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高三励志 > 高中语文散文答题格式


高中语文散文答题格式

时间:2022-11-30 04:01:01   来源:文章阅读网  作者:网络整理  点击数:26    

高中语文考试中,我们要掌握哪些答题技巧呢?下面是励志人生小编网络整理的高中语文散文答题格式以供大家学习

高中语文散文答题格式之概括题

(一)、概括文章内容题:按叙述的基本要素(行为、经历)或小说情节或人物言行或作者的情感变化,筛选材料,组合回答。

概括的操作思路是:

1、依据中心句进行概述总括。一篇文章内容的具体化,通常表现为围绕某个中心展开叙述、议论或说明,因此,抓住了中心句,它就把握了具体的要旨。

2、通过提炼要点,关键词句进行概述总括。有的文章中,很难找到提示具体内容要旨的中心句,那就需要把有关的要点提炼出来。

3、通过辨认相关性进行概述总括。任何一篇文章的具体内容,都是由局部构成的一个整体,从局部之间的关系入手,即辨认语句之间或语段之间的相关性,是进行概述总括的重要途径。

4、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牵头,就是抓住具体内容的起始;接尾,就是连接具体内容的终结。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其内容的要旨就浮出水面了。

5、若问某一文段大意: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

(二)归纳中心意思题1、归纳中心意思的方法

⑴抓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

⑵抓住文中材料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句子。

⑶抓住文章的开头、结尾段中的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一般都是抒情、议论句。

⑷通过结构分析归纳中心意思。把文章的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

⑸从时代背景入手,好的文章都有时代的烙印,分析作者的写作背景。

2、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有一套常用的格式: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 ……的感情。

(三)问文章结构题

1、问文章、段落的结构形式:

注意总分式(A总分、B分总、C总分总);层进式;并列式;对比式。

2、问文章线索: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

3、问文章的顺序。(1)记叙的顺序,要求我们掌握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顺序方法。

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倒叙方法先把事情的结局说了出来,便吸引读者急于了解起因和过程,对照就比较显著,给人的印象也较深刻。倒叙方法,适用于那些动人的、有特点的结局,必须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顺乎读和写的思路。插叙:阅读时,注意倒叙、插叙的起止点,对找出记叙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结构将有所帮助。

(2)说明文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现象——本质、原因——结果、整体——部分、概括——具体、特点——用途、主——次、总——分)

4、问文章的层次。分析结构层次,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1)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 2)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3)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1).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 2)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

3)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 4)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

1)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

2)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5、问文章的详略。记叙文在选择和使用材料时要有主有次,有详有略。详写略写是指文章材料的处理。我们写文章,在题目确定之后,就要围绕题目确定的中心思想去选择作文材料,然后把这些材料进行详略处理,使之各得其所,各尽其材。文章写得好不好,很大程度决定于材料处理安排得好不好。材料处理得当,是指在结构上合理安排,分量上有重有轻,篇幅上有详有略。

详细写,充分运用的材料,必须与文章中心思想紧密关联,可以明确地、充分地突出中心思想,这些材料写得详尽、具体、生动,就能加深读者对文章的印象,并为之折服。阅读记叙文必须弄清文章详写什么,略写什么,并从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文章的重点和中心。

高中语文散文答题格式之理解题

1、注音、解释题:“积累运用”部分一般考查字词的注音、解释,成语和名言警句的背记运用,此类题目要求平时要多积累字词和点滴知识,对于确实未见过的陌生词语可结合语境(上下文)揣摩分析。

2、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3、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题型解题模式:

A、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B、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

C、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

4、品味词语:

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不写这一点。

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

C、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5、问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的位置能否调换:

A、能否

B、词语:分别解释两个词,句子:简单概括这两段或两部分的内容

C、词语:为何这样安排先后顺序(强调其中一个或与前文顺序一致或符合搭配习惯,内在的顺序)

句子:指出这两句有什么关系,所以不能调换(若是说明文则看是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若是其他文体则看是并列式或层进式或总分式)

高中语文散文答题格式之语段的作用

1.(要从三方面考虑)

一)从结构上,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全文,开启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

二)从写作手法上,常有A开篇点题,B为后文设伏笔、C作铺垫、D深化中心、E点明主旨(画龙点睛)F、衬托G、渲染H呼应、照应I对比J象征K先抑后扬, L预示性作用等特点。

三)从内容上(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思想意义)

2、谈写作手法和作用

①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作用:交代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和景物、场景)作用:交代时间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某性格、烘托人物某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主题

②人物描写:(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表现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

③对比、反问、排比等的作用突出或强调该对象的××特征,排比:增强了气势。

④比喻、拟人、夸张等的作用 A比喻、拟人的相比两物的相似点;B生动形象地表现(描写)该对象的××特征

⑤象征的作用象征该事物某种精神(品质、思想)

3. 问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议论、说明、抒情。①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感情。②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高中语文散文答题格式之文章写作特色

可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要结合该文写作的手法。

1、选材:材料典型、真实,详略得当,表现、突出了中心

2、结构布局:布局合理、巧妙、结构严谨,

3语言:朴实或生动、形象、准确;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或流畅,修辞的运用等。

4立意:思想深刻、新颖,以小见大、富有哲理等。

有关散文答题格式推荐:

抓首句。一个语段往往是相对独立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转承作用。

如果是记叙文首段,首句中大多数是概括全段内容或交待事件发生发展的空间顺序或内部发展顺序。如《威尼斯》第一段首句是“威尼斯是一个别致的地方”,它是全文的文眼。“别致”二字准确地概括出了威尼斯的特点;如果是议论文首段,首句常常是提出分论点。如《崇高的理想》第二段的首句是“理想是有社会性、阶级性的”,它是该段的分论点;如果是说明文首段,首句则往往指明对象的某一特征。如《南州六月荔枝丹》第二段的首句是“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它交待了荔枝成熟时的颜色。

