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经典语录 > 旁观者的教益


旁观者的教益

时间:2017-03-30 21:41:43   来源:文章阅读网  作者:李翔  点击数:84    

《旁观者》的写作目的在于刻画一些特别的人。作者希望借此呈现社会的图像,捕捉并传达这一代的人难以想像的那种神髓、韵味与感觉。德鲁克自己认为在其所有着作中,没有一本反刍的时间像这本这么长。“20年来,这些人物一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行、住、坐、卧,无所不在。”

我刚做记者时,有一次到一位前辈家做客,聊到人物写作,她随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说:“你一定看过很多遍了吧?”这本书就是《旁观者》。不过当时我对彼得·德鲁克闻所未闻。后来这本书我倒是读了很多遍,最近也重新温习了下。开始读时,完全是觉得故事好玩;再读时,对其中包括亨利·卢斯和通用汽车斯通的故事尤为感兴趣,因为他们都是大人物;再往后读,就读出了更多人生冷暖。原来不是很喜欢的章节后来慢慢变得喜欢起来,甚至超出了写大人物的章节。

人们为什么要读传记?一种可能是希望从其中学到前人的智慧;另一种可能只是为了体验另一种人生;但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人们从其中读到了自己,虽然传记讲的可能是一个运筹帷幄的将军,但一个职员却可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办公室政治。对于《旁观者》,我一个自视甚高的朋友最喜欢的是其中写卡尔·波拉尼一家的故事。大概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同样智力超群,但却又被时代排斥。

我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章节名为“怪兽与绵羊”,其中怪兽讲的是一个普通人如何变恶,绵羊讲的是一个前途无量的报人,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心思,回到了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希望能够起到善意的作用,却成了纳粹利用的工具,将他的正直与善良作为欺骗西方媒体与大众的筹码,从而将之变成一个牺牲品。我警惕的是自己也有可能变成后一种可怜的好心肠人物。或者如“英国最后一个异议分子”一章中的布雷斯福德,纠结在现实与原则之间,最终成为俄共的利用工具。“他的良知促使他又一次成为特立独行的异议分子,以信仰和权力相抗衡。另一方面,他觉得政治现实在向他低语: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于是,他宽宥罪恶,或是干脆闭上眼睛。”如果以冷眼看他人命运的方式,倒是的确能够从中读出很多有益的教训。我试着将这些经典句子摘抄或者转述如下。它们都来自于德鲁克对所交往的杰出人物的命运认知与总结。

1. 奶奶的处世方式

在奶奶的处世方式中,有着看透一切的实用主义,但对最简单的原则却坚持始终。大家都把奶奶当作家族里的傻瓜。她虽愚不可及,在各国边境关卡重重的战后,她却通行无阻;杂货店老板也给她比较便宜的价格;而她也可以轻易叫那乳臭未干的小子乖乖地取下纳粹标志。古拉丁文有句话:即使是神,和傻子交手也是白费功夫。我仔细一想,这一切都还得归功于她的傻气。“奶奶那许许多多聪明的侄子、侄女、女婿以及孙子辈,还有那些店老板,认为她之所以傻得可爱,就在于对基本价值深信不疑,而且力行不懈。”

  2.不通人情也是竞争力

情商最低的赫姆为何却成为奥地利最伟大的公职人员?脾气古怪、不通人情,而且并无家庭背景可以依靠的赫姆,成为了奥地利的枢密顾问官,也就是奥地利文官制度中的最高首长,“成就非凡,事实上他是奥地利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公职人员”。

德鲁克对此大惑不解。他认为这是一种悖论。而他的父亲如此解释说:“因为我们需要像他这样的人,有时,我们碰到一些极为棘手、难以处理的事情,必须找一个毫无惧色的人来处理,就会想到赫姆;或是事情复杂到没有人能理解时,也只有赫姆可以解决。他具有直指核心的洞察力,并愿意去面对最艰难的任务。”即使是不通人情,也是一种竞争力。

