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久前,河北唐山市地方政府决定取消路桥收费站。
收费站工作人员上访维权,一位大姐在曝光视频中振振有词的言论刷爆了网络:
我今年36了,我的青春都交给收费了,我现在啥也不会,也没人喜欢我们,我也学不了什么东西了。
算一算,36岁的大姐也就是80后而已。
比起她认为自己“啥也不会”,更令人叹息的是她那一句:“学不了什么东西了。”
再联想起上半年新华网推出的大型网络调查《90后真已陷入“中年危机”?》,近六成网友不认为90后算中年人,但同意90后遭遇“中年危机”这个说法。
曾经生机勃勃,代表着潮流和趋势的80后和90后,居然就这样仓皇的进入了“中年”。
不论是“空巢中老年”的自黑,还是“34岁老来得子”的逗趣,或者“你30岁还只有两套房”的倨傲,都藏着深深的“年岁逐增、大业未成”的焦虑。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技术更迭时间不断缩短,整个社会好像都在追求速度:出名要早、致富要快。
因此,我们好像越来越“怕老”了,年龄已经让30岁左右的我们开始“心有戚戚”。
前不久阿里发布招聘广告:年薪40万,招聘60岁以上的广场舞领袖。
年轻人奔走相告:什么?我妈要来跟我做同事,薪水还比我高?
当然,要求也不低:
要有1年以上网购经验;
爱好阅读心理学、社会学等书籍内容者优先;
热衷于公益事业、社区事业者优先;
有良好沟通能力、善于换位思考、能够准确把握用户感受,并快速定位问题。
如此看来,年龄好像也并非问题症结:只要你够牛,哪怕你只是个广场舞大妈,哪怕你60岁以上,还是可以拿到大公司高薪职位。
那个36岁的大姐,怨恨收费耽误了她的青春,可“什么也不会”明明是她自主选择的结果。
她曾在一个看似安稳的房子里,在一天天的重复和消磨中自断筋脉、自废武功。
而那句“学不了什么东西了”,则几乎是给36岁的自己判了个“死缓”:她已经完全放弃学习和成长,只是希望安排个工作混吃等死而已。
小时候看武侠电视,看到武林高手因为某种原因武功尽废,那种深入骨髓的绝望,真是让旁观者也感同身受。即使这人十恶不赦,在那一刻也能叫人生出怜悯。
那时我觉得,作为一个江湖中人,数十年功力毁于一旦,几乎是比一刀毙命还要可怜的结局。
如今再回头看,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比起“”年岁逐增”,也许更要担心的是“自废武功”。
02
初入职场,谁没有少年心志当拿云的时代。
是什么时候开始,你慢慢停止学习、放弃成长的呢?回忆里好像无迹可寻?
不,其实万事皆有征兆。
好朋友英子在一家自来水公司上班,她刚去的时候在业务部门负责对接,工作忙,假期相对少。
怀孕之后为了增加假期,自己申请换了一个岗位,负责坐在值班室查看机器运转是否正常。每周上两个白班一个晚班,上三天休息四天。活少离家近,旱涝保收。
可每次见到她,总听到她抱怨单位人际关系复杂,关系户太多,看不到升迁机会。
想想英子读书的时候就过了英语专业八级,还自学了法语,如今每天坐在机器房无所事事,确实有些可惜。
于是建议她可以去做些别的事,她一头雾水的反问我:“去哪找啊?别说别的人了,我自从转了岗,连同事都不认识几个。”
有天看到一个知名培训机构招聘讲师,看着觉得还挺适合她的,于是在微信上把招聘方案转给了她。
过了一会,她发了一个惊讶的表情说:“你是转给我的吗?”
得到我肯定的答复后,她不好意思地说:
这岗位真不适合我,我都是已婚已育30+的中年妇女,都好多年没摸过英语书了。最后一次完整的读一本书还是上大学的时候,最后一次上课还是来单位第一年的岗前培训呢。
我听到英子的回复怅然若失地怔了好一会。
这还是那个每天早晨摸黑出去晨读、周末背着书包去培训机构上课的姑娘么,她和那个36岁除了收费什么也不会的大姐有什么区别呢?
回想一下英子这几年的情况,其实这种结果早有伏笔:
1、她选择了越来越容易的工作
她本来跟业务部门的对接还需要跟人打交道。
可怀孕之后为了多休假,却选择了一个几乎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工作,上班只是坐在岗位上等待时间过去。
好友群里天天说无聊的是她,朋友圈里天天晒购物、吃饭的是她。她以为岁月静好,其实哪里知道这正是走下坡路的征兆。
永远不要为自己岗位轻松、工作容易而窃喜,因为职场上,慢下来就会掉队,停下来就会挨打。
2、社交圈几乎没有变化
她的工作本身很封闭,独来独往跟人打交道少。
她又很宅,除了网上跟几个朋友聊聊天,发发牢骚,几乎不会主动去认识别的人。
这些年,她的世界除了老公孩子、逛街、约饭,几乎没有别的内容;因为她假期多,与她时间合拍,走得近的朋友,又多是全职主妇。
虽然现在社交越来越便捷,但是她却从来没有走出自己狭小的圈子。
一个人的社交圈就好像一个池塘,很久都没有变化,这个池塘的水就是死的,而死水是没有营养的,自然很难获得新的观念和思想。
3、从来不学习
对于她来说,毫无挑战性的工作不需要学习,毫无进取心的自己不想去学习。因此大把的时间都在刷手机、追剧。
前不久还听她说不想去参加单位的调研活动:守个机器有什么好交流的,回来还要交心得,还是别人去吧。
可是山中一日,世上千年。曾经得过专业第一的她,将自己本来的专业完全荒废了,在从事的行业也毫无建树。
不学习,飞奔的时代就在眼前绝尘而去。
4、耽于抱怨而疏于行动
总是听到她抱怨行业水太深,别人有人脉有背景。可从来没见她为了自己的目标、梦想或者爱好真正去做点什么。
如果她选择最轻松的岗位,选择上三天班休息四天,碌碌无为没有业绩,又怎么能怪没有升迁机会呢?
