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励志故事 > 三字经的经典小故事阅读


三字经的经典小故事阅读

时间:2021-10-16 04:01:02   来源:文章阅读网  作者:网络整理  点击数:14    

导语:经典是人类文明的璀璨国宝,它不仅带给我们阅读的美感,而且启迪智慧、滋养心灵,陶冶情操。这里励志人生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五篇三字经的经典小故事阅读,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篇一:

【原文】

自曦农 至黄帝 号三皇 居上世 唐有虞 号二帝 相揖逊 称盛世

【注释】

曦农:即指状曦氏和神农氏。

三皇:伏羲、神农和黄帝便是三皇。

居:在。

上世:远古时代。

唐:是尧的国号。

虞:是舜的国号。

二帝:指的是尧和舜两个皇帝。

揖逊:将王位让给别人,自己辞去帝位。

【语译】

在远古时代,自伏羲氏、神农氏到皇帝有熊氏在位期间,皆能勤政爱民,体恤民意,所以被称为“三皇”。

黄帝之后便是唐尧虞舜二位帝王。尧贤能开明自认自己的儿子无才无德,不堪为一国之君,所以将帝位禅让给孝顺的舜。而由于他的睿智领导使得当时的社会安定富足,人人称颂。

【故事】

关于上古时期的种种传说,因为没有文字的记载及遗迹作为依据,所以我们多以神话来看待他们。就像夏禹,曾有人认为他是一只大虫呢!

但是,无论这些神话是真是假,至少可以让后代的人,了解先民生活演变和进化的情形。

相传上古时,有巢氏教人架木为巢;伏羲氏教大家驯养家畜;神农氏教人播种五谷,还有燧人氏教人转木取火等,正说明了我们的祖先是如何从野蛮迈向文明的。

由于这些人帮助人民改善生活,便被推举为部落的首领。而黄帝则是因为发明了新的东西,让大家感激在心,所以中国人喜欢以黄帝的子孙来自居。

之后,又有许多的皇帝产生,其中以尧和舜最受人推崇。

尧舜的“禅让之治”,更是众所周知。看来远在上古时代,中国的祖先们便以懂得“以礼服人”的道理,难怪中国会被称为“礼仪之帮了。

篇二:

【原文】

夏有禹 赏有汤 周文武 称三王 夏传子 家天下 四百载 迁夏社

【注释】

文武:即指周朝的文王和武王。

三王:尊称夏禹、商汤和周朝文武王。

四百载:四百年。

夏传子:夏禹将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

迁:更易、改换。

社:国家。

【语译】

大禹是夏朝的开国之君,唐则为商的开国贤主,文王和武王更是立周朝太平盛世,由于他们才德兼备、亲政爱民,所以,后代的人便尊称为“三王”

自从夏禹将帝位传袭给自己的儿之后,就变成一个世代传承的家族天下了。如此经过四百年,终究被商朝汤王一举攻灭,结束夏朝统治的时代。

【故事】

夏禹治水,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但是,在充满神话色彩的夏朝,究竟有没有禹这个人,似乎仍找不到证据。

据史书说,禹的父亲是鲧,由于治水失败,被舜帝杀了。

但在传说中,鲧是天上的神,他眼见百姓饱受洪水之苦,心里很难过,就把天上的泥土偷来平定人间的洪水,结果被天帝知道了,便命令火神将鲧治罪。

所以,后人才不忍心把鲧的下场说的太悲惨。

夏禹之前的尧与舜,都是传贤不传子。禹也想效法他们,于是决定把帝位让给益。但是,深受人们爱戴的禹,由于自己的儿子启也是一位贤才,于是人民便一致拥戴启为新的皇帝。

谦虚的启认为既然父亲已经决定传给益,自己就不该再和益争夺王位。可是,在人民的热情拥戴之下,启只得顺应民心,接受了王位,如此一代一代传下来,天下又属于一个家族了。

篇三:

【原文】

汤伐夏 国号商 六百载 至纣王 周武王 始诛纣 八百载 最长久

【注释】

伐:攻打、讨伐。

载:年。至:即“到”之意。

纣:商纣,是商朝最后一位皇帝。

始:开始。

诛:消灭的意思。

【语译】

由于夏桀暴虐无道,残害百姓,以至汤举事起义时,民众纷纷响应杀死夏桀,建立一个国号是商的国家,历经六百年,一直到残暴不仁的纣被杀死,商朝才灭亡。

周武王起兵诛讨纣王,开创了周朝八百年的天下,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王朝。

【故事】

我们知道夏的最后一任皇帝是夏桀,他暴虐无道,最后被周朝消灭了,而周朝的末任皇帝幽王,因为宠信皇后褒姒,也落得亡国的下场。

有个关于褒姒的神话故事,已经流传很久了。

据说,远在夏桀时 ,褒城有天飞来了由神人所化身的两条龙,他们对夏桀说:

“我们是褒城的两位先君。”

夏桀见了两条龙心里很害怕,便向太史官要如何处理这件事,太史官经过一番占卜后,对他说:

“这是吉祥的,不妨将他们涎沫收藏起来,也许可以用来求福。”

夏桀于是照着太史官的话做,将他好好收藏着。

过了九百年,也就是周厉王时,有天装着涎沫的盒子不小心被打破了,从里面爬出一只蜥蜴,恰巧被一个婢女看见。后来那婢女竟然身怀六甲,经过四十年才生下一个女婴,这女婴也就是褒姒。据说,这是上天特地派来惩罚周幽王的,这个传说是不是很有趣呢?

篇四:

【原文】

周辙东 王纲坠 逞干戈 尚游说 始春秋 终战国 五霸强 七雄出

【注释】

辙东:都城东迁。王纲君王号令天下的法令政纲。

坠:衰败、坠落。

逞:不顾后果的放纵。

干戈:战争的事情。

尚:崇拜。

五霸:即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 五人。

七雄:即是秦、齐、楚、燕、赵、魏、酣七国。

【语译】

自周平王东迁之后,号令诸侯的威信以帅坠不兴,列国之间时常发生战争,于是到各国去献计策,以游说为业的人,成为时代的主流。

从春秋时代开始,到战国为止,相继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五人相争为天下霸主,合称“春秋五霸”;而秦、础、齐、燕、赵、魏、韩则是出名的“战国七雄”。

【故事】

春秋五霸及战国七雄,是春秋战国纷乱时期中,实力较强的诸侯,其中又以齐桓公最受人推崇。

齐桓公有个得力的助手,名叫管仲,在齐桓公的战绩中,管仲的功劳是不容抹杀的。不过熟读历史的人都知道,管仲在受到重用之前,曾经与齐桓公作对过,现在就让我们来听听这个故事。

在齐桓公即位以前,他的哥哥襄公曾误杀了鲁国的国君,当时,为了避免遭受连累 ,鲍叔便带着公子小白(即桓公)逃到莒国去 。而在同时,桓公的兄弟公子纠则在召忽和管仲的随从下,逃奔鲁国。

等到事情结束,齐国群龙无首时,桓公和公子纠都想回国继承王位。结果,公子纠得用机会暗中埋伏,想置桓公于死地,幸好桓公装死躲过,就在公子纠的戒心松懈下来时,齐桓公趁机进入齐国登上了王位。

在鲍叔的劝告下,桓公把管仲请了来,辅佐自己治国,由于桓公心胸宽大,管仲更不负所托,把齐国治理成富强的国家。

篇五:

【原文】

赢秦氏 始兼并 传二世 楚汉争 高祖兴 汉业建 至孝平 王莽篡

【注释】

鹰:指秦的姓氏。

传:即传位。

楚:西楚霸王项羽。

孝平:为汉平帝在位的时代。

王莽:元帝王皇后的侄子,见平帝年幼可欺,于是谋夺王位,更改国号为新。

篡:谋夺帝王之位。

【语译】

到了战国末年,秦国利用“连横政策”,破坏六国的团结,不断的扩展势力,兼并其他小国,可是传位到秦二世胡亥时,天下又开始纷扰不安定起来,最后演变成楚汉两大强权争夺霸权的局面。

汉高祖打败项羽军队后,建立汉代霸业,天下臣服,一直传位二百多年,直到平帝时,王莽见其年幼可欺,于是谋夺王位。

【故事】

秦朝结束了纷乱的战国时代,另外开创了一统的新王朝,在秦始皇时代,颁布新法,大兴徭役,在政绩上虽有些成就,但却也使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才有“苛政猛于虎”的说法。

虽然秦的统治时间只有十五年,但或多或少也为汉代的富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到了汉代,是中国的第一个威震海外及塞外的朝代,当时不仅人民生活富庶,国力也很强盛,汉武帝命大将东征西讨,除了宣扬国威之外,另一方面也扩展了中国的版图。

这些应该归功于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汉武帝。

汉武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个很重要的皇帝,虽然他替中国开辟了一番新局面,但是在用人方面却喜欢用酷吏,这些残忍无道的官吏固然能将工作做好,但却使百姓生活在提心吊胆的恐惧之中,这是武帝在行政工作上的不足。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