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琼山区龙塘镇三桥村的杜振林,每天清晨起床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到猪圈边查看。看着一头头肥壮的黑猪,他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在政府的帮扶下,杜振林通过养“脱贫猪”达到自力更生,用勤劳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一砖一瓦搭建猪圈
驱车走进三桥村,一条干净的村道蜿蜒曲折地向村里各个角落延伸,此时已是中午,但勤劳的村民仍在忙碌劳作。顺着三桥村委会委员李治结指引的方向,记者看到了正在打扫猪圈的杜振林。杜振林家的猪圈里很是热闹,有即将生崽的母猪,也有长得膘肥体壮即将出栏的肉猪。杜振林称,他家现在有6头母猪,2头肉猪,前段时间17头小猪刚卖完,每头价格500元,今年生猪的市场行情还可以。
随后杜振林在自家的院子里,向记者讲述了他的脱贫故事。杜振林今年72岁,一家6口人,杜振林一只眼睛看不见,妻子体弱多病,儿子育有两个小孩,全家就靠儿子在村里打零工,一个月纯收入1000多块钱。刚开始,大家都担心他能不能靠养猪脱贫,但杜振林却给大家打了保票,保证自己能养好猪。
为了节约成本,杜振林一家决定自己建猪圈。“猪圈是我们一砖一瓦搭建起来的。”就这样,杜振林和家人亲自把3个猪圈全部搭建好后,在政府的帮扶下,杜振林一家开始养起了“脱贫猪”。
不错过每一堂夜校培训
没有经验、没有技术,刚开始尝试养猪的杜振林遇到了很多困难。为了解决技术问题,村里组织开展养殖户的培训会,每周一、周五的晚上都开夜校培训班,给村民传授养殖、种植的知识,而杜振林每一堂课都认真学习,从来都不缺课。从养猪那天起,每天杜振林都守在猪圈旁,仔细观察小猪的进食情况。杜振林一家还把自家的两块地开垦出来种红薯和木薯,当做饲料喂猪。功夫不负有心人,杜振林逐渐成为养猪能手,他家的猪长得肥肥壮壮的。
“别看现在把一只只猪养得那么好,一开始很不容易。”谈起养猪路上的艰辛,杜振林深有感触。“以前也养过猪,但没什么专业技术,就靠些老方法,猪长得也慢。”现如今,杜振林把猪养得肥肥壮壮的,由于饲养的肉猪品质好、毛色亮,很受商家的喜爱。“来年准能买个好价钱。”杜振林开心地说道。
心中有了“脱贫”账本
杜振林自己悄悄算了一笔账:“一头母猪一年生两批小猪,一批最少都有七头,小猪一头卖500元,现在有4只母猪快要生崽,加上两头肉猪再卖出去,明年就很有希望脱贫了,这日子有盼头啦。”谈起今后的打算,杜振林信心满满,他准备明年扩大养殖规模,多养几头肉猪,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看着杜振林家的日子慢慢好了起来,李治结感慨道:“实现脱贫,除了政府帮扶外,更重要的是靠贫困群众自已勤奋。”
在村里,杜振林养殖的猪崽成活率是最高的,从一开始养“脱贫猪”,他的两头母猪差不多每窝都是生崽10头以上,成活率也达到95%以上。村民杜大爷说:“杜振林现在成了村里的养猪能手,可让人羡慕了。”
现在,杜振林自己总结了一套养猪技术和经验,“如果有人找我学习经验,我很乐意跟他们分享。”杜振林虽然书读的不多,道理却懂得不少,他说想帮助更多的人通过养猪发家致富。
热门专题: