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人生哲理 > 请不要被世界改变了自己


请不要被世界改变了自己

时间:2021-10-07 08:26:54   来源:文章阅读网  作者:网络整理  点击数:31    

这个社会是很现实的,我们改变不了这个社会,但是当人有着自己的信仰若是改变不了这个社会,那就努力不让这个世界改变自己,保持最初的那个自己。接下来就一起来看一篇文章,大家一起欣赏。

01

1700年前的一个午后。

从河南山阳县的一片竹林之中走出一位身材清瘦,相貌俊逸的中年大叔。

走着走着,这位大叔忽然在一户正在办理丧事的军人家庭门前停住了脚步。

他和这户人家其实素不相识,听了一会儿旁人的议论,知道有一位天生丽质、才情出众的少女在花季凋零,心生悲悯之情。

于是,他径直闯进灵堂,仰天大哭,哭够了,也不打招呼,擦干泪水,转身离去,只给目瞪口呆的众人留下一个洒脱的背影。

他是谁?他和逝去的少女是什么关系?

有人认出他,叫出了他的名字:阮籍。

大名士,大才子。

众人顿时恍然,之前的不解、疑惑、猜忌,刹那间烟消云散。

余秋雨在《遥远的绝响》中写道:

“这眼泪,不是为亲情而洒,不是为冤案而流,只是献给一具美好而又速逝的生命

荒唐在于此,高贵也在于此。

有了阮籍那一天的哭声,中国数千年来其他许多死去活来的哭声就显得太具体、太实在、也太自私了。

终于有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像模像样地哭过了,没有其他任何理由,只为美丽,只为青春,只为异性,只为生命。

依我看,男人之哭,至此尽矣。”

有人说,中国历史上有两个最会哭的男人:

一个是刘备,哭出了万里江山;一个是阮籍,哭出了绝代风度。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阮籍心中坦然,自然无畏于流言蜚语,这是他问心无愧的处事态度,更是他逍遥天地的君子风度。

02

公元249年,司马懿掌握了曹魏大权,他给所有被征辟为官的人挑选了两条路:

司马家的官帽和自己的项上人头,二者择其一。

于是,这一年,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第一偶像天团“竹林七贤”,分崩离析。

阮籍也结束了他逍遥山林,笑傲江湖的最美好的一段时光

“竹林七贤”有三个带头大哥:

山涛是发起者,他是司马家的表亲;

嵇康是领袖之一,但他是曹家的女婿;

只有阮籍两不相干。

和山涛的顺从,嵇康的反抗不同,阮籍依然保持着自己率性自由的风度。

司马昭几次三番邀请他出仕,实在推脱不掉,就主动讨了一个步兵校尉的闲职。

阮籍看透了魏晋官场的黑暗,本意也并非想在仕途上有所作为。

只是有人告诉他步兵营的厨师善于酿酒,而且营里藏了不少好酒。

阮籍虽然比不得竹林七贤的另一位酒鬼刘伶,但也确实是一个酒痴。

从进入步兵营的第一天,他就躲进了酒窖,等到酒被他喝完了,他一甩手和司马昭请假说,酒喝多了,身体受不了,得回去休息一段时间

得,这么风骚的请假理由,恐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吧。

因为不恋权位,也就不受利禄所困;

因为不慕虚名,也就无须进退维谷。

此间风流,此间风度,无出其右者。

03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阮籍这位顶头上司可是一代奸雄,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这不,每隔一段时间,他都要收到司马昭催他销假的讯息。

以他的性格,入世为官还不如在家饮酒,可毕竟不是无牵无挂,司马昭也不是什么仁人君子,这假期不销也得销。

不过这回司马昭可不敢再让他担任闲职了,阮籍眼珠子一转,对司马昭说:“我曾经去过东平,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愿为东平太守。”

司马昭一听,那感情好,没想到这老小子这一次这么上道,立刻让他挂印上任。

赴任那一天,阮籍骑上一头小毛驴,优哉游哉地来到东平。

他一到任就说:“我一直在竹林里住,宽敞的地方住惯了,你们这里地方太窄,我住的憋屈。你们把所有墙都扒掉吧。”

于是,他开始在东平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他先是命人将府衙里三层外三层的围墙都拆了,将原来单独的办公室打通,变成僚属们可以相互监督的宽敞的办公大厅,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发扬公平、公正、公开的办事作风。

接着又精简法令,将往日混乱不堪的东平府整治得井井有条。

十几天后,他觉得自己这太守的工作完成得差不多了,其他人萧规曹随即可,就又骑着自己的小毛驴溜溜达达地回去交差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即便是狠厉的司马昭,也不得不给阮籍唱起了“征服”。

“阮籍为太守,乘驴上东平。判竹十余日,一朝化风清。偶来拂衣去,谁测主人情。”

500年后,当李白写下这首《赠闾丘宿松》时,心中也对这位比自己还要豪放旷达的前辈颇为神往和崇拜吧。

这官当得太潇洒了!

既不得罪掌权者,也不违背自己的本性,还把事情办得漂漂亮亮的,如此风度,唯有一句: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04

阮籍3岁丧父,由寡母抚养长大,母慈子孝,一度成为佳话。

但是有人却说他是当朝第一大不孝子,司徒何曾还当庭斥责他为逆子,欲要诛杀他。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事情还要从阮籍的一次“请假”开始说起。

和之前的“任性”相比,这一回他可是真有急事。

母亲病重,阮籍回家看顾,连续两个月,本就消瘦的阮籍,变得形销骨立。

那天,母亲的身体略微有些“好转”,他让床榻边的儿子出去找朋友散散心,别闷在家里。

阮籍不疑有他,便和友人下棋去了,棋盘刚刚摆下,忽然有人报告:“您的母亲去世了,赶紧回家吧。”

友人当即劝他赶快回去。

阮籍手中的棋子在空中停顿了一会儿,又重重地落下:“棋刚下到一半,还没分出胜负,怎么能走?”

直到他们把这盘棋下完了,阮籍才回家。

回家之后阮籍喝了两斗酒,痛哭一声,吐血三升,晕厥过去。

按照当时的礼制,父母去世,要守孝一年,在这期间不许吃肉,不许穿华服,不许结婚,不许吹拉弹唱,不许宴饮。

可是阮籍置若罔闻。

在治丧期间日子该怎么过就怎么过:喝酒,吃肉,弹琴,一样也没落下。

阮籍真的不孝吗?

那个在母亲病重之时悉心照料的不是他吗?

那个在母亲坟前寸步不离的不是他吗?

那个在母亲去世后伤痛呕血的不是他吗?

亲人离世,对着一具尸体你哭的再伤心也无济于事,真正的孝顺是生前的尽职尽责,死后的好好活着

他比任何人都不拘礼法,却也比任何人都要爱的深沉。

所以,当何曾在朝堂上说要诛杀他时,他大笑三声,仰天长啸,拂袖而去。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

满朝文武,包括司马昭,面对这样的人物,也不得不为他的风度倾倒:世俗的规矩,从来不是拿来约束阮籍这样的人物的。

当所有人都被凡俗的礼制束手束脚的时候,阮籍早就看清了生活的真相,甚至穿越了数千年的时光,超越了现代人的眼光。

难怪乎山涛要称呼其为:“神仙中人。”

05

公元249年,司马懿杀何宴。

公元254年,司马师杀夏侯玄。

公元263年,司马昭杀嵇康。

司马家连续杀了三个非暴力不合作的大名士,一时间风声鹤唳。

何宴、夏侯玄是阮籍的故交,嵇康更是阮籍的挚友,即便司马昭对他阮籍不错,但是此刻他的心还是低落进冰谷。

嵇康行刑那天,阮籍自己驾着车漫无目的的沿着一条路一直走,走到路的尽头,放声大哭。

这样的事他已经做过不止一次了,哭够了他就回去,但是这一次他哭了很久很久。

有人说他有失风度,但是人生实苦,当眼眶承载不了眼泪重量的时候,何不放声痛哭?

想哭就哭,想笑就笑,阮籍一生洒脱,随性使然,哭笑皆遵从本心。

不矫情,不做作,这才是一个人真正的风度。

06

史书对阮籍的评价是:“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阮籍是一个君子,话不多,不喜欢评价人,但是他的心中却始终燃烧着熊熊烈火。

那天,回来的路上他登上广武山,看着楚汉相争的古战场,发出一声长啸,喊出了那句震撼整个时代的最强音: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阮籍之才,比起他的名气,不遑多让。

可惜他来错了时代,但也因为这样一个时代才成就了他。

一个人既然无法做到改变整个世界,那么就努力做到不让这个世界改变自己。

在金戈铁马的乱世,不同于嵇康铮铮作响的风骨,也不似刘伶狂放不羁的风流,阮籍选择了“独善一生之清明”,这是他的智慧,更是他的风度。

这一年的冬天,阮籍再次醉倒,不过这一醉他再也没有醒来,不是不能,是他不愿。

魏晋的天空,大约还回荡着那日广武山上的长啸,那一声不是历史的绝响,而是人性风度的张扬。

山阳县的那片竹林,至今还燃烧着古老的翠色,却再也没有滋润出一个如阮籍般饱满、健全的生命。

不读阮籍,何以谈风度。

不谈风度,何以道人生。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