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小姐是个社交达人。
A小姐长得挺漂亮的,人见人爱型。微博流行的时代,她就开始晒自拍照,美图秀秀一下,发在网上,吸引了很多粉丝。
有时候她还会开心地吐槽说,有遇到各种三俗的私信,约炮、包养什么的,她都置之不理,但却很乐于给大家分享。好像是件很有成就感的事儿。
要说也确实挺有成就感的,一大帮不认识的人爱自己,她莫名其妙地成了小小的网red。要有那么多人喜欢我,我肯定也乐开了花。她常常在微博上直播自己的生活,自己吃饭了,自己买衣服了,自己逛街了,甚至有时候无聊说自己在哪里,有没有偶遇的。
她把生活几乎全部搬到了网上。朋友们出来聚会,她也几乎都是抱着手机在玩。偶尔一起吃个饭,也不准我们动筷子,说她要拍了发微博。
有时候我也会去看她的微博,人长得漂亮,晒出来的照片、生活,充满了格调和文艺气质。照片下大家都回女神范儿,我们都知道,她就是个女神经。别人勾搭她,她都拿出来给大家分享,能不是女神经么。
后来男孩和A小姐分手了,A小姐骂了他好久。作为男的,我很能理解A小姐男友的心态,自己女朋友把微博、微信当做生活在过,把社交软件和现实生活并列起来。社交软件里的陌生头像,聊得好的,聊得不好的,好像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和那些人互动,都成了生活幸福感的来源。那不是有毛病么?!
后来发现,其实不是A小姐那样,大多数人都那样,甚至包括我自己。09年开始注册豆瓣,那时已经开始有很多豆瓣红人了,而我总是自娱自乐地用着。后来编辑告诉我,要在上面写文章,自从文章被人点赞,甚至有出版公司的人寻求合作时,好像在豆瓣上发文章,和那些人互动就成了我的生活和使命。
我其实很晚才开始用微信,开始不太习惯,偶尔发一条朋友圈,现在开始变得发七八条那么多,不是发自己的文章,就是转朋友的文章,偶尔还会在朋友圈里发些“断章取义”的生活片段,那些图片、文字,弄得自己好像过得很文艺很高大上一样。
然而自己很清楚,一个单身狗的生活,能丰富到哪里去。个个都是做网红的心态,把自己的微博、微信弄得像个舞台,过得像个演员,不,已经成了演员,除了正常演自己的社会角色,还要累死累活地在社交平台上给人营造一个美好的自己。即便不美好,还可以PS呢,或者装傻卖萌也算是另辟蹊径。
到现在大家都心知肚明,那些不过是表演罢了,还是相互给面子,礼尚往来,你给我点赞,我给你留言,在这样的表演里获得某种奇怪的认同感。然而社交变成演戏之后,就真的很累了。尤其是大家都知道那不是真实的生活,可还在装,还在演。
到底演个什么鬼?!有段时间,我心情不好,在朋友圈里发神经,有朋友私聊安慰我(我不知道这也是不是一种表演),然后给我说,在朋友圈里表露出自己的真实感情是不合时宜的,别人也不愿意看你闹情绪,谁没点情绪啊,而且这样别人很容易就知道你是怎样的人,你的真实生活是怎样的。
说得很对,我无力反驳,可是,朋友圈不就应该有什么说什么的么?为什么非要呈现“我过得很幸福”的样子?大家都表面看起来坚强无敌,非要背地里舔伤口么?那不是我们真实的样子。那,这样的社交还有什么意义?
我们愈发地迷恋社交平台,我们可以轻松地和远在地球另外一边的人沟通,可是人和人之间最基本的情感,却变得奇怪了,人和人很轻松地可以链接彼此,心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了。难怪有人调侃: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我坐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
如果你钱包丢了,肯定特别郁闷,可是手机不见了,或者早上出门仓促地把它忘在了家里,整个人都不好了。总感觉好像自己错过了这个世界最精彩的部分,或者错过了谁的电话,可是明明就没有人给你打电话。
手机已经成了我们的身体器官,我们需要它来吃饭前拍照,蹲厕所也要拍照,去小卖店要拍照,喝星巴克当然也要拍照,晒出来,好像才完成了吃饭,完成了上厕所,完成了买东西和喝咖啡。
之前网上有个图文教程,特别火。大概是去年国庆节前后,教程的主题是:大家过节去景点看人山人海,我教你怎么足不出户,游遍全世界。教程像模像样地做了攻略,教人假装自己在海边或者其他哪里,然后用电脑上的图片怎么处理,看起来毫无PS痕迹。
我们什么时候需要学习怎么在朋友圈表演了?个个都成为了演技派,真是“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丝从此轻易地走上“高富帅”“白富美”的生活,这比辛苦挣钱换来的满足还来得快来得容易(但快感也短暂)。但是,那是你真实的生活么?是你想要的生活么?
荷兰有个妹子,大学毕业设计是假装在Facebook上晒自己到东南亚旅行,那些照片其实全部都是自己在家里ps处理的,真的毫无ps痕迹。连她妈都被骗过了。她说,她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证明Facebook等社交媒体并不一定能反映人们的真实生活。
社交网络就是个骗局,骗倒了别人,也骗倒了我们自己。我们需要利用好这些社交平台,同时也把时间精力都分配在自己真实的生活上了。出去旅行,出去爬山,生活过得多姿多彩。然而,还有很多人依旧不自知地在继续表演,演得好像那真的就是自己的生活一样。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