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回答别人的提问:“你知道吗?”人们会习惯地回答:“知道。”却不知,知道二字有深意。道者,人生之道、经营之道……真能知“道”、明“道”、行“道”,并不容易。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生活中,有些知识、技能可直观地求知而获,而有些隐形的“知识”、“规则”却不一定人人皆知,即使知道,也难做到知行合一。由知道、开悟理解而能自觉行动执行,方为真知的境界。
知足
知足,是人们耳熟能详、众所周知的,同时也是难以做到的。在炫富、攀比、社会功利宣传的大环境之下,更难让人知足而安宁。知足,不是不作为、不上进、不奋斗,而是在工作进取的过程中保持内心的愉悦,就是每天反省、珍惜、看到自己拥有的。而不渴求、急求暂不可得或永不可得的名利。知足使人感到平静、安详、达观、超脱。佛曰:人们往往因“得不到”而痛苦。知足,就是为得到而满足,不为“得不到”而庸人自扰,去掉妄念,才能使自己心灵快乐,精神富足。
知止
现在人们求发展似乎是越大越好,拥有、得到的物质财富越多越好,买东西越贵越有档次,读书一定要上名校……这些生活主旋律影响着人们如赛车在高速公路一路狂奔而不知止。高速公路有休息区、减速板、加油站、收费区,长途路程也是分阶段完成的。而人生途中这些“区”是无形的,人的工作、事业发展等各领域中,都有一个看不见的、无形的“减速板”,智者能够看到它而为人生之车适当“减速”。知止,能遏止自己内心的欲望,适时休息。而多数人则于狂奔中不知“减速”,其后果,轻则遭遇“减速板”致车猛烈颠簸,损财、致病灾等,遭人生小挫折;重则车毁人亡,人生事业、工作前途全军覆没。在人生长途“车”的行进中,知道“减速”,才能安全、稳定地跑完全程。
知时
法拉第说:“所谓的强者是既有意志,又能等待时机的人。”时者,命运、工作、事业发展中的时机。时来运转、时不再来、时过境迁……都讲的是时机。时机是隐形的,唯有智者能敏锐地捕捉到它。工作、生活、命运中的“时”是什么?是了解社会,了解自己所处的时空、时间段,应当做什么,不做什么,顺应时代发展变化。该抓住机遇,努力奋进还是该隐退以待时,积累力量,等待时机。知时者,能冷静地看待当下自己所处人生时间段,不焦不躁,处逆境不倒志,处顺境不张狂。知时者,能清楚看待自己人生的盛衰荣辱,过了事业鼎盛期,就不急求、妄求再次大红大紫,而甘于平淡、平和。
知命
南怀瑾云“中国文化对于人生最高修养原则是四个字:乐天知命”。哲学家叔本华提醒世人说:“一种适当的认命,是人生旅程中最重要的准备。”命运不是迷信,而是客观存在,知命是人们对自己的天赋、能力、命运有清晰、准确的认识,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积极地把握“运”、创造“运”,对自己不苛求;凡事量力而行。有此境界,则人们对世之喧不动于心,不羡他人,不妒贤嫉能,生活处之泰然,所以能平静地在自己人生轨道上前行。
知度
“知度”,就是要不断把自身行为、思想调剂至适度,饮食、支出、情绪、运动、追求、劳动、人际交往、享乐、求财等一切,都要注意一个“度”字。有十分力气,留三分;有一斤的酒量,喝六分正好。轮胎打气,打到十二分必爆胎,物极必反盛极则衰,知道把握“度”者,才能稳定前行。“乐极”与“气极”、“怒极”都不好,而应保持适度的冷静与清醒。欢乐、顺心时,主动去降温,避免激情过大;遇苦闷或情绪转入低谷时,要换个积极的想法,静极则动,闹极则寻冷,闷极则寻人诉说……知度,心理自然处于愉悦平衡状态,身体机能必然和谐即可内外不为邪气所伤而无病。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