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们多年研究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想取得高考成功,必须要具备4个条件:第一是学得好,有实力;第二是状态好、心态好,复习效率才高;第三是临场发挥好;第四是志愿报得好。
这里重点讲临场发挥,如何通过提高心理素质来提高考试分数。
大脑“翻书”
首先,从考试当天讲起。提前入场坐着很无聊,同学们往往就东张西望,结果每一个人都很紧张。我们建议学生到考场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闭上眼睛在大脑里“翻书”。平时就要做这种练习,每做完一个章节,马上就在大脑里把内容过一遍,不是背书,而是出现完整的画面,比如章节的标题、例题是什么,哪个地方有一幅插图,出现一个画面就可以,这叫做开发右脑。
闭目“翻书”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考试技巧。同学们坐在考场里用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把要考的这几门课、这几本书很快地在大脑里“翻”一遍。这种办法有助于学生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进入考试情境,还有助于克服考场上突然遗忘的窘况。
做题先易后难
监考老师宣布考场纪律、拆封发卷,许多同学就开始紧张了。这时,要连续做几个深呼吸,缓解心慌气短的现象;然后,在考卷上一一填写考号、姓名等;接下来是浏览试卷,一共多少页,到哪儿是最后一页、最后一道题,正面、反面都要看一看,做到心中有数。
做了“一模”、“二模”、“三模”考题后都知道题量有多大,但无论几“模”,“模”的都是以前的高考,“模”不到今年的高考。每年高考都有大大小小的变化,同学们要看一看题型有没有变化、题量有没有变化、有没有增加实验等。有的学生不敢看,说看了前面后面就乱了,所以我叫做“浏览”,很快地只看题型、题号,看这道题多少分就够了,不要看具体分,这叫浏览试卷。
答题要先易后难。容易的题就是不用想,拿过来就能答,大概占1/3,通常用10分钟就能把题都答完,意味着同学已经能够得到40分至60分,甚至更高的分数。然后答中等难度的题,就是有点儿变化、拐了点儿弯,需要分析一下。
我们做过研究,中等水平的同学一般用一个小时左右就能把中等难度的题目做完了,意味着能够得到80分至90分,甚至100多分。为什么有些同学平时学习还不错,某一门考试却不及格?很可能因为他根本没做完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就是挨着做题,一道题做完了才往下做。所以,要保证把自己应该拿到的基本分都拿到,做题一定要挑着做,先挑容易做的,再做中等难度的。
所谓难题就是从来没见过,不知道从哪儿下手。我们建议同学们要大胆放弃,“打不赢就走,不要增加伤亡”。见到难题要绕过去,往下做。
很多同学不往下做,说前面不会后边更不会,因为后边的题更难。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全对。出题老师原则上是把最难的题目放在最后,是给顶尖大学选尖子生。但是,由于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做过的题目、看过的书不完全一样,前面某一道题老师很可能认为它不太难,或者对其他同学来讲确实也不难,可这是你的弱点,对你来说就难了;反过来,后边也可能有些题恰好是你做过的。所以,不要有那种后面更难的思想。总之,做题要先易后难,放弃难题。
合理分配时间
我们通过研究发现,一般来说150分满分,如果做完了80分左右的题目(不一定都做对了),时间大概是一个小时左右。同学们试着看一下,如果比这个时间长了就说明你慢了,肯定做不完了,需要加快速度。当然,没有表也一样可以掌握时间。我们有的时候是根据每道题的大小、分数的多少来掌握时间的,原则上是大题分多就多用时间,小题分少就少用时间。
有一年,高考数学的及格率很低,社会反响强烈,说数学考试一定超出考试大纲了。我们找到数学命题组,命题组中的一位高中数学老师把试卷从头到尾做了一遍,一边做一边讲解用的是教材第几册里的哪个公式、哪个定理等,都是学过的,证明了没有超出考试大纲。随后,我们又问几个同学考得怎么样,多数都说没考好。我们说怎么没考好,是不是题太难了?他们说后来仔细看题,觉得一点儿都不难。不及格的主要原因是做不完,特别是前面的20道选择题,用了四五十分钟,后边的题当然就有没时间做了。
还有一些同学平时追求答题工整、美观,高考就吃亏了。我们抽调的考卷里面,发现有的同学一笔下来划歪了,他就再描一笔,这就没有必要了。描那一笔就浪费了一秒钟,累积起来可能够答一道题的时间了。
客观题要学会“取巧”
有的同学不看题号,最后也不知道哪儿错了;有的同学担心划错了再改,就先在草稿纸上写,明明草稿纸上写对了,最后抄的时候写错了;有的学生客观题没做完,就开始做主观题,做完了发现答题卡上一个圈都没画。
对于不会答的题可以猜,但好多同学猜的时候不讲策略。我们做过一个调查:如果选择题你不会答怎么办?有的同学说瞎选,有的就说全选C等。实际上,猜要讲策略。根据逻辑,题干和选项要合乎逻辑;根据语法和语感,感觉不对就可以排除。英语考试有一种题型叫做完形填空,是80年代从美国引进到中国的,好多同学说这种题目有点儿难,因为看上去每个选项都差不多。这种情况下,同学们可以一个一个地试,把A分别填到每一个空里面,然后默读,哪个读起来顺口、流畅,往往就是对的。根据是什么呢?这是根据语感。语感从哪儿来?它来自平时的高声朗读、大声背诵。人的动作记忆是最牢固的,眼睛看、耳朵听容易就忘记了,所以尽量要把语言变成动作:眼睛看、嘴巴说、耳朵听,手写。对于英语和语文学得比较差的同学来说,在最后一两个月,拿课文、报纸社论、优秀文章等,每天大声朗读30分钟,在短期内成绩会有所提高。
还有的同学开始时答案选对了,改来改去最后改错了。当你拿不定主意的时候,要相信自己的直觉,选择了就不要轻易改动,起码节省了时间。除非开始看错题了,当然要改正过来。
主观题不要“开天窗”
主观题不会答怎么办?留下来到最后再来答。开始不会不等于到后来还不会,开始有可能因为紧张,思路打不开,但答完其他题以后就不那么紧张了,思路也会开阔了。另外,答其他题时会受到启发。比如说英语考试,一个单词、一个句型、一个语法现象忘了,没有关系,不需要瞎编,在后面大段的阅读里,有可能这个单词就出来了,你就会答了。也许还有一道题你怎么想都想不出来了,但到最后不会答也要答,知道多少写多少。因为写对一两点就可以得一点儿分,只要公式列对了就可以按步骤得分。如果一个字都不写,“开天窗”,评卷老师会毫不手软地画一个“鸭蛋”。所以,考试的时候一定不要开天窗,不管你会答不会答,至少给评卷老师一个给你分的理由。
需要提醒同学们的是:政治、历史、语文等科目中,可能现在对一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会有不同的评价,专家、学者等说的和书本上写的不一样。同学们可以参加讨论、独立思考、有所创新,但是,答题的时候必须按书本上的答。最近一年,就出现过这种情况,是有争议的。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