抓中心句。语境中的句子不是按等同价值排列的,而是既有关键的中心句,又有作为附加成分的句子。分析时要迅速从大量的扩展句和叙述句中抓住中心句。如:《琐忆》首段中的“鲁迅先生有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它是本段的中心句,概括了鲁迅先生伟大的人格。

抓转承句。有的语段有几层意思,为了使层次问连贯紧凑,中间常用转承句或转承词。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六段中的“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承上文,“但是这在他身上还不是主要的”,启下文。

抓点睛句。有的句子在语段中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如:《风景谈》在每幅画面后面加上了一句或两句简短的议论,这些议论文字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抓警句。有的语段中的有些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如:《包身工》最后一句话:“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这组句子既蕴涵着作者对万恶的旧社会的无限愤激,又深刻地揭示了黑暗终将过去,黎明定会到来的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警句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它是作者对于生活的高度提炼、概括,并进行逻辑推理的结果,领悟它的含义,有助于提高认识能力。

抓矛盾句。语段中的有些句子,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如:《孔乙己》最末一段中的“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此句表面看来矛盾,实际上是绝妙好辞,揭示了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抓感情句。语段中的有些句子明显地表达出作者的喜怒哀乐和对事物的褒扬贬抑。如:《谁是最可爱的人》第三段中的“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作者直抒胸臆,热情歌颂志愿军战士。

抓特殊句。阅读语段时,有时会碰到一些特殊句式,只有弄清句式特点,才能够准确理解句意。如《祝福》第三段中的“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句中的“空的”“下端开了裂”都是后置的定语,分别修饰“破碗”“竹竿”,它表明祥林嫂走投无路,沦为乞丐了。

抓修辞句。为了更好地写景状物,传神达意,作者往往在语段中要运用一些修辞格。如《荷塘月色》的第三段,比喻叠出,作者把荷叶比作舞女的裙,把荷花比作明珠、星星,把荷香比作渺茫的歌声,这些比喻形象贴切,新颖生动。

抓尾句。语段中的尾句或概括总结上文,或留下余地让人思索,或饱蘸笔墨抒发感情。如《背影》末段的尾句“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思念和无限热爱之情。

热门专题: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 评论
7人参与,7条评论
  • 最新评论
2022年11月30日 19:40 隔岸荒岛

国王检阅军队。他身着戎装,神气十足地在队伍前巡视一番,深为有这样的部队而得意。得意之余,他突发奇问:“军人们,如果我下令要你们对我开枪,你们会执行命令吗?”几乎所有士兵都答道:“会!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 ”只有一个士兵高叫:“不,我不开枪! ”国王大喜:“啊,我的孩子,我终于发现了一个真正爱戴他的国王的士兵!我要重重奖赏你! ”国王又问:“你为什么不对我开枪?”“因为我没有枪,我是个号兵! ”

2022年11月30日 17:19 负智商 [陕西省延安市网友]

昨天跟一很久不见哥们儿喝酒,我问到他的婚姻情况,他说:“今年我换了好几个丈母娘…”我叹道:“我惊讶道.你也太强了”谁知他骂道:“MD!是我岳父太强了”

2022年11月30日 11:02 孤峰无伴 [湖北省张湾区网友]

当玛莉的母亲知道玛莉准备将一副钻石耳环当作生日礼物送给她男朋友时,惊疑地问:“你怎么送这种东西给一个男孩子?” 玛莉回答道:“我生日的时候,谁让他送钓鱼竿给我! ”

2022年11月30日 8:45 悠然若天边 [贵州省余庆县网友]

美国军队有一条规定,军人一律不得蓄长发。而黑格将军担任北约部队总司令时,却蓄着长长的头发。有一名被禁止留长发的美国士兵,看到画报上登载着长发的黑格将军像,便把它撕下来,贴在不许他留长发的连长办公室的门上。为了表示抗议,他还画了一个箭头,指着总司令的长发,写了一行字:“请看他的头发! ”连长看见了这份别出心裁的“抗议书”,没有把这个愤愤不平的小兵喊来训斥一通,而是将那箭头延长,指向总司令的领章,也写了一行字:“请看他的官衔! ”

2022年11月30日 3:03 冷暖自知 [湖北省襄城区网友]

阿强经营花店,一日,有位客人订购了24朵玫瑰,并要求代送。因为那人是熟客所以阿强就多送了6朵玫瑰。怎料没多久就接到客人来电责怪,原来那客人是要送生日礼物给女友,并特意附带送了一张卡片写着:“一朵玫瑰代表一岁,而这些玫瑰就代表了你那花般的年龄……”

2022年11月29日 23:14 晨钟暮鼓

军营里过星期天,中尉连长告诉全体士兵说:“凡是要进城的人都要衣冠整齐,我要亲自检查。”弗莱德是一个新兵,正准备外出,他第一个来见中尉,中尉一抬头,说:“你的头发太长了,理完发再来见我。”弗莱德到理发室一看,里面挤满了人,轮到他要等很长时间。他灵机一动,马上回营房把皮鞋擦得又光又亮,飞快去见中尉。“报告,中尉,”弗莱德把头抬得高高的,“请看,我的皮鞋擦亮了吗?”“嗯,比刚才亮多了。”中尉足足看了3秒钟才回答,“你现在可......


欢迎阅读『高中语文散文答题格式--高三励志--励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