影。

为了取货方便,她整整一年从车技小白练到了独自上路。为了生意周转她还跑市场做调研,并在网上报班买课件学习销售技巧和专业知识。

如今,不仅网上微购生意红火,实体店也开到了第二家。

从一开始的什么都不懂,到一点点学习提升,再到熟门熟路,得心应手。

这一路走来,她最深的感悟就是:人不能一口吃成大胖子,必须聚少才能成多。

美国心理学家诺尔.迪奇针对心理舒适区有一个三圈理论:舒适区、学习区与恐慌区。

我们需要打破舒适区的壁垒,但太过清闲让人颓废,太过冒进让人恐慌。

而针对如何走出舒适区,心理学家罗伯特.耶基斯和约翰.多德森提出了一个“最佳焦虑区”的概念,即站在舒适区的边缘。

研究表明,适当焦虑会激发最佳表现,当感觉生活平淡又乏味的时候,不妨为自己制造一些建设性和创造力的不适,比如学习和目标

一切好走的路都是下坡的路,一切艰难的路都是往上的路。

舒适固然让人生活起来毫不费力,但也同样会让人失去生活的能力。

我们一定要正确看待舒适状态下的不舒服,包括迷惘、困惑和焦虑。

当我们对目前的生活产生质疑和厌倦的时候,那正是我们处在“最佳焦虑区”的关键时刻,抓住这个时机,抓住改变的机遇,我们值得更好的未来。

03

走出舒适区是一场挑战,一次跨越,更是一种成长。

我曾进入过很多次舒适区,上学时成绩徘徊在中游,就已经自我感觉非常良好;

毕业时找个千百块钱的工作,够日常吃喝就觉得人生从此安定;工作时技能娴熟就,开始理所当然的不再学习。

因为舒适区顾名思义,习惯自成,不用费力,轻松过活,谁人不愿。

但现实是最响亮的巴掌,无论我愿不愿意,甘不甘心,都会一次次狠劈下来。

待在舒适区不意味着就可以舒舒坦坦维持原状,因为只是你停下来了,而别人却并没有停下来。在激流勇进的人潮中,不前进则必后退。

靠着奋力一搏考上高中重点班的我,在高二下学期被从重点班甩去了普通班;

拿着微薄工资做着前台接待的我,在新年伊始被经理以人事超员的理由辞退;

考入金融系统做着简单重复业务的我,被从城区的大行分配到了偏远的乡镇网点。

从舒适中走出来的过程当然不会好受,因为不习惯、费脑子,还要下苦力,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接触从未踏足过的未知区域。

舒适固然让人流连忘返,但也可能是泥足深陷的温柔陷阱,艰难自然让人筋疲力尽,却可能是脱胎换骨般的蜕变成长。

高三一年,我一心一意扑在学业上,早起晚睡,死磕题库,最终从保底的二本考上了211;

再次找工作时,我白天跑各种招聘会,晚上报班学习会计专业知识,并通过省考被我们当地金融单位招录;

业务繁忙,休憩之余我坚持每天写作练笔,参加单位组织的演讲征文活动,被提拔至总部负责文书工作。

有人曾经问过我,为什么不能把日子过的更加舒坦一些?

我想,我们之所以活得那么用功,那么费尽心思,那么竭尽全力,不过是为了在以后的日子里,不会因为‘不行’而被人挤掉;

不会因为‘空虚’而失去向上的活力,也不会因为‘能力不足’而错失良机步步后退,更不会因为‘坐吃老本’,而对自己想要的生活望而却步。

走出舒适区,好比从浅滩迈入深水区一样充满危险和刺激。

但如果一直泡在安全舒坦的浅滩上,就绝不会学会游泳的技能,就永远不会知道迎难而上的自己是多么勇敢坚毅,也就无法见识和游览更加广阔的世界和精彩。

我们的生活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笔直通畅,而是充满变数和险境的激流。

那些目前看起来令人头疼和焦虑的困难压力,也只是向上攀登的阶梯。

只有迈过去,才能步步高升,而停留在原地除了被人赶超和遗忘,还会离自己想要的生活越来越远。

M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写道:

我们每个人好似生活在蛋壳里,我们会被这种自以为是的安全感填满周身。但对于一个鸡蛋来说,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成长。如果等待别人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能让自己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

别在该奋斗的年纪却选择舒服的安逸,别在该吃苦的时间却逃避费力的付出。

奋斗是为了未来更多的选择,努力是为了以后更好的活着

因为,舒适只是一时,而成长才是一辈子。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