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人生哲理 > 梦想与热情经典文章:你的梦想成功了吗?


梦想与热情经典文章:你的梦想成功了吗?

时间:2021-12-01 04:01:01   来源:文章阅读网  作者:网络整理  点击数:18    

我们都有着自己的梦想,都想着能够去实现,在现在这个时代,多的是为自己的梦想去努力的人,那么你的梦想成功了吗?接下来就请大家随小编一起来看这篇文章说的是什么吧。

-1-

这几年似乎很流行翻译国内外知名大学的毕业典礼致词,每到6月毕业季的到来,无论是各个大学的论坛,还是微信公众号、新媒体等,不断有人分享这些影片。而这些毕业致词如果要做“关键词”搜索排名的话,“热情”、“梦想”、“追随内心的声音”、“改变世界”与“勇敢逐梦”,几乎可以排到前十名,时下许多职场人士,都在鼓励快要步入职场的“小鲜肉”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勇敢追逐梦想。

无论国内外,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人文自由气息的发展,追逐梦想的声音越来越强烈,而本人也鼓励那些步入职场的新鲜人追逐自己的梦想。大家是否还记得,那个曾经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的致词时,鼓励斯坦福的毕业生勇敢地逐梦,追随自己的热情、做自己热爱的事情。一个人是否能从工作中得到快乐,关键在于先找出自己的热情所在,接着去找符合那个热情的工作。

他在演讲上说到:人生有限,所以不要把时间浪费在重复其他人的生活上;不要被教条束缚,那意味着你的思维和其他人没什么不一样;不要被其他人喧嚣的观点掩盖你真正的内心的声音。你要有勇气去跟随你直觉和心灵,因为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已经知道你想要成为什么样子。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演讲,几乎大多数人都非常认同他的这个诱人的职业生涯建议,国外还有一个专业名词来称呼它,就是所谓的“热情假设”。这个假设是现代职场最老生常谈的话题之一。我们这一代有幸能够选择职业的人,从成长时期就开始接收这种信息:“想要工作满意,必须追随热情。”当我们深入探索乔布斯的发展轨迹,发现他年轻的时候根本没有想过要改变世界,再对那个“热情假设”抽丝剥茧、仔细推敲后,会发现“听从内心的声音、追逐热情”可能是最糟糕的职业生涯建议。

-2-

如果我们看到创办苹果之前、年轻时代的乔布斯,不会觉得他是一个非常热衷于科技和创业的人。求学期间,他对商业和电子都不太感兴趣,而是喜欢研究西方历史和舞蹈,也涉猎一些东方神祕主义哲学。乔布斯在里德学院读了一年大学就缀学了。他曾一度到印度展开化缘行乞式的精神之旅,从印度回家后到禅修中心修行。这些古怪的行径,几乎都不太像是一个热衷科技与创业的人会做的事。

然而,这个时候距离乔布斯创立苹果公司还不到一年的时间。若年轻时代的乔布斯照着他日后给年轻人的建议去大胆地追寻“内心的声音与热情”,今天他很有可能是禅修中心里人气最旺的老师。我们一点也不怀疑,乔布斯后来确实对工作产生了热情。我们只要看过他那些出名的演讲影片,就可以看到一个显然相当热爱工作的人。但是那只告诉我们,喜欢自己做的事情确实很棒,也值得大家为他的工作热情点赞,甚至模仿。

乔布斯的真诚建议是非常真挚的,但他的建议其实并没有解开我们心中的哪个疑团:如何找到最终会爱上的那份工作?我们是否应该像乔布斯那样,不要只限定一个相对固定的职业,不断地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尝试不同的行业与领域,等候在其中一个行业、领域与岗位上突然获得成功?我们是否应该选择一个通泛的行业与领域,好好地探索?我们如何知道,何时该勇敢地坚守,何时又该果断地放弃呢?换句话说,乔布斯的故事带给我们的疑惑,追随热情不一定是最好的职业生涯建议。

