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人生感悟 > 拖延的成本高昂,后果严重


拖延的成本高昂,后果严重

时间:2015-01-25 23:33:21   来源:文章阅读网  作者:网络整理  点击数:316    

晚上10点多,高明特意从家里又回到公司,他要把那个拖了半个月的设计图纸赶出来。客户已经催了几次,他在QQ上发了一个抓狂的表情。没过一分钟,这哥们聊起刚结束的NBA半决赛来。他从家里赶过来加班,居然先看了一场比赛。

没有谁会否认高明是个才华横溢的设计师。“就是磨叽!拖拉症重症患者!”如今的合伙人直言不讳地说,“不到最后时刻不会干活,两年里活生生被他拖黄的项目就有三个。”

明明事情摆在眼前,而且举手就可完成,却总是拖着不办——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像高明一样的拖拉症却像流感一样日益蔓延。

这样的生活工作状况在职业相对自由的人群中尤其常见。当天该做的事情总要拖到明天、后天甚至下个星期,虽然心里着急,可行为上却总是拖拖拉拉的,进度很慢,不到最后时刻就积极不起来,直到实在拖不下去了才临时抱佛脚。心理学家给了他们一个专有名词——“慢性拖拉症患者”。做事拖拉其实是一种“心”病,或者说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拖拉症,就像是网络时代的“感冒”一样,虽不致命,却无处不在。特别是在选择和诱惑太多、碎片思维盛行的时代,拖拉症更是家常便饭。高晓松说:“每次打开跑步机决心锻炼减肥,就觉得应该先弹会儿琴,打开琴又觉得光弹琴不写歌浪费,于是打开电脑,然后上网乱看个把小时;脑子被搅乱了,无法写作,便上楼吃饭,吃完饭脑袋缺血,必须睡一觉,临睡前安慰自己,虽然吃完了睡觉就会长肉,但是睡醒了会去跑步机上锻炼减肥……”

但是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问题似乎越来越严重,国内对拖拉症的相关研究成果也较为欠缺。据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拖延心理学研究者之一的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商业教授皮尔斯·斯蒂尔说,从1978年到2012年,承认自己受拖拉症折磨的人的百分比是原来的四倍!在他看来,把拖拉症视为当代重要问题并不为过。

网络上自称“拖拉症重病患者”的人越来越多,带着些许苦恼,夹杂着些许时髦。拖拉症这个400多年前已经出现的词语,如今在国内迅速扩散流行,让拖延一族找到了组织,甚至还有人写了首《拖拉症之歌》。

然而,广大拖拉症患者们嘴上嚷嚷着“我有病”,实际上并不把它当回事。大部分人其实不了解拖拉症究竟是什么,成因为何,有得治没得治,更不会为此上医院挂号求诊。

慢性拖拉症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激进型”拖拉症患者,其特征是自信能在压力下工作,喜欢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刻以寻求刺激。另一种是“逃避型”拖拉症患者,这类人通常对自己缺乏自信,因害怕做不好事情而迟迟不肯动手。

由于完成任务的时间跨度较长,有些人总是要熬到最后才动手,这其实是慢性拖拉症的典型表现。这种毛病乍看起来没什么了不起,似乎只要下定决心就能很快克服,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这种毛病远比人们想像得复杂和普遍,而且克服起来难度很大。做事拖拉作为一种不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对当事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从小处说,使当事人不能按时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有时把事情拖到实在不能再拖,即使赶在最后把任务完成,质量也根本无法保证;从大处说,会使当事人形成懒散消极的性格,工作效率和创造力也会大受影响。

其实,“拖拉症”除了表现在工作上的“拖延”,还包括在一些生活中的事情,如早上闹钟响了之后,一定要它闹到不响才起来;或者是已经到期要还账的信用卡账单,却总要拖个几天才去交;有些人一直想去考个在职研究生或跳槽,却迟迟不见行动;甚至有时在家躺沙发里看电视,可以坐上几小时连厕所都懒得去……这些似乎很难克服的拖拉,大多又会混杂着内疚、焦躁、逃避等种种复杂情绪,令人沮丧

拖拉症的成本高昂是很令人吃惊的!有些人深受拖拉症困扰,并因没能在最后期限把申请材料凑齐,错过了一次美国留学深造的机会。前面说到的高明的设计公司因为拖延而黄的三个项目“不算前期费用,损失也在10万元以上”。而在美国,相关的研究显示,每年因为不能及时填写报税表便浪费了数亿美元。哈佛经济学家戴维·莱布森则证明,由于拖着没有参加退休计划,美国工人失去了大量本该领到的退休金。得青光眼的病人当中,有70%仅仅是因为没按时滴眼药水便面临失明危险。

拖延会造成很多不良后果:内疚;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心理压力;挫折忍耐力降低;要达到的主要目标受阻;出现自我伤害行为;经常焦虑和抑郁。

如果一个人总是将事情推迟到将来,那他就是在逃避现实,怀疑自己,甚至是在欺骗自己。拖延时间的心理会使一个人在现实中变得懦弱,并不断依靠幻想。他们总是不分事情的轻重,一律拖延,明日复明日,最终碌碌无为。

像高明这类人若有针对性地采取积极措施,改善“慢性拖拉症”是完全可能的。

战胜拖拉症当然是有技巧的。一个简便而强大的技巧就是除掉环境中诱发我们冲动天性的信号,皮尔斯·斯蒂尔在他的著作《拖延心理学2》中讲到,“战拖”技巧都是对付人的冲动性的,别指望意志力,根本就靠不住。

如果是性格冲动的人,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一旦想到马上去做,因为等冲动劲头过了,就会有大量干扰信息涌进来,阻碍你的行动。如果是个慢性子,则可以把一项工作分为若干可付诸行动的小步骤。首先仅仅关注第一步直到把这步完成,然后再继续下一步。这样可以避免因自己顾虑过多而产生逃避,进而推迟行动的念头。只要把它细化,一切就显得简单很多。

当思维过于活跃,无法集中精神完成任务时,不要强迫自己坚持去做。这个时候可以先停下来,做一下放松,比如让身体动动、扭扭腰等。待注意力逐渐回到事件上时,再集中精力完成任务。

要先把任务中最艰难、最重要的工作放在最开始完成,或者把不喜欢的事放在待办事项的第一位,在强化成就感的同时也避免了因重要任务还未完成而带来的心理焦虑。要学会将大部分精力集中在极少数重要的事情上。

在工作或学习时,应尽量避开可能分散注意力的事物,例如关掉QQ、MSN等聊天工具、关上门等。而当周围人拖延或忙于各种非重要事情时,也要学会跳出来,告诉自己要按部就班地完成自己的任务,避免一起陷入这种消极情绪,并尝试将问题具体化,比如“如果去做,需要哪些东西”、“完成任务要分几部分”、“准备花多长时间”等。

人们在面临一项新的工作时,会为它的繁重与困难而心情紧张,沉重不安,去除这种紧张、沉重、不安的办法,只有立刻着手去做这件事。当开始工作之后,我们会很意外地发现,事实并不那么困难,从而就有了信心。

此外,要习惯做完事情后给自己奖赏,做完工作后听一曲优美的音乐,品尝喜欢的食物,或者看一场自己喜欢的电影,才会逐渐强化对困难的积极出击,而不是消极拖延。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