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每天收到N条“求转发”。相信你们也是。每次收到类似请求,都是仰天长叹,这该死的人际关系。
有节操的朋友会顺带附上红包,让你犹豫的内心受到一小波金钱的冲击后,扭扭捏捏做出决定;更多的人,简单粗暴,甩一篇文章过来,对你讲,喂,好友,帮我转发一下。
有一次我面对一位做微商的朋友(我不歧视微商,特此说明),说,抱歉,我不能帮你转发。
她有点生气,说,你这不够朋友吧?
我只能直说。这条消息,是赤裸裸的硬广,我不知道你的产品如何,不能转,如果你一定需要,建议跟我们谈好付费推广。
对方没有再理我。
大概我在她那儿,已经被划到了认钱不认人的贱货小组。
与“朋友圈里无朋友”的论调不同,我认为朋友们会从朋友圈认识你,所以,应该好好经营朋友圈。
如果你愿意对他人开放朋友圈这个功能,表明你认可它是你的社交网络。
社交网络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它是一处优雅的步道场,让你将自己塑造成“想要展现给他人的样子”,和“想传递给他人的价值观”。
你可以认为这是我人为塑造的虚伪面具,但细心观察就能发现,在朋友圈里有光彩,有品位,活得生动有趣的人,通常现实生活中过得也不差。
与目前主流意见“朋友圈里没有真实的生活”相反,我支持一个人“在朋友圈里过得好”,因为,在装扮的过程中,如果你意识到自己还有差距,一个内心有所期待之人,会主动产生与之靠拢的心态,以弥补那些不为人知的“漏洞”。
偶尔吃到一顿米其林水准的大餐,觉得可口美味,颜值又高,左拍右拍发了朋友圈,心里想着,若是天天能吃到该多好。
这谈不上爱攀比,爱炫耀,这是一种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一个人有意愿升级自己的消费水准,跨入更好的阶层,你看见了,内心嘲讽他装十三,吃顿米其林了不起啊?
就苛刻了。
朋友圈里是你的同事朋友,我们了解彼此的消费水准,正常人断然不会蠢到发了家米其林,然后写出“这家馆子我经常吃,今天居然换了菜单”的混账话。
我们说朋友圈中要表现真实的自己,不要介意示弱与愤怒,这没有错。只是,那些骂人、吐槽、抱怨的朋友圈,待你心情转好回头再看,也会吃惊:我何时竟然爆发过如此多的负能量?
在朋友圈里日日抱怨,情绪大起大落之人,通常在现实中,遇事也难以镇定。
别人加你为好友,翻看你的朋友圈,发现你时而怀疑人生,时而担惊受怕,你的新朋友怕是难以相信,真实的人生里,你其实开朗阳光,情绪稳定。
既然是半公开的社交圈,好比把毛坯房做做装修,我们发段子,发美食,发风景,发文章,都是在逐渐与“更好”贴近的过程。
但是,当你的朋友让你帮他们转发朋友圈时。这就产生了价值交换。
你需要问问自己。
我与他的友谊,是否已经到了我乐意一并附赠社交网络的深度?
所属专题: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