乔布斯的成功其实也有个人运气的成分,他与史蒂夫·沃兹适逢个人电脑即将崛起的时机,加上他们做的产品很不错、又恰逢时代的需求,且接受运营商追加订单的建议,并做出了让运营商满意、品质很好的产品,于是获得源源不断的订单。正是因为获得初步的成功、积累了一定的金钱,乔布斯才会认真思考把这个当成正职来做,于是才会跟人合伙一起创业。可能太多的名人拥抱“热情假设”都是事后诸葛的归因,或者说是人成功之后的确感受到热情与事业之间的纽带,因而巴不得更多人能够体会“追随热情”的美妙之处。

-3-

国庆假期期间,美女朋友Wendy与我在一家星巴克闲聊,期间说起了关于工作方面的事情。她在一家机械制造业的企业担任南美区域外贸主管的工作,说起她的工作,她觉得自己缺乏热情。只要她谈起她的工作过程,谈起她与客户在商务邮件中的角力与谈判,两眼闪闪发光,靠近她的人都会感到一股灼热,但奇怪的是,她一直说她对外贸工作缺乏热情,甚至一度想去广告公司应聘“广告策划”一职,因为她儿时非常喜欢美术与音乐,她的梦想就是未来有一天可以从事与美术、音乐相关的工作。

我鼓励她可以大胆地追随自己的热情,尝试做美术与音乐相关的工作。她的回答却让我好诧异,“逸轩,其实我有尝试过好几次,但最终都失败了。”失败的打击,曾经让她的心情一度跌到谷底,她现在只能把吉他与素描当做业余的爱好。而外贸工作,也是阴差阳错地进入这个领域与岗位的,她是财务专业毕业的,刚毕业的时候在自己老家附近的一家小加工厂做了2年多的统计工作。她觉得统计的工作太单调、无聊,社交圈又太窄,而她在大学期间过了英语四级,业余时间还学了第二门外语“西班牙语”,她个人比较乐观,也喜欢与人沟通、互动。

经一位朋友的介绍,她就到一家机械制造业企业做了外贸跟单的工作,3年后,因为工作出色,就被内部调岗到业务部门负责南美区域的客户开发,2年后晋升到外贸主管。而吉他与素描就成了她业余时间舒缓工作压力的途径,但真的去做音乐与美术相关的工作,可能她还真没有自信与动力去尝试。追随个人的热情固然很美好,光是拥抱热情並不足以让一个人获得成功。能让一个人成功的並不是趁年轻时就找到自己的热情与兴趣之所在,更不是为了热情不顾一切地投入。

虽然Wendy说自己的工作缺乏热情,但她很享受工作的过程,可能是现在从事的工作跟她儿时的梦想完全不一致,不过每一次成功的商业谈判、帮助公司获得订单都让她获得极大的满足感。而恰恰是这种成功的快感,弥补了她不能完成儿时梦想的缺憾。我个人是《奇葩说》的粉丝,曾经在一集关于“生活中的暴击”的辩题上,邱晨列举了《我的梦想》,她儿时的梦想是当一位画家。她从小就找到了通往“画家之路”的热情,而她的故事没有什么波澜起伏的戏剧性,无非就是梦想没有实现而已。

-4-

邱晨考了三次的美术学院都不成功,两次是因为她父母的劝阻,一次是因为自己考砸了。然后呢?她就改换了自己的目标,决定去做一个设计师,因为可以跟“美术”沾点边。做了设计师后,她没有放弃过画画,但到了35岁却依然没有画出自己觉得很满意的一副画作。真正的暴击是在漫长时间里,一分一秒地凌迟我们的尊严,但因为她有辩论的天赋,从辩论重新出发,现在的她通过辩论红遍大江南北,而正是因为这种天赋获得成功后激励着她不断向前。

邱晨在节目上坦言,因为辩论,她获得了成功,从而认识了不少朋友与贵人。因为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让自己找到了继续奋斗的意义,那一刻邱晨感觉到特别特别开心,因为终于可以对自己说:她过去的失败,是有意义的,画画的那条路走不通,但却在辩论这条路走通了,可以走得久一点、远一点。所以,在烧出熊熊大火之前,我们必须先堆高木柴。而那些儿时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长大后还有勇气去做,遇到困难仍然坚持到底,其实这样的人真的寥寥无几。

