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励志故事 > 教孩子励志的故事简短


教孩子励志的故事简短

时间:2021-02-19 04:00:01   来源:文章阅读网  作者:网络整理  点击数:13    

导语:努力去做自己该做的,但是不要期待回报,不是付出了就会有回报的,做了就不要后悔,不做才后悔。这里励志人生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五篇教孩子励志的故事简短,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故事一:《站起来再往前走》

1938年,还是一名学生的本田先生变卖了所有家当,全心投入研究自己认为最有前景的汽车活塞环。他夜 以继日地工作,一心一意期望早日把产品制造出来。为了继续这项研究工作,他甚至变卖妻子的首饰,最后终于做出了样品,然而却被丰田公司认为品质不合格。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本田又继续苦修两年的专业知识。这期间,本田的设计常常被老师或同学嘲笑,被认为不切实际。

他是否就此放手了呢?没有。本田决定另谋它途,和工作伙伴研究出新的水泥制造方法,建好了他们的工厂。战争期间,美国空军的两次轰炸,毁掉了本田工厂的大部分制造设备。于是他召集了一些工人,去捡拾美军飞机丢弃的汽油桶,作为本田工厂制造用的材料。

此后,他们又碰上了地震,整个工厂成为废墟。这时,本田由于财务状况所迫,只好把制造活塞环的技术卖给了丰田公司。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遭逢严重的汽油短缺,本田根本无法开着汽车去购买家里所需的食物。在极度沮丧下,他开始试着把一只小型马达装在脚踏车上。他知道如果成功,邻居们一定会央求他给他们装部摩托脚踏车。果不其然,他装了一部又一部,直到手中的小型马达都用光了。他想开一家工厂专门生产自己发明的摩托车,可惜的是他缺少资金。

本田最后决定求助于日本全国两万多家脚踏车店。本田跑遍了各大城市,终于说服了其中的五千家,凑齐了开办摩托车厂所需的资金。后来,为了扩大市场,本田动手把摩托车改得更轻巧,一经推出便赢得满堂彩。本田的摩托车为他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使他终于有实力踏入汽车行业,并向全球发展 。

故事二:《骆驼的意志》

几年前,小袁和小秦同在效益不太景气的单位谋职。刚参加工作,他们都很拮据,租住狭小的房子,吃便宜的快餐,穿过时的西装,常常感到前途渺茫。但是为了改变现状,他们从未放弃过努力。

终于有一天,单位垮了。小袁到了现在的这家企业,而小秦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南下打工。

如今,小袁和小秦还 经常保持着联系。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短短几年间,小秦再不是当年的窘迫模样,成了一家公司的副总,不仅成了家,还 有了宽敞的房子,买了私家车。

小袁问他:“这么快就‘抖’起来了,想想过去有什么感想呀?”

他只是平静地说:“其实那时真的想回农村种地,老老实实地熬一辈子算了。但是就在那时,父亲给我讲了一个关于骆驼的故事,最终使我改变了主意。”

他向小袁大致重复了他父亲的意思:许多骆驼一生都在干旱的沙漠里生活,在跋涉中吃各种植物,甚至包括其他动物碰都不碰的荆棘和含盐的灌木。为寻找水和食物,它们不得不进行长时间跋涉。一只骆驼在驮运货物时居然可以一个月不喝水,它会变得又瘦又憔悴。但你绝对想象不到,一旦找到了水,它可以在十分钟内喝下一百三十五升水,使自己的身体迅速滋润起来,又恢复了精神抖擞的状态。

小秦最后说:“我就是一头骆驼,在困境中,从未放弃寻找,因此才有了今天。”

故事三:《将失败的门敲破》

现在,比萨饼很受人们的欢迎,但比萨饼的故事可能鲜为人知。

在五十多年前,有一个美国人叫卡纳利。卡纳利的家里经营着一家杂货店,生意一直不好。年轻的卡纳利告诉他的父母,既然经营这么多年都没有成功,就应该换一个思路,想想别的办法。

