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励志故事 > 感动与温暖的小故事


感动与温暖的小故事

时间:2017-03-30 19:58:33   来源:文章阅读网  作者:孙琳琳  点击数:134    

妈妈,让我替你去试试”

胡林家欣14岁,和父母、弟弟住在楼顶搭起的简易房里。父母为生计所迫从鄂州到武汉打工,做环卫工的母亲患有肾结石。为使母亲能得到休养,胡林家欣只要放假便每天替妈妈扫街三五个小时。此外,她还把捡来的瓶子让给更贫困的拾荒者,把不是妈妈的管段也清扫得干干净净。

在胡林家欣就读的流动人口子弟学校,有不少她这样贫困而坚韧的孩子,武汉理工大学也有一个帮环卫工母亲清扫大街的“马路孝子”刘普林。这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故事,也是社会弱势群体需要救助的信号。面对1.28亿贫困人口(据中科院《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社会福利建设还需投入更多。

“公益是没有国界的”

河源启一郎被中国人所熟知,是因为他在武汉丢了自行车第二天就给找回,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在中国做义工已经一年有余,照顾孤寡老人、救助流浪动物,甚至背着募集来的80多公斤物资到云南彝良地震灾区帮助救灾。在中日因钓鱼岛问题关系紧张时,河源启一郎感受到了一些敌意,但他仍打算利用自己拥有6万粉丝的新浪微博的影响力,把更多志愿者引向灾区,引向需要救助的地方。作为日本NGO的成员,他也和壹基金等中国公益组织合作,去帮助有需要的人。在河源身上体现的无国界的公益之心,我们也曾在他们身上见过:德国女藏学家萨布利亚·坦贝肯,在拉萨办盲文学校,发明了藏语言盲文点字法;德国志愿者卢安克,在广西山区义务支教10年;英国工程师托尼卖掉公司,在西安给流浪汉发了7年包子。

复婚捐肝,“因为我爱他”

10个多小时的手术后,32岁的苏丹将1/3共590克肝脏捐给了丈夫田新丙。两人夫妻10年,共同经营一家公司,两个月前吵得互不相让离了婚,紧接着就查出丈夫已经肝硬化中晚期,并伴有新生小肝癌,需要肝移植。肝源紧张,苏丹决定自己捐,面对伦理委员会的审查,苏丹只用一个理由就说服了所有人——“因为我爱他”。

苏丹献出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延续了丈夫的生命。这份血肉交融的馈赠,是世上最珍贵的定情信物。

保姆妈妈来我家58年了”

93岁的高玉清在许曼云家做了58年保姆,操劳半个多世纪,照顾了三代人,把7个孩子带大成人。5年前她因脑溢血而半身瘫痪,许家的孩子重情重义,将她视若家人,许曼云的三女儿还把她接到家里同住,赡养照顾,如对待亲生母亲一般。

这是一个现实版“桃姐”的故事,展示了人与人相处最传统、最美好的一面。高玉清尽心尽力照顾守护,许家人知恩图报回馈反哺,双方早就积累了深厚的亲情,令生老病死也显得不那么残酷。

“我不想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还欠别人东西”

2012年11月,马玉剑在经营了11年的小理发店门前贴出通知:“11月10号、11号两天办理退卡,请相互转告,谢谢。”一个星期前,他被查出肺癌晚期,眼看时日无多,他打算先将理发店储值卡里的钱退给顾客,“一辈子做事没亏待过人,我不想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还欠别人东西。”

马玉剑有契约精神,顾客知人情冷暖。听说他是因病退卡,很多熟客都主动放弃了。

每天等你3分钟

上海浦东786路车队的32位驾驶员有一个不成文的默契,两年零8个月,不管谁当值末班车,都会为一个盲人按摩师多等待3分钟。施女士在恒康盲人诊所上班,每天22:50下班,乘坐22:53到站的786路末班车回家,从诊所到车站两三百米,行动不便的她无法在3分钟内到达。为此,786路末班车每天都会等她,司机总是缓缓地将车停在她面前,说一声:“施阿姨,786!”这3分钟的等待胜过千言万语。

(张海峰摘自《新周刊》2012年第24期)

所属专题: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