这种疏于行动的抱怨,难道不只是她为自己的不成功寻找理由。难道不正是她信心尽失,自觉大势已去的明证?
03
英子以为她的问题是已婚已育30+,其实根本不是。
她的问题是,虽然求学十几年,从知名学府毕业,学过最专业的技能,却在毕业这几年,把学的知识忘了个干净,也把自己努力、上进、勤奋的品质丢了。
小时候看武侠,最后压轴的都是须发飘飘、仙风道骨的老者。他们不见行迹,来去自由。可只要一出场,你就知道大神来了。
江湖决斗,经典台词总是:我在XX山上修炼了二十年,终于等来了这一天。
可见年龄增长,本来是自然的事;道行高低,还是要依靠你这一路的努力。
要想兵临城下便可出门迎战,时事变幻仍可论剑江湖,当然离不开一个前提:不断修炼。
1、不断学习
在《当幸福来敲门》中,威尔史密斯对儿子说:“如果你有一个梦想,你就要去捍卫它。捍卫梦想的唯一途径,是不断学习,坚持不懈的学习。”
如果你做的正好是自己热爱的工作,不断学习、逐渐成长似乎水到渠成。
如果你只是迫于生计和压力在工作,对手头的事情并没有兴趣。悲观、失望、抱怨,并无用处。你唯一能改变现状的途径,也只有坚持学习。
曾经看过一个故事:
一个女孩大学毕业之后,因为读的并不是名牌大学,所学的也不是热门专业,工作很难找,只得在一家小公司做销售,一个月只能拿到三四千元。
在大城市生活,拿着微薄的薪水,一个月吃住之外就所剩无几。但是她很喜欢英语,工作之外每天早晚坚持4个小时学习英语,坚持了7年。
最后考了同声翻译的证书,换了喜欢的工作,每个小时的收入就达到8千元。
其实有时候梦想并没有那么遥远,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只要内心尚存一星火光,付诸行动、不断学习,哪怕你在某一阶段似乎离它越来越远,但是最后终究殊途同归。
2、加入合适的圈子
从某种程度上说,社交圈子将决定你是成功人士还是平凡的人。
社交中有一条邻里定律:邻近的人更容易对我们形成某种感染。
所以,加入一些合适的圈子,比起单打独斗,更有可能实现突飞猛进的成长。
在网络社交迅猛发展的今天,只要你想,你可以找到任何一个与你志同道合的社交群。
我一直断断续续的写作,也偶尔认识一些文友,进行写作交流和信息交换。
最近开始加入富书的写作营,营内有约定的写作任务,有写作方法和思路的交流,有素材的搜集和整理,也有相互的鼓励与鞭策。
虽然这是一个线上的交流群,但比起一个人写作,它的作用非常明显:社群中优秀的同行,让你找到榜样和目标;社群中的观点交流和思维碰撞,让你打开眼界、突破固有思维;社群的约定和相互勉励,让你获得坚持的力量。
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找到更多的优秀的人同行,找到更多目标一致兴趣相同的人交流,你可以获得更多的能量。
就好像江湖高手,几乎都来自有名的门派;武功的修炼,总需要有高手陪练。
3、专注技能
成为江湖大佬的核心本领是技能。
对,不是略懂皮毛,不是兴趣爱好,是在某一个专业领域的专注与精深。
俞敏洪曾经以《专注的力量》为题演讲,他开玩笑的时候说:
开始做新东方的时候,只是被生活所迫,并不是热爱。和他同时创业的人有几个,可都耐不住寂寞与辛苦,半途而废了。因为没有别的事情做,人也不够聪明,所以坚持做新东方。最后,做成了新东方,也喜欢上了新东方。
读书时觉得专业不是自己喜欢的,工作之后觉得职业不是热爱的。可是你真正热爱的是什么?
任何一件事情获得成就都需要付出努力,如果你不愿意为了你的兴趣付出巨大的努力和心血,那你的热爱不过是表面的喜欢。
有一个朋友从小喜欢画漫画,父母不太支持她学艺术。大学她读了不相关的专业,但她还是很喜欢画画,并一直没有停止学习。
后来她终于去了一家动漫公司做原画师,获得这份工作的时候她十分的开心。
再次见到她,说到工作她已经淡定很多,她说:
你知道吗?你看电视一晃而过的动画片段,就可以分解为许多的动作,而每一个动作都需要原画师画上几十张图片呢?真正做了这个工作我才知道,原来它是这么的辛苦和不易。
只有专注,持续的钻研,持续的付出精力和时间,你才可能成为那个一剑封喉的高手。
对于即将或者刚刚迈入30岁年龄大关的我们,该担忧的不是年龄,而是你是否初心尚在,功力见长。
作者:宛清,80后,职场妈妈,既可诗酒年华,又可家长里短。用文艺的心,过世俗生活,写温暖文字。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