卡纳利家的附近有几所大学,学生经常出来吃快餐。卡纳利想,附近还 没有人开一间比萨饼屋,卖比萨饼肯定能行。他就在自家的杂货店对面开了一间比萨饼屋,他把比萨饼屋装修得精巧而温馨,十分符合大学生高雅而又讲情调的特点。不到一年时间,卡纳利的比萨饼就成为那一带的名吃,每天食客爆满。之后,他又开了两家分店,生意都很好。

卡纳利的胃口大了起来,他马不停蹄地在俄克拉荷马又开了两家分店。但是不久,一个坏消息传来,他的两家分店都严重亏损。开始,一家店准备五百份比萨饼,结果总是有一半的比萨饼卖不出去。后来他又按两百份准备,结果还 是剩下很多。最后,他干脆只准备五十份,这是一个连房租都不够的数字,结果还 是不行,甚至有时一天只有几个人光顾。同样是卖比萨饼,这个城市同他家所在的城市一样也有大学,为什么失败呢?不久,他的结论出来了,这个城市的学生与那个城市的学生在饮食和趣味上存在很大差异,他在装潢和配方上都犯了错误。他迅速调整,生意很快兴隆起来。

在纽约,他同样也是先吃了苦头。他认为他的市场调查搞得很细致很成功,但当他的比萨饼在纽约推出以后,却一直打不开市场。后来,他发现比萨饼卖不动的原因,是因为比萨饼的硬度不适合纽约人的口味。他立即开发新配方,改变硬度,最后,他的比萨饼成为纽约人早餐的必备食品。

卡纳利从在自家的杂货店对面开第一家比萨饼店起,十九年以后,他的比萨饼店遍布美国,共计达到三千一百家,总值三亿多美元。

卡纳利说:我每到一个城市开一家新店,十分之九是失败的,但最后都成功了。原因是我在失败以后,从来就没有退缩的念头,而是积极思考失败的原因,努力想出新的办法。因为你根本不能确定你什么时候才能成功,所以你必须先学会失败。

故事四:《跑马拉松的作家》

曹禺是我国著名的剧作家,你想象得出他曾跑过马拉松吗?

晚年,他在接受一位研究者的访谈时极有兴致地说:“你不会相信我是跑过马拉松的吧?连我自己都不相信。可是,我一上南开大学,忽然一阵心血来潮,想练习长跑,天天从八里台出发,大概跑八到十千米的样子。我长跑有这样一种感觉,长跑跑到一定的时候是很累的,几乎都想放弃了。但是,越是这种时候越要坚持,过了这个最艰苦的阶段,就又有劲了,跑起来格外轻松畅快。这就是所谓的‘极限’,过了这个‘极限’,人反而觉得轻松了。这种体味,真是让人感到人生的奇妙。”

前几年,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创作的《挪威的森林》颇流行,在书后简要的“村上春树年谱”中有如下的内容:1983年,村上春树三十四岁,是年初次赴海外旅行,在希腊参加雅典马拉松赛;1987年10月,他再次参加雅典马拉松赛。

别的资料还 显示,村上春树每天跑步十千米,注意饮食,早早上床睡觉,天还 没亮就起来写作。一位与其相识三十年的作家说:“他的状态始终如一。”

村上春树三十岁时在涩谷区的神宫球场动了写小说的念头,随后每晚在餐桌上挥笔不止,写罢就投给“群像新人奖”评审委员会。后来他的《且听风吟》获第23届“群像新人奖”。走出大学校门后他几乎从未停笔,刚开始当然写得异常吃力,但他没有放弃,在坚持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

写一本书犹如一场精神的长跑,难免也会有困难的“极限”,而他在长跑中的体验、积聚的体能,一定会帮助作家克服创作的“极限”。从这里不难推理,他们之所以常年近乎苛刻地坚持长跑,正是为了保持或增强从事创作所需要的体验和激情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