3. 正确的学习方法与教授方法

“所谓正确的方法就是去找出有效的方法,并寻求可以做到的人。我了解到—至少我自己不是在错误中才能有所体认,我从成功的范例中学习。‘不要从别人的错误中学习,看看别人是怎么做对的。’”也就是说,从成功中学习要比从失败中学习来得容易些。与此同时,德鲁克也指出,“所有大画家几乎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平庸画家教出来的”。

4. 商业的目的与手段

德鲁克拒绝了做一名商人,因为“从商的目的在于赚钱,而二流的人物也能赚到很多钱”,他想要成为的是一流人物。但是他在《旁观者》中也对一些商人赞不绝口。比如开百货店的亨利伯伯和银行家弗里德伯格。

弗里德伯格说的两句话值得摘抄:“不要相信任何一个政府会做荣誉而体面的事。政府不就是个专门诈骗人民的机构吗?”

“我们在做每一件事的时候,都得考虑到傻瓜—因为事情到最后是要由一些傻瓜来完成。”亨利伯伯则说:没有所谓无理性的顾客,只有懒惰的商人。如果顾客的行为不像你心中所预期的,不可说“他们失去了理性”。不要试着去“再教育”你的顾客,这并不是商人的工作。商人的工作就是使顾客满意,使他们再度上门。若是你认为他们不理性,出去看看,用顾客的眼光来看街上的商店和货品。最后,你一定会发现,消费者还是理性的,只不过商人看到的现实往往和顾客不同。

5. 爱国主义的危险性

“现在普遍把第一次世界大战归咎于胆大妄为的军人、外交人员或是商人,但真正希望引发战争的,则是那些极端爱国的大众。”

德鲁克在20多岁即成为一家大报的资深编辑,“我之所以得到这个职位,并非我能力多强,而是因为比我年长一代的人根本就不存在了。在我20岁时,周遭没有30多岁的人。”

6. 波拉尼一家的挫折与追寻完美的不可能。

“重要的并不是他们的生平,而是他们的理想和挫败。他们家每一个人都极有成就,却没有达成理想。他们都相信经由社会得到的救赎,最后却放弃了社会,而深深失望。”

对此,德鲁克评价说:“波拉尼这一家,尽管天赋过人,却只是些有趣的小角色。他们的挫败象征着近200年来,自从法国大革命以来,西方人追寻的落空—亦即追寻一种完美的‘公民宗教’,或是追寻一个十全十美的,或是完善的社会,却不得其果。”而“我则愿意以一个充裕的、能让人忍受且自由的社会取而代之。卡尔·波拉尼从前批评这是一种懦弱的妥协,而嗤之以鼻。然而,这么一个社会也许是我们所能希冀的最好的一个。”

7. 伟大人物的灾难效应

“天才型的外交大臣对国家是场灾难。奥地利因梅特涅的成功而亡,德国正因俾斯麦的登峰造极而灭。天才型外交大臣的后继者常是个‘庸碌之辈’,或是个高级官僚,而且之后这人不是放弃,就是更糟—只会虚张声势。”“如果一个伟人的后继者只是庸庸碌碌的高级官僚或是奴颜婢膝者,之前的伟人不要也罢。一个本身有能力又能提拔后进的领导者,才是真正的伟人与领导人……所谓的‘领袖魅力’即使不是媒体营造出来的,也是令人反感、虚伪的东西。真正的强人是靠苦干和奉献来领导的,而且治理事务是靠着正直,而非把人玩弄于股掌之间。”

8. 专心致志的成就:两位未来学家富勒与麦克卢汉

“对我来说,他们就是专心致志的最佳范例。只有像他们这样一心一意地追求,才能真正有所成就。其他的人,就像我一样,或许生活多彩,却白白浪费青春。我后来悟到:要有成就,必须在使命感的驱使下,从一而终,把精力投注在一件事上。富勒在荒野上待了40年,连一个追随者都没有,然而他还是坚定地为自己的愿望奉献一切;麦克卢汉花了25年的时间追逐他的愿望,从不退缩。因此,时机成熟时,他们都造成相当的影响。其他像这样有着很多兴趣,而没有单一任务的人,一定会失败,而且对这个世界一点影响力都没有。”

 (周海彬摘自《第一财经周刊》2012年第26期)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