还有另外一个疑惑,以为有兴趣的事情就等同于热情投入的工作,因此到了面试,就很有可能会出现荒谬的回答。想想看,企业用人,会管应聘者喜欢或不喜欢什么吗?答案是,不会的。企业主或HR只会在意对方是否能够胜任,“能够胜任”才是他们最想听到的关键词,而他们只想知道的是应聘者具备了哪些“技能”。所以让人有热情的工作,都不是追求而来的。一开始先是有能力做,获得录用的机会;做着做着,做出好成绩,受到表扬与别人的肯定,觉得自己还行,就会慢慢地喜欢上这份工作,于是“热情”来敲门,从“驾轻就熟”转身成为自己喜欢的工作。

先有技能,培养出实力,才是最重要的事。热情,并不是追求而来的,而是凭借着自身实力培养出来的。热情是可以透过时间酝酿累积的,更像是对正在做的事情做得很“得心应手”之后的副产品,而非原本一开始就存在的东西。反而是那些没有能力、空有热情的人,一股脑地投入自己空有热情而没有实力创造成绩的领域后,很快地就烧光了所有的热情,或因为失败到无法继续坚持而放弃。

成功的人很少有年轻时就知道自己真的喜欢什么,或者知道自己的热情之所在的,大多数人是先把眼前的工作做好,累积了足够的实力和成绩后,以此做为转换跑道的资本,再经过几次转换跑道之后,终于在某一个自己做得越来越上手的领域上发光发热,最终取得成功。成功的人最后多半会喜欢让自己成功的事情,因为里面有某种“正向循环”的存在,因为我们做了后取得成功所以感觉喜欢,而感觉喜欢之后又愿意多投入其中,如此反复循环之后,让人感觉好像自己原本就很喜欢自己正在做、并且做得很成功的这件事情。

-5-

步入职场,我们不可避免地要跟人打交道,而人际关系的互动则是职场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曾经看过一个演讲视频是关于马云谈团队合作方面的事情,他觉得在挑选团队成员时,会特别避开那些过度努力、配合度太高的人。马云觉得这些太努力的人,其实都是一些懒惰的人。言下之意,太努力的人有时只是看起来努力,其实是最懒惰的,而这些人究竟懒在哪里呢?

他们都懒于思考工作。在工作上,这些人的快乐,都来自于被称赞工作很努力,就像孩子被摸摸头说好乖会开心一样。在他们脑子里,工作就工作,做了就是,为什么要思考?这应该是爱计较的人想出来的说词吧?这样的人是职场中的“乖小孩”,相反来说,另一种人则是“叛逆者”。从许多商业案例可以得知,许多“叛逆者”往往是因为自己的奇思妙想为企业带来高绩效。他们不论做什么事,最想知道的是做这件事究竟有没有用?如果没有用,就会怀疑是否有必要把这件事继续做下去。

因为他们在乎努力,认为付出要有价值,有价值才是绩效的体现。当公司交派新任务时,“乖小孩”二话不说,捲起袖子就干了;“叛逆者”则不一样,他们第一件事不是工作,而是提问题,先问Why,为什么要做?接着问How,上司希望我怎么做,要完成的结果是如何?最后问What,公司希望我达成哪个目标?高绩效的秘密,其实就藏在“思考工作”之中,人人都要思考工作对自己的意义,思考工作对组织的价值,思考工作对于达成目标的必要性,否则就是瞎忙,这才是愈忙愈穷的原因。

不要以为只要努力就有舞台、找到能让你展现热情的角色,就能发光发亮,盲目地“追随你的热情”,很可能害了你。职场上与过去在学生时期或是平时运动不同,可以练到熟练再上场,职场上的每一次都是正式上场,从每一次的“微”行为中精进自我,重要的是每次的品质是否都有所提升,这一次是否比上一次更好,而非着眼于花了多少时间练习。换句话说,工作的关键不在于花了多少时间,更重要的是用什么方法工作。

我们不必羡慕他人的才能,也无需悲叹自己的平庸。各人都有他的个性魅力与才华,而最重要的,就是认识自己的个性与才能,而加以发展。我们所处的这个新时代,工作岁月比父辈那代人更长,平均四十年是跑不掉的,有人甚至活到老做到老、没有退休的一天。我们尤其不能傻傻地工作,而要聪明地工作,否则怎么充满活力、充满热情,快乐工作到老?

因此,不要只是工作,还要思考工作,因为“思考”比工作本身更重要。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