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的朋友圈被一个贫困女孩王心仪,以707分被北京大学中文系录取的新闻刷屏,其实我们需要感谢的是那个永不放弃的自己和老师家长的教导,并不是贫穷,接下来就一起来看这篇文章吧。
今天,一则新闻刷爆了朋友圈——来自河北枣强中学的贫困女孩王心仪,以707分被北京大学中文系录取。她在一封信中写道:“感谢贫穷,你让我领悟到真正的快乐与满足,让我能够零距离地接触自然的美丽与奇妙,享受这上天的恩惠与祝福。感谢贫穷,你让我坚信教育与知识的力量。”
照片中的她,笑得阳光灿烂,但我相信,生活中的她,一定有过不少愁眉苦脸的心酸日子。
“寒门出贵子、底层开始逆袭、知识改变命运”这样充满正能量的励志故事永远不过时,当然得到了媒体的传播和众多网友的点赞。相反,如果女孩出身富贵,考上北大,人们会认为理所当然。
但是,她感谢的真是贫穷本身吗?
其中一条网友的评论,直戳人心:我们不应该感谢贫困,我们应该感谢自己,是我们自己打败了生活,而不是生活给予了我们。
是啊,无论贫穷与富有,最终结果,主要还是取决于我们自己。“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如果不能挺过这些艰难日子,那么,“大任”即使到来,你也无能为力。因此,我们更多的是看到:穷人家的孩子跟父辈一样贫穷。贫穷,是会遗传的。
2017北京高考状元熊轩昂的一段采访言论道出了真相:“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大学。你像我这种属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衣食无忧的,而且家长也都是知识分子,而且还生在北京这种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资源上享受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很多外地的孩子或者农村的孩子完全享受不到的。”
BBC曾拍摄一部叫做《人生七年》的纪录片,它选择了14个来自不同阶层的孩子,从他们7岁开始,每隔7年拍摄一次,直到2012年,他们56岁,前后跨越49年。纪录片反映出一个现象:人们的阶级是很难跨越的。精英阶层的孩子后来也成了精英,中产阶级的孩子也过着中产阶级的生活;而来自社会底层的孩子大都在为生计苦苦挣扎,只有农家子弟Nick通过努力,成功逆袭,进入精英阶级。足见阶级固化的严重性和跨越阶级逆袭的难度之大。
有一个名词,叫做“抗逆性”(resilient),简而言之,就是指家庭社会经济文化地位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克服这种不利因素,最终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王心仪就是这类学生的典型代表。
“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表明,中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1990年代起不断滑落。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落至一成。像王心仪这样的学生,在北大越来越罕见。
我们不需要感谢贫穷本身,因为贫穷会让人失去很多东西。
贫穷,会限制人的眼界与见识。网络流传的一句话“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并不是玩笑话,而是事实。曹雪芹写作《红楼梦》时贫困潦倒,假如他没有过早年锦衣玉食的生活,是无法写出红楼梦中上层社会生活情节的。你在课本中记住了一大堆地理知识,名胜古迹,而富家子弟却已经亲眼跑到那里看了一遍,你在纸上谈兵,他却已经在发表观后感了。眼界宽了,看问题的角度也会有所不同,见识有时候比才干更重要。
贫穷,会让人自卑。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当年从江苏农村考上北大英语系后,因为自己英语发音口音浓重,不敢说英语;看到同学在读《第三帝国的崛起》的时候,他小心翼翼地问:你们还要读这种书啊?随即遭到同学的白眼;他不敢追班上的女同学,害怕被人瞧不起,被人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他的大学生活无疑是充满自卑的。还好,他在大病一场后心里豁然开朗:即使我十年,二十年赶不上你们,我也要保持乐观心态,争取活过你们。
王心仪在信中写道:我从卑微处走来,亦从卑微处汲取养分。可见,由于长期过着贫穷生活,她的内心是敏感而自卑的,她会因为同学嘲笑自己的穿着而向母亲哭诉。
贫穷,会限制人生的可能性。因为贫穷,我们不得不小心翼翼,生怕跌倒。 王心仪的父母相信知识改变命运,于是全力供孩子上学。因为在他们看来,教育是为数不多的改变孩子人生轨迹的捷径之一。他们好比是参与一场赌博,筹码是全家的未来与希望。将来等到孩子大学毕业,找一份好工作,来改善家庭境况。孩子从一开始就背上了沉重的家庭负担。
富贵人家的孩子,有更多的选择。他们可能并不需要上大学,上了大学,可能会选择创业而不是工作,即使创业失败,也有家庭支撑他们东山再起。阻碍他们实现梦想的不是贫穷,而是自身的实力和时代机遇。
别人在谈论诗与远方的时候,你却在为柴米油盐而发愁!
我们看到出身贫寒的成功人士,作为过来人,在向晚辈介绍自己早年经历时,大都会提到自己当年的条件比现在艰苦多了,可是自己还是走过来了,现在混得还不错。但是他们并没有感谢贫穷,更多的是为自己能够摆脱贫穷而自豪。
有些鸟儿你是关不住的,因为它们的羽毛太艳丽。王心仪虽然生活贫困,却从小培养了自己热爱大自然和感悟诗歌魅力的能力,所谓“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我们感谢贫困,其实只不过是感谢不轻言放弃,奋勇拼搏的自